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派与扬派盆景同出一脉,很讲究棕法。那么如何使棕在盆景造型中,显得细致,精巧呢?打结的方式是很重要的,有些同志在蟠扎时,随手打个结就了事。殊不知,这种打结法,棕丝的走向通常出现如甲图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打结法,既不光滑,又容易散扣。如按乙图的打法,棕丝的两端在打结时, 相似文献
4.
谋事在人去年赵庆泉先生在首届中国盆景高峰论坛上,谈到中国与国际发展接轨时,提出须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缩短成型时间,还要推广无土栽培。可见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其实在中国盆景界,朱士吾先生20多年前,就提出非常科学的营养液配方和应用实例,举办展览和培训班,提倡无土栽培技术。近年来仍时有撰文,大力主张开展无污染栽培,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日重又拜读了奚百笙先生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发表的《盆景去掉“派”字好》(详见2008年第4期)一文,对奚先生直言不讳的性格和独树一帜的创新意识十分赞赏,但文中有些观点和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今不揣冒昧,特与奚先生及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6.
潘传瑞著的《成都盆景》(第69页)中述:“方拐从幼苗蟠扎,少则二三十年,方能成型。难度高,时间长,现已少见。”川派大师陈思甫也在“盆景桩头蟠扎技艺》(第14页)中说:“方拐必须从幼树开始,要把它盘到成型,变为稍具美态的桩头,最快也要十多年功夫,若要全型完整,姿态秀丽,得20年以上时间。”为了继承和学习前辈大师的技艺,笔者用了五年时间,蟠扎了一盆贴梗海棠方拐桩景。其根到顶部高45厘米,树冠上出枝30厘米,下出枝50厘米。(见图片) 相似文献
7.
8.
摊开一摞照片,一件件各具特色的盆景作品立时映入眼帘:或枝繁叶茂,或果实累累;或盘根错节、苍老古朴,或傲然向上、清新飘逸,无不给人以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的感觉,这就是钱泽滨先生的盆景艺术给笔者留下的总体印象。于是,就从中撷取几幅,在这里向大家作个推荐。综观钱先生的这几幅作品,笔者认为有以下特点:一是取材广泛,针叶阔叶并举,观果观叶不拘,但凡可做盆景的如金钱木、刺柏、桧柏、枸杞、枸骨、黄杨、雀梅甚至苏铁、银杏等都被钱先生不拘一格地拿来,悉心呵护,以为珍爱。二是创作手法简洁明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删繁就简,或因势利导,既有直干式(如图一),又有斜干式(如图二)、卧干式(如图三)、一本双干式(如图五),并兼有多种方式交叉换位,很 相似文献
9.
偶然看到98年10期《中国花卉盆景》上刊有彭友洲先生《树桩盆景蟠扎时间有讲究》一文,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又翻看了包尚理先生原文,觉得还是包先生写得对。其一,彭先生在文的开头说:树桩盆景的蟠扎要“避开严冬季节”各类树桩盆景,尤其是常青的松柏、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对获得的盆景材料反复观赏,因形赋意,一件未来的盆景作品的艺术形象,已在作者头脑中浮现。要将这一形象转化为有生命的图画,还需要经过修剪、蟠扎、摘心、抹芽、扭枝、雕刻等技术手段,才能实现。无论哪个艺术流派,这些手法都是交互使用,不可分割的,只是各有侧重罢了。为了讲述方便,还是分头讨论,侧重谈修剪、蟠扎造型。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人们认识、欣赏大自然,往往受到个人文化修养、心理个性、道德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审美观念上存在着见仁见智的现象。但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之所以能够互相沟通,就是因为审美个性虽有差异,但审美意识还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这便是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人们谈盆景风格流派,总是把北京、天津、山东、沈阳、丹东等地的盆景混为一谈,统称为:“北方盆景”。如《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第1期所载钱安同志的文章就是如此。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愿与之商榷。北京盆景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如历代遗存的“桂桩盆景”和传统的丰台民间的迎春桩景,久负盛名。近几年来,北京盆景又有发展,它既不同于沈阳的木化石、海浮石盆景和天津的山水盆景,也不同于丹东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树桩的现代水培(营养液循环栽培),是十分容易的事。特别是古树桩植物,具有高耐度的生存能力,较其他植物(比如一般的花卉蔬菜)更容易进行水培。凡是具有实施花卉和蔬菜水培经验的人士,即使不经培训,也都能轻而易举地对树桩植物进行现代水培。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树桩盆景作品,应该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节奏与韵律的轻快、跳跃之中,表现出作品的情趣。怎样才能使树桩盆景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呢? 首先,有秩序的变化才能形成韵律。虽然线、面、形的重复排列形成视觉上的节奏,但韵律的本质不是单位的简单重复,只有有了相似的线、面、形的重复,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86年第六期洪钧寿先生的《玉蕊花辨》一文,对此花作了较深入的查考探究,读后使人得益匪浅。但洪先生认为玉蕊即今之西番莲的结论,笔者实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唐代的玉蕊与宋代的“玉蕊”实非同一种花木,唐之玉蕊是花木本植物;而宋代的“玉蕊”却是藤本植物。以往各家见智见仁,引唐人资料者认为是树;执宋人见解的断其为藤本,恐怕都是忽略了 相似文献
20.
所谓盆景配件,是构成盆景艺术的感性材料。与山水盆景创作所使用的各种石材,树木盆景创作所使用的各种苗木及桩头,统属材料之列。在一件完整的盆景艺术品中,它被艺术家同其他材料一起施以艺术的组合而发生不可分割的联系,成为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其在作品中的地位如何,这时就不再具有配件的涵义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