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研究太湖流域江苏省丹阳市主栽小麦品种氮磷钾推荐用量及养分吸收状况,为引导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改进的"3414"试验方案,设置梯度土壤肥力试验,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相对增产效果为氮钾磷。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区域氮、磷、钾肥料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88.1、65.7、104.0 kg/hm~2。合理施肥可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小麦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0.2%、43.7%、36.0%。该区域养分推荐用量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壤肥效反应,并可为其他作物的区域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44-7847
[目的]为探索建立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邓州小麦科学施肥。[方法]在小麦上开展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氮、磷、钾丰缺指标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小麦氮、磷、钾丰缺函数;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丰缺函数为依据,确定耕地肥力水平;以氮肥用量试验,确定不同有机质水平下的氮肥用量;以磷、钾丰缺函数,确定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临界值;以3414试验处理4、5、6、7小区产量与对应磷肥用量建立磷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含量下磷肥用量;以3414试验处理8、9、6、10小区产量与对应钾肥用量建立K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钾肥用量。[结果]综合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平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初步构建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对指导邓州市小麦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在江苏省扬州市选择两种土壤类型小麦田,进行了"3414"施肥效应试验,获得了缺素时小麦的相对产量;采集各试验点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含量分析,获得了大量土壤养分数据;根据小麦相对产量和土壤养分数据,建立了不同土壤类型小麦田磷、钾丰缺指标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该小麦田磷、钾丰缺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民权县小麦磷钾丰缺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钾丰缺指标是衡量土壤磷素和钾素营养贫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指导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维护耕地质量、实现生态环保的重要依据。2007—2010年,我们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围绕施肥参数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研究分析,初步探明了小麦磷钾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国际平衡施肥"3414"试验设计,探讨晋南冬小麦氮、磷、钾的施肥效应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所在的条件下,磷的增产效果最好,氮次之、钾最低,每千克氮、磷、钾纯养分分别增产5.4、5.6、3.7千克且氮、磷、钾的平均利用率为19.4%、11.2%、27.9%。并运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维震博士"3414试验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对各试点氮、磷、钾三个因素与产量进行肥料效应方程拟合,确立了各试点氮、磷、钾的优化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潍坊地区不同肥料对小麦的施肥效果,为精准施肥提供依据,安排了无氮、无磷、无钾及不同复合肥施肥处理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测定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计算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无氮处理的成熟期略早,施用住商(24∶15∶6)脲醛肥料的小麦成熟期SPAD、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无氮、无磷、无钾处理及施住商(24∶15∶6)脲醛肥和六国(24∶15∶7)肥处理的小麦每公顷产量依次为5 517.05 kg、5 827.90 kg、6 254.90 kg、7 337.00 kg和7 205.80 kg;施住商肥料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依次为44.42%、13.26%和79.07%,施六国肥料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依次为33.82%、14.85%和59.08%。综上所述,缺氮对该地区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缺磷次之,缺钾最小,且缺素能显著降低小麦的SPAD、茎穗数和穗粒数,虽然住商肥料处理的整体施用效果较好,但其磷肥利用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小麦施肥结构,推动化肥减量化,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测土配方施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为784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56%。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了小麦籽粒与秸秆对氮和磷养分的吸收,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籽粒氮和磷含量分别提高5.85%、8.75%。各处理中测土配方施肥处理100kg籽粒养分吸收量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2.34%、10.95%、4.67%。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升了3.5、2.3、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土壤有效磷钾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2012年小麦播种面积8010万亩,占全国小麦总播种面积的1/4,化肥用量占到全国的1/10。随着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生产条件的改善、施肥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及土壤肥力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小麦磷钾丰缺指标已不适应目前生产的需求。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2006-2010年在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化肥田间肥效试验,通过对全省866个田间试验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建立了河南省小麦土壤磷钾丰缺指标,以期为推荐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氮、磷、钾3个养分因子,每个因子分4个施用梯度,共14个处理的无重复不完全大田试验设计"3414"方案,对湖北省潜江市棉麦套种方式下的小麦施肥技术进行田间试验,建立了江汉平原棉麦套种方式下小麦的施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棉麦套种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小麦氮、磷、钾施用量的修正值,结果表明合适的小麦施肥量为130~210 kg/hm2N,40~70 kg/hm2P2O5,40~60 kg/hm2K2O。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肥料效益。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4.3%、24.7%、37.9%,平均分别为38.7%、21.0%、29.