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以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4cm刈割高度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22 029.95kg/hm2和5 755.94kg/hm2,但牧草品质较差,其CP为11%;6cm刈割高度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0 207.32kg/hm2和4 781.259kg/hm2,但牧草品质最好,其CP达到15.73%。综合各项指标,"川草2号"老芒麦在盛花期,以刈割高度为6cm时,能使牧草产量与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2010WS非洲狗尾草新品系在贵阳地区的优化栽培方案,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有机肥、氮肥、磷肥、刈割4种因子与草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DPS统计软件分析各因子的增产效应。结果:4因子对牧草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为:有机肥﹥氮肥﹥刈割次数﹥磷肥。确定优化栽培方案为:有机肥年用量52 493 kg/hm2,氮肥年用量300.15 kg/hm2,磷肥年用量747.04 kg/hm2,年刈割3次。鲜草年产量最高可达143.24 t/hm2,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以N、P和K3种肥料为因子,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地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缺乏N和P的高寒退化草地,不缺K,3个施肥因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K,草地牧草产量(Y,kg/hm2)可用其与N(kg/hm2)和P(kg/hm2)间的二元二次方程Y鲜重=11 027+742 N+728 P-2 540 N2-624 P2-1 055 NP和Y干重=3 706+243 N+232 P-716 N2-201 P2-306 NP很好地估测;牧草产量较优施肥组合为251.80 kg N/hm2+131.82 kg P/hm2和269.69 kg N/hm2+119.36 kg P/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哈尔滨市几种一年生牧草不同刈割高度下,再生性能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时留茬高度不同,对牧草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晚熟籽粒苋留茬50 cm,刈割时期为抽穗初期,刈割次数可达到3次,总产量可达到54 500 kg/hm^2;晚熟苦荬菜株高达到60-100 cm,留茬20 cm,产量达到43 950kg/hm^2;菊苣株高50-60 cm,留茬5 cm,产量达到50 700 kg/hm^2;高丹草留茬20 cm,产量达到96 300kg/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3种豆科牧草在青海大通县的生产特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科牧草在大通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在91%以上;红豆草、阿尔冈金、金皇后种植当年可刈割2茬,鲜草产量分别为34 063.5 kg/hm2、53 026.5 kg/hm2、54 164.3 kg/hm2,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鲜草产量则分别为66 281.6 kg/hm2、65 027.8 kg/hm2、65 067.2 kg/hm2;阿尔冈金、金皇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7%、16.0%,茎叶比分别为2.0、2.4,叶量丰富,品质优,是建立多年生人工饲草基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刈割时间、高度及频率对草地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合理的刈割技术,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试验表明:刈割表明:留茬高度、刈割时间不同,既关系到当年草地产草量,也间接影响下年草地生产水平的维持和提高,因刈割技术上的差异,2000年鲜草产量比1999年平均减产460.8kg/hm^2(16.94%),304.75kg/hm^2(13.87%)、69.4kg/hm^2(2.53%)。  相似文献   

