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倪勇  伍汉霖  李生 《水产学报》1990,14(4):341-343
拟鮟鱇鱇属Lophiodes鱼类的主要特征;头、体平扁;关节骨具2棘。鳃孔伸达胸鳍基的前方。背鳍棘3—6,其中后头部1—3棘部分或全部埋于皮下,或无。背鳍条8。臀鳍条6。内蝶耳骨棘很发达,外蝶耳骨棘低而圆;前额骨隆起嵴光滑,无高起的瘤突或棘;方骨具1低棘;下鳃盖骨具1—2棘;肩棘发达,形状各异;复合的尾椎横切面圆形,无横突;椎骨19。  相似文献   

2.
中国鲷科鱼类骨骼系统比较及属种间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咏霞  刘静  刘龙 《水产学报》2014,38(9):1360-1374
为进一步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采自中国近海鲷科5属8种(亚种)鱼类的骨骼标本,并对头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尾舌骨腹缘是否分叉、前颌骨犬齿数目、中筛骨背面中央为纵嵴或为凹窝、蝶耳骨后侧缘是否与额骨相连、围眶骨形态、腭骨后支是否发达等特征,将中国鲷科鱼类分为2个类群:平鲷属和棘鲷属为一类;赤鲷属、犁齿鲷属和牙鲷属为另一类。犁齿鲷属和赤鲷属在前颌骨和齿骨的臼齿列数、第三围眶骨、后耳骨以及腭骨等骨骼特征差异较小。金赤鲷与真赤鲷之间、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之间骨骼特征差异较小,支持真赤鲷与金赤鲷、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为同一物种的观点。研究表明,鲷科鱼类各属种间在尾舌骨、前颌骨、围眶骨、中筛骨、蝶耳骨、腭骨上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属间、种间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鲇形目鱼类的英文名字通常称(Catfishes)猫鱼,因它们口大有须,形状像猫而得名。体光滑无鳞或被骨板,具有发达的粘液腺。头平扁。眼小,视力很弱,但感觉和听觉很敏锐,头部前方上下侧具有细长的触须2——4对。颅骨通常与上枕骨连结。口不能伸缩,上颌骨不发达,仅作支持上颌须的根基;上下颌、犁骨和咽部有细小齿。背鳍和胸鳍通常具硬棘。  相似文献   

4.
对鲳亚目的印度无齿鲳、银鲳、三刺低鳍鲳和刺鲳的骨骼系统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类脑颅中的鼻骨、上筛骨、侧筛骨、眶下骨、蝶耳骨、翼耳骨、上耳骨和前耳骨等均有明显的差异;咽颅中的前颌骨、上颌骨、舌颌骨、尾舌骨、鳃盖骨、咽鳃骨和下咽骨等也有显著的区别;附肢骨骼中的肩带骨和腰带骨也各有不同。这些差异可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09,(2):67-68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了“鲷科鱼类种质资源与利用”科技项目,并通过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鉴定。该项目采用RAPD,AFL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我国近海黄鳍棘鲷、二长棘犁齿鲷、黑棘鲷、黄牙鲷和真赤鲷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采用RAPD技术、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近海主要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和分子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正是虾的放苗旺季,在珠三角部分养殖户都看中了一种很紧俏的新品种虾苗,那就是斑节对虾"南海2号"。斑节对虾"南海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7)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水产研究所")以生长速度快、耐高氨氮的非洲品系为父本,"南海1号"为母本,杂交获得的新品种。主要负责选育"南海2号"的南海水产研究所周发林博士向《海洋与渔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内陆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亲蛙的培育与选择1.亲蛙池的场地选择与结构养殖棘胸蛙应选择…  相似文献   

8.
云斑鮰体长为203-356毫米,体重0.4-0.8公斤。无鳞,体型粗壮,丰满。体高为全长的17.7—26.3%,尾柄高为全长的8.1—9.9%。头部粗大而长,头长为全长的22.6—26.3%。眼间距为头长的45.2—53.2%,眼小,眼径为头长的35.6—44.2%。须四对,其中生长在上颌的长须末端可达胸鳍基部。背鳍具一硬棘和6软条,  相似文献   

9.
受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委托并经政府部门授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于5月20日开始在大亚湾北部近岸实施国内首例大规模珊瑚礁移植工程,移植工作持续了18天,于6月6日顺利完成。 南海石油化工项目准备在大亚湾北岸建设一条  相似文献   

10.
长尾大眼鲷颅骨较长,背面下凹较深.无眶上骨,有眶下骨架.上筛骨宽大,伞形.犁骨具齿.额骨背视“儿”形.顶骨和上枕骨发达.有后颞窝.前颌骨和齿骨有小钩齿.腭骨无齿.鳃耙有小齿,第1咽鳃骨无齿,第2、3、4咽鳃骨有密集小齿.有上后颞骨,腰带骨基部愈合.  相似文献   