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8.6、5.1、6.6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4.8、25.0、13.1 kg·kg-1,平均分别为12.9、21.2、12.3 kg·kg-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长29.0%、31.7%、23.0%。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增强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缺素区小麦的相对产量,从而降低氮、磷、钾施肥依从度。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缺氮、缺磷、缺钾区相对产量最高分别为60.0%、54.7%、89.7%,平均为58.7%、52.7%、88.8%,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7、3.9、2.7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依从度最高分别为42.6%、49.5%、11.9%,平均为41.3%、47.3%、11.2%,较露地条播分别减少3.7、3.9、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氮、磷、钾配肥技术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进行了冬小麦施肥效应“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等级条件下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三元二次方程,取得小麦最高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氮、磷、钾配肥技术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进行了冬小麦施肥效应“3414”田间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等级条件下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三元二次方程,取得小麦最高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较为准确的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g/hm2时,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的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分别降低了18%,15%和17%。【结论】在推荐施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单位经济产量养分携出量参数,以较准确地确定作物养分携出量。  相似文献   

14.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586.60、5 125.65、5 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区、配方施肥无磷区、配方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641.35、5 193.30、5 673.75 kg/hm2;常规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1.75、39.60、121.80 kg/hm2,配方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2.80、35.55、109.50 kg/hm2;常规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0.66%、11.18%、16.82%,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1.28%、11.76%、16.47%;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0.6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田芳  岳利霞  杜昉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6-7807,7819
[目的]为小麦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新乡市2005~2012年多点磷钾肥效试验研究,初步探讨小麦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用量。[结果]以小麦相对产量50%、75%和95%为标准,获得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小麦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数学模型为y=17.513ln(x)+31.519(R=0.801 8)和y=13.896ln(x)+27.246(R=0.805 0),提出合理的施肥量。[结论]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相应的磷肥(P2O5)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05~165、75~135、45~105、30~75和15~45 kg/h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相应的钾肥(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20~180、90~150、60~120、30~60和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6.
阿克苏地区小麦土壤丰缺指标及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设计,对阿克苏地区冬小麦31个正规田间试验,测试了31个试验基础土壤样品,分析有效试验数据,研究建立了基于常规测试方法条件下的本地区麦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相应肥力区、相应目标产量推荐施肥建议,为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阳谷县小麦生产中对氮、磷、钾肥料的需求情况,特开展了"3414"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试验的条件下,施肥量为纯氮225. 0kg/hm~2、纯磷135. 0kg/hm~2、纯钾90. 0kg/hm~2的处理下小麦的产量最高,达到6605. 1kg/hm~2,纯收入最高,为10125. 2元/hm~2;纯氮225. 0kg/hm~2、纯磷135. 0kg/hm~2、纯钾0kg/hm~2的处理产投比最高,纯氮0kg/hm~2、纯磷135. 0kg/hm~2、纯钾90. 0kg/hm~2的处理产投比最低;氮素在本试验过程中当年利用率不高,缺氮的相对产量较低,不到20%,缺磷、缺钾的相对产量分别为65. 8%、91. 3%,表明了缺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而缺磷、钾的影响比较小,由此可知生产中要确保氮肥的施入量,适当控制磷肥、钾肥的施入。  相似文献   

18.
鲁西潮土小麦玉米氮磷钾配施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鲁西潮土上进行的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玉米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试验以N15P8K6处理产量最高,折666.7m2产量为510.5 kg,在小麦产量构成因子中,小麦试验施肥增产率分别为氮20.64%,磷12.03%,钾9.86%,决定小麦产量因素依次为氮素>磷素>钾素。在玉米试验中以N16P5K8处理产量最高,折666.7m2产量为615.5 kg,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玉米试验施肥增产率分别为氮16.62%,磷5.87%,钾10.48%。决定玉米产量因素依次为氮素>钾素>磷素。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666.7m2分别增产29.4 kg和39.37 kg,增产率分别为6.11%和6.83%。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小麦高产氮、磷、钾施肥模型进行设计,构建以小麦整体产量为整体生产任务的函数氮、磷、钾施肥三元二次全数据设计模型和氮、磷、钾单方面因素效率等,并借助数学模拟因素选值的频率探究,选定出各个设计的最优施肥策略和最优小麦产量,再依据施肥策略和相应的小麦产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氮、磷、钾3种肥料元素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能够促进小麦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最高,以期为我国高产小麦种植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3414"试验不完全实施方案,以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相对产量确定土壤养分含量丰缺,试验结果表明:六盘山东麓黑垆土种植地膜玉米的土壤中氮中等、缺磷、钾丰富,氮、磷、钾合理施肥比例为1.0∶0.5∶0.42,肥料养分利用率氮素为33.7%、磷素为24.9%、钾素为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