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海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众多的捕捞渔场。近年来,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相较于近海,中南部外海海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渔情分析预报是渔场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在多种大洋性鱼类预报中应用。渔情分析预报技术在南海外海渔场的开发利用、渔业生产的指导和渔业资源的优化管理上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南海外海特有的海洋环境特征、主要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捕捞作业方式,分析了适用于南海外海渔业资源的渔情分析预报方法和模型,并就现阶段南海渔情预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大洋性渔业资源。当前,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却尚未充分利用,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评估资料不足成为限制外海渔业研究和合理利用的瓶颈之一。为进一步掌握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潜力、渔场和渔汛等信息,201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作了持续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重要研究结果和重大发现,首次采用渔业声学并结合灯光罩网同步开展大洋性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基于渔业声学-灯光罩网方法评估了主要大洋性渔业类群的资源量和分布,探捕到多处大型渔场并证实了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等。文章主要报道了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领域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海南部渔场是广西拖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传统作业区域之一。然而,近年来该海域渔业涉外事故频发,广西渔船损失惨重。为了规避涉外事故,广西拖网渔船不得不频频中断正常生产,转移到南海外海其它涉外风险较低的渔场作业。2013年5月以后,在南海外海生产的广西拖网渔船陆续撤出南海南部,至今未恢复生产。本文采用南海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和信息渔船2013年的生产记录,通过统计及对比,分析拖网渔船从南海南部转移后面临的困境和成因。结果表明,渔船转移到6°N以北的南海外海渔场生产,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减少31.25%、优质鱼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全部航次亏损,生产难以为继。目前南海南部的生产态势明显不利于南海外海渔业的发展。本文提出恢复和坚持南海南部生产是南海外海拖网渔业发展的基础,有关部门应加强渔场巡航护渔、组织综合编队生产及加大对渔船开发南海南部渔业资源的支持力度。为了进一步发展南海外海拖网生产,建议在南海南部探索试验共同渔区模式。  相似文献   

4.
南海南部拖网渔场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南部拖网渔场是我国拖网渔船在南海南部海域的最主要作业渔场,该渔场的开发为保证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顺利实施、拓展南海外海渔业生存空间、开发南海渔业资源及维护国家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分析南海南部拖网渔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开发价值和潜力,探讨进一步推进渔场开发,加强我方对该渔场的有效管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南沙西南部渔场底层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明  钟汝康 《海洋渔业》2000,22(3):115-119
<正> 在北部湾近海渔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益衰退,渔捞生产经济效益逐年滑坡,海洋捕捞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广西北海海洋渔业公司为寻找渔捞生产的新渔场,增强企业后劲,在广西区水产局,南海渔业指挥部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从1989年1月开始,对南沙西南部底层渔业资源进行探捕和开发利用。经过1989~1994年的探捕与开发利用。我们对南沙西南部水域底层渔业资源的蕴藏量、可捕量及底层主要经济鱼类的分布、洄游规律,渔场的底质、海流、水文气象  相似文献   