11.
水文研究了游棘蛇鲭在我国南海和黑潮流域的分布。仔稚鱼的主要特征是体长4.70毫米时,可见有上颌骨前刺。体长5.60毫米时才出现背鳍棘和腹鳍1棘1软条。体长6.20毫米时,头部除上颌骨前刺外,出现2个小颞刺和1个鳃盖骨刺,背鳍1~3棘的鳍膜上出现黑色素斑。到体长9.60毫米时,最明显的特征是尾部末端脊索处出现1~2个放射星状黑包素胞,臀鳍前的2个棘已很明显。当体长12.60毫米时,上颌骨前刺消失,1~3背鳍棘膜上的黑色素加深,腹囊上出现星状色素胞,尾部末端的星状色素胞,直到体长14.3毫米时仍很清楚。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渔业》2011,(5):35-35
“南海1号”斑节对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我国海南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普吉岛4个海域野生斑节对虾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群体选育方式,经过连续五代选育得到的有较明显抗逆优势、生长速度较快的斑节对虾品种。经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南海1号”斑节对虾被农业部确定为水产新品种(2011年4月第1563号公告,品种登记证号为GS-01—009—2010)。  相似文献   

13.
棘胸蛙俗名石硕.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誉为“百蛙之王”。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将棘胸蛙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国雄 《海洋渔业》1985,7(2):79-79
<正> 南海水产研究所与海南陵水珍珠养殖场合作,开展黑蝶贝人工育苗的研究,1984年获得成功。第一次是用人工授精方法,孵化出幼虫;第二次是用人工肥育母贝,使其自然产卵、孵化,然后用角毛藻、叉鞭金藻和扁藻等为饵料饲养幼虫。经过两个月精心培育使其长成幼苗,幼苗大小平均壳长为3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介螅水母属二新种(丝螅水母目,介螅水母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介螅水母科Hydractiniidae L.Agassiz,1862介螅水母属Hydractinia van Beneden,1841二新种,即螺旋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spiralis sp. nov.和反曲介螅水母,新种Hydractinia recurvatus sp.nov.,兹将二新种主要鉴别特征描述于下:螺旋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长圆柱形,约为内伞腔深度2/3;口腕简单,末端具成束刺胞;生殖腺很大,呈椭圆形,几乎覆盖整个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6条,4条主辐位,另2条仅在相对间辐位,基球延长锥状,同样大小,无眼点,触手长,近端2/3粗壮,远端1/3变细,具螺旋状刺胞。反曲介螅水母,新种:伞无顶突;垂管短小,呈方形;胃柄显著,约为垂管长度1/2;口有4个主辐位口唇,延长成向上反曲的短口腕,末端具成丛刺胞;4个卵圆形生殖腺,附在二个反曲口腕之间的垂管间辐位,无水母芽;缘触手16条,触手基球膨大,呈锥状,同样大小,整条触手具环状刺胞,末端略膨大,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长吻鱼危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 84 5 % ,感染强度为 1 6 4 (1~ 48)。 1龄长吻鱼危感染率 96 3% ,感染强度 1 7 1 ;2龄鱼为 76 6 %、1 5 6 ;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 80 %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鱼危小肠的前段 ,雌体明显多于雄体。长江丽棘虫在长吻鱼危幼体种群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在广东省饶平县柘林湾进行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海水网箱人工养殖研究,观察和研究了人工养成的七带石斑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性状。通过观察、测量、解剖,对114尾七带石斑鱼的外部形态、可量比性状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带石斑鱼体呈椭圆形,侧扁,体侧具7条褐色横带,第1条横带仅伸达主鳃盖骨上方边缘,第6条横带分成2条,体侧横带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纹,各鳍边缘白色,背鳍鳍棘部褐色和白色横带相间,鳍条部具有由白色横带延伸而成的3个白斑。胃呈卜型,幽门盲囊发达;肠道长度为体长的0.7~1.4倍,与七带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的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渔业生物学     
941168 饲料对眼斑拟石首鱼甲状腺素的影响=Dietery effects on shyroid hormones inthe red drum,Sciaenops ocellatus[刊,英]/Mackenzie D S,Moon H Y,Gatlin D M…//Nutr.Abst.Rev.(Series B).—1993,63(10).—4960实验1,在25℃±2℃,盐度6或32×10~(-2)水箱中用该鱼肉或商品饲料,细须石首鱼整鱼肉或该鱼加工废弃物(非肌肉组织)饲养5~10克稚眼斑拟石首鱼8周;实验2,每日用碎虾或商品鱼粉以体重0.5、1.5、3.0、4.5或6%饲喂;实验3,用 T_3和 T_4以0,2,10,50×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选育耐低盐品种拟穴青蟹(青蟹)“东方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拟穴青蟹相比,成蟹体重提高15.2%,适宜水温为18~28℃,可在盐度为3以下的人工可控水体中养殖。现将拟穴青蟹低盐度综合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地点为上海良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周边环境无污染,水源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从中选取试验稻田两块,分别编号1#、2#,面积分别为12、11亩。  相似文献   

20.
淡水网箱养殖金钱鱼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 Linnaeus),俗称“金鼓”,为暖水性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以及我国的南海和东南海。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或海藻丛生的海域,常进入咸淡水或河流中。其具适应力强、杂食性、肉质鲜美、商品价值高等优点,是水产增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