7.
1牧草的刈割1.1刈割时期无论是栽培牧草或建立草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优质的饲草。适时刈割的牧草可以青饲,也可以晒制成干草和青贮,以备冬春饲草缺乏时利用。牧草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产量不同,其质量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牧草的刈割时期是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牧草新芽和再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确定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时,首先要根据生长时期内,草场产量动态和牧草营养物质积累动态规律,确定在单位面积营养物质总收获量最高时期进行刈割。其次,还要注意牧草刈割时期对其以后产量的影响。牧草生长早期,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三种豆科牧草在高寒地区的生产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种豆科牧草在青海大通县的生产特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科教草在大通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在91%以上;红豆草、阿尔冈金、金皇后种植当年可刈割2茬,鲜草产量分别为34 063.5 kg/hm2、53 026.5 kg/hm2、54 164.3 kg/hm2,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鲜草产量则分别为66 281.6 kg/hm2、65 027.8 kg/hm2、65 06722 kg/hm2;阿尔冈金、金皇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7%、16.0%,茎叶比分别为2.0、2.4,叶量丰富,品质优,是建立多年生人工饲草基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冬春饲草料不足,充分利用夏收闲田复种饲草料作物,拓宽饲草料来源、提高土壤肥力,对复种初岛燕麦(Avena sativa)和中豌六号豌豆(Pisum sativum)单播及混播的一年生栽培草地进行生物量动态、牧草品质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混播组合为初岛燕麦65%(195 kg/hm2)+中豌六号35%(42kg/hm2)和初岛燕麦50%(150 kg/hm2)+中豌六号50%(60 kg/hm2),9月10日刈割干草产量达7 246.44和7 133.91 kg/hm2;粗蛋白产量为624.64和670.6 kg/hm2;最佳刈割期以初岛燕麦开花-灌浆期为宜。初岛燕麦的干物质积累速率高,植株高度占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其竞争力强于中豌六号豌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南方秋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麦、小黑麦、紫云英、箭筈豌豆、光叶紫花苕、绛三叶、箭三叶的产量情况以及刈割利用对燕麦、小麦、箭筈豌豆、光叶紫花苕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模式下多花黑麦草干草产量为0.629kg/m~2,显著高于除紫云英外的其他牧草(p0.05)";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处理2)干草产量为0.494kg/m~2,与多花黑麦草(0.429kg/m~2)和小黑麦(0.410kg/m~2)产量无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在刈割利用方面,燕麦和小麦刈割1次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刈割2次的(p0.05),而箭筈豌豆和光叶紫花苕却正好相反,且箭筈豌豆2个处理间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刈割对牧草生物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朱珏  张彬  谭支良  王敏 《草业科学》2009,26(2):80-85
刈割是一种常见的草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它可以通过两方面途径来影响牧草产量及品质。首先,刈割可以利用植物的补偿性生长,促进牧草生长并提高牧草产量。其次,刈割可以利用植物均衡性生长特性,改变牧草营养物质的沉积和分配方向,进而影响牧草品质。常见的刈割包括刈割频次、刈割时间和刈割方式。全面综述3种刈割对牧草产量及品质影响和相应作用机理,为适当利用刈割提高牧草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适宜的留茬高度对羊草割草地的牧草生长与牧草营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刈割时期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经济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本实验设置3个刈割时间,4个留茬高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时期;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ADF和NDF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留茬高度2 cm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 cm(P<0.05),但与留茬高度5 cm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下群落粗蛋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 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南方改良后的暖性草丛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刈割对南方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4~9月),对照和刈割草地均处于CO2吸收阶段,但刈割草地对CO2的吸收量低于对照草地(P0.01);在非生长季(10月~次年3月),对照和刈割草地均处于碳排放阶段,但刈割草地CO2排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全年尺度上,刈割草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与对照草地无显著差异,且均为碳汇草地;(2)刈割草地生态系统呼吸(ER)和土壤呼吸(RS)在个别月份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但在全年尺度上无影响;(3)生长季时,刈割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高于对照草地(P0.05),但在非生长季和全年水平下无显著差异(P0.05)。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在刈割下有所变化,但在全年水平上效果并不显著。说明草地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自我调适功能,适度刈割并不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相似文献   

14.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研究不同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无芒雀麦+新麦草+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三次干草总产量,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最高(2108.1kg/hm2),其次是抽穗期刈割,留茬7cm(2095.82kg/hm2)。粗蛋白质总产量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最高(473.7kg/hm2),其次是初花期刈割,留茬3cm(439.8kg/hm2)。初花期刈割,留茬5cm的ADF和NDF含量均较低。在河北坝上地区无芒雀麦+新麦草+杂花苜蓿混播人工草地以初花期刈割,留茬5cm为宜。  相似文献   