6.
世界公海渔业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秉和 《齐鲁渔业》1998,15(2):29-31
综述了世界公海渔业资源的域界、种群、跨界鱼类和高度回游鱼类的渔场及开发利用现状,尤对金枪鱼资源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5月13日,由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与渔场判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南海项目")在广州启动。据项目首席专家、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纯厚研究员介绍,目前南海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中南部渔场分布状况基本不清,已经明显制约了南海渔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因此亟需在南海近海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实现近海资源恢复性增长,突破南海中南部中心渔场判别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及其海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主权领土和领海,开发利用南中国外海(下称南外海)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多年来,琼海市积极开发南外海渔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阐述了琼海市开发南外海渔业的成效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持续开发南外海渔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等3S技术集成平台,并结合船舶监控系统(VMS)、北斗卫星短报文信道、ARM高性能处理器、NR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前沿技术,建立"南海渔业信息动态采集与实时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包括船载捕捞信息实时采集装备、南海渔业数据集成中心、南海渔业捕捞地理信息系统及外海渔场预报系统等4个完全独立分布的子系统。本系统自主研发了具备北斗通信功能的船载捕捞实时采集装备,并创新性地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信道实现了海上渔船与地面数据中心的实时信息交互,此外利用VPN信道实现了数据中心与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系统之间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从而最终建立了海上渔船与岸上数据分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虚拟网络。基于这一网络,海上渔船将渔业捕捞数据实时发送至南海渔业捕捞GIS系统,进行实时分析与显示海洋捕捞(分)渔区/渔船/鱼类产量的数据分析专题图;外海渔场预报系统依据多年的捕捞、渔业生物学及渔场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将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信息发送给海上渔船,推进海上渔业捕捞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利用闽南一台湾浅滩外海和东沙东北部的底层鱼类资源,减轻闽东南近海捕捞的压力。为此,福建省闽东渔场指挥部提出外海四片式拖网技术推广试验的研究课题。经过几年边试边推广证明,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北极边缘海域拥有世界上重要的渔场。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部分鱼类的活动范围逐渐向高纬度地区偏移,北极圈附近海域因此出现了新的渔场。本文综述了环北极地区的渔业概况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渔业和渔业资源产生的影响,展望开发利用北极边缘海渔业资源的前景,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环北极渔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相关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环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开展的国际合作,认为中国企业参与环北极渔业对于促进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守民 《海洋渔业》1988,10(1):16-19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探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 ̄1991年5 ̄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闽东北外海鱼类组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言 闽东北渔场位于东海甫部、台湾海峡北部口外,包括闽东渔场及台北渔场北部、温台渔场南部。渔场水系由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以及这两个水系混合变性而成的混合水所构成。环境因子变化比较复杂,是各种鱼类越冬、产卵集聚的良好场所,渔业资源种类较多。本文根据1989和1990年两次大面积定点拖网探捕调查及1992年鲨鱼延绳钓探捕渔获标本的分析,对闽东北渔场鱼类种类组成作初步探讨,为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5.
广西灯光罩网渔船是开发南海外海的主要力量之一。文章采用广西渔船船位监控系统记录的2013年2月~5月广西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生产数据,计算各渔区捕捞努力量占同期外海总捕捞努力量的比例作为渔区生产集中程度的指标,据此将渔区按渔船生产集中程度归类为作业高密集区、密集区、低密集区和生产外围区等4类。结果表明,高密集区和密集区的捕捞努力量占总量的2/3以上,构成渔船在南海外海的主要渔场。主要渔场范围包括27个渔区,多分布于南沙海区北部海域,太平岛周围海域是生产集中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分析了灯光罩网主要渔场分布变动情况,讨论当前南海外海渔业开发的态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南海外海渔业生产管理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的资源量及其分布,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并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南海中南部(6°N~17°N)及2015年春季和秋季对南海北部外海(17°N~22°N)鲹科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南海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分别是4.13×105t和3.49×105t,两季调查中鲹科鱼类分布的高值区均是15°N断面;2015年春季南海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是2.03×105t,高值区位于18.50°N~19.50°N、113.00°E~116.00°E海域,而2015年秋季该海域其资源量仅0.59×105t。研究表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是最重要的经济鲹科种类;2012年秋季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明显高于2015年秋季北部外海(P0.01,t检验),但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2015年春季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但明显大于2015年秋季(P0.01,t检验)。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南海鱼类资源特点是:分布广、品种多、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交替补充能力强;沿岸渔场已充分利用,外海渔场潜力很大.150~200米水深鱼类分布密度为4.1吨/公里~2,总储量为86.4万吨.目前捕捞只有3万吨左右,估计捕捞可达30万吨,不会造成捕捞过度.因此广东海洋捕捞渔业的方向是:巩固发展深海渔业,积极利用外海资源.深海拖网渔船是今后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的重点.而在深海拖网渔船中,木质拖网渔船又占绝大部分,因此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的渔业资源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海峡处于福建与台湾两省之间,是东海与南海的通道,素有“海上走廊”之称。不仅在交通、经济、政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对本海峡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对其渔业资源进行比较系统、科学地调查研究,当属七十年代以后。1975—1989年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系及福建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对海峡中、南部的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及北部的闽中  相似文献   

20.
闽东渔场暨闽东北外海渔场鲐Shen鱼类多年各级水产研究部门的探捕调查所得结论,资源为丰富,应如何开发利用,本文资源状况,开发现状及应克服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供大家斟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