15.
江河源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恢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根据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差异,采用松耙 补播 施肥 封育(退化较严重的草地)、封育 施肥(轻度退化草地)等措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特征值及其植被盖度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第2年结果表明,物种数封育 施肥处理最高(32种),对照居中(26种),补播 施肥处理最低(13种);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封育 施肥(3.126)、对照(2.819)、补播 施肥(1.494);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为封育 施肥(0.902)、对照(0.865)、补播 施肥(0.582);群落总盖度大小依次为封育 施肥(85.9%)、补播 施肥(79.7%)、对照(72.9%);补播 施肥 封育处理后地上生物量最大(460.65 g/m2),原生植被 封育 施肥处理居中(310.14 g/m2),对照最低(178.96 g/m2);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封育 施肥(6 920.37 g/m2)、补播 施肥(1 458.96 g/m2)、对照(828.91 g/m2);补播 施肥 封育处理优良牧草较对照提高近50倍,杂草类减少82.81%,封育 施肥处理较对照良牧草比例提高48倍,杂草类比例减少80.46%.半人工草地通过灭除杂草和施肥相结合的示范试验表明:单纯进行灭杂,地上生物量减少,灭杂和施肥相结合不仅可提高地上生物量,而且可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不同处理区土壤养分含量各不相同,其中封育 施肥处理全氮、全碳、有机碳最高,对照居中,补播 施肥较低.  相似文献   

16.
在高寒地区,通过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来提高草地生产力的生产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增施氮肥,均能达到增产目的。针对Ⅲ组分混播组合最佳施N量是113kg/hm2,对Ⅳ组分混播组合最佳施为N75kg/hm2。且该施肥水平下组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Ⅳ组分混播组合优于Ⅲ组分混播组合,且施肥后效均显著。从产量角度看,组合: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冷地早熟禾(组合Ⅲ)的适宜刈割期为9月份,而其他组合应在8月份。  相似文献   

17.
黄河源区黑土滩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源区不同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及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变化趋势总体上为先增高,后降低。人工草地7月下旬土壤含水量达到最高,黑土滩退化草地8月下旬土壤含水量达到最高。各个时期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总体上为黑土滩退化草地〉2龄人工草地〉6龄人工草地。各时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为人工草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黑土滩退化草地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草地最高。从时间尺度看,人工2龄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黑土滩"退化草地明显升高,随着建植期的增加,人工4龄草地各测定指标明显下降,而人工6龄草地各测定指标再次升高。4种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磷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大;土壤微生物量磷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群落中不同层片物种对刈割的响应有所不同,探讨不同刈割强度下群落各层片物种的补偿性生长对提高群落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草地——重庆云阳岐山草场为研究样地,采用梯度刈割方式(不刈割、留茬10 cm、留茬6 cm),进而研究不同刈割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层片以及物种补偿性生长的响应。结果发现,1)中度刈割(MC)下群落生物量恢复最快,而重度刈割下群落地上相对生长速率最大;2)生长季末时,中度和重度刈割下地上部分均实现了超补偿生长;3)顶层物种在中度刈割下地上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最大,而中层物种在重度下最大;4)中度刈割下,群落的顶层物种生物量与群落生物量显著正相关,重度刈割下,顶层和中层物种生物量与群落整体生物量正相关,底层物种生物量与群落总生物量在两种刈割强度下均不相关;5)物种水平上芭茅、鸭茅和白三叶生物量变化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地群落中,不同层片物种对刈割的响应存在差异,中度刈割更利于顶层物种的超补偿生长,重度刈割则有利于中层物种的超补偿生长。因此根据不同层片物种所占群落的比重确定草地刈割强度能更有效发挥草地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围封、放牧、刈割对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的影响,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确定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差异及其表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放牧、刈割处理下的线虫群落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下,土壤线虫在优势营养类群、生态学指数层面表现为有差异性的响应结果;与围封处理相比,放牧和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干扰作用,这使得土壤线虫连通性和捕食关系有所减弱;刈割使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线虫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但有利于土壤养分富集。研究结果丰富了草地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演变的研究内容,证实土壤线虫所指示的草地生态系统状况随着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为温带典型草原的草地恢复、可持续发展等不同阶段制定科学的草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