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20m L、30m L、40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14d防治效果分别为78.16%、81.11%和85.13%。从各种药剂处理看,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40m L/667m~2处理的防效最佳,30m L/667m~2处理的防效次之,均极显著高于两个单剂125g/L氟环唑悬浮剂50m L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的防效,具有明显的复配增效作用,建议使用制剂量30m L~40m L/667m~2。  相似文献   

2.
2011~2012年,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开展了水稻全生育期组合用药防病技术研究,得出防效较理想的湖南省中、晚稻用药方案:种子用25 g/L咯菌腈FS及350g/L噻虫嗪FS进行消毒处理;秧苗抛栽前2~3 d喷施1次40%氯虫·噻虫嗪WG;大田返青期喷施1次48%毒死蜱EC、10%吡虫啉WP;分蘖盛期施用1次300 g/L苯甲·丙环唑EC、50%吡蚜酮WG;破口前3~7 d施用1次300 g/L苯甲·丙环唑EC、40%氯虫·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齐穗期施用1次300 g/L苯甲·丙环唑EC、50%吡蚜酮WG.节药、增效技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效高达93.90%~98.01%.同时,可有效防控水稻其他主要病虫为害.与常规施药技术相比,其用药量减少77.87%~79.89%,稻谷产量和种稻效益分别增加18.57%~52.43%、4 960.89~6 985.89元/hm2.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手性色谱柱Lux Cellulose-1(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粒径分别为3μm和5μm)对环丙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环丙唑醇对映体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并采用在线旋光检测器研究了环丙唑醇对映体的洗脱顺序;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比甲醇-水具有更好的拆分效果,柱温降低有利于对映体的拆分;在以V(乙腈)∶V(水)=60∶40为流动相、柱温为20℃的条件下,环丙唑醇对映体在3μm(流速0.3 m L/min)和5μm(流速1.0 m L/min)色谱柱上均可得到较好分离,在满足对映体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3μm色谱柱,异构体洗脱顺序为(+/+/-/-);而当流动相由乙腈-水变为甲醇-水时,对映体的洗脱顺序则变为(+/-/+/-)。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5~40℃试验温度范围内,van't Hoff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2);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时,环丙唑醇对映体的拆分过程受焓驱动;而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时,对映体的拆分过程既受焓驱动又受熵驱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施药3~5次田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67%以上;采用稀释浓度1 500倍和3 000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用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每隔10d喷施300g/L苯甲·丙环唑EC 1次,连续施药2次,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47.45%。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表明,药后14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5.49%.增产效果达36.47%,优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丙环唑25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64.53%.增产效果达27.30%,低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显著降低福美双·丙环唑35%悬乳剂的粘度,提高其物理贮存稳定性,本文通过流点法、粘度法、zeta电势法等研究方法,筛选出合适助剂和溶剂,确定了福美双·丙环唑35%悬乳剂最优配方。该配方采用新型分散剂和绿色环保溶剂,制剂流动性好,粘度可控,悬浮率90%,热贮(54±2℃,14d)分解率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乳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新型杀菌剂叶菌唑、咪鲜胺铜盐·噻霉酮、丙硫菌唑·戊唑醇单施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对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从中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处理,于202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制剂用量)、8%叶菌唑悬浮剂60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两处理在防治白粉病和保障小麦产量方面均具明显优势,建议在白粉病重发区应用;8%叶菌唑悬浮剂60 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8%叶菌唑悬浮剂60~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对白粉病的防效也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19%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 m L,并具一定的保产效果,建议在白粉病中度至偏重发生年份或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9.
田间示范效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破口前5~7d、齐穗期分别使用30m1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水喷雾防治水稻病害,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危害。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mi/666.7m2对纹枯病病指防效95.26%,稻曲病病指防效79.06%,单产637.63kg/667m2,较井冈霉素A5%AF70g/666.7m2、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7.26%、22.68%,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产略高于30%苯甲·丙环唑乳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GC和HPLC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2种方法分别对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中都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色谱柱都采用3%OV-101chromosorbAWDMCS150 ̄177μm1m×3mm玻璃柱,柱温为200~205℃,汽化温度和检测温度均为230℃,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回收率分别为99.1%~100.3%,98.5%~99.8%和99.3% ̄100.7%;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34%,0.51%和0.37%。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使用Nova-PaKC18250mm×4.6mm色谱柱,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回收率分别为99.1%~100.7%,98.9% ̄99.6%和99.9%~101.2%;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74%,0.43%和0.58%。  相似文献   

11.
咪铜·氟环唑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防治稻曲病、穗颈瘟常用的药剂组合40%稻瘟灵乳油+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为对照处理,设置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3个剂量进行稻田施药防病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7 d,喷施1次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制剂用量60 g/667m~2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82.65%、94.93%,为3个用量处理中最高,与对照药剂处理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0%毒死蜱·异丙威可湿性粉剂中异丙威和毒死蜱在同柱同条件下分离和测定方法,为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质检机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丙烯酯为内标化合物,5%OV-101/Chromosorb W AW-DMCS(150-180um)为色谱柱固定相,利用FID检测器,通过一阶程序升温对20%毒死蜱·异丙威可湿性粉剂中2种组分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20%毒死蜱·异丙威可湿性粉剂中2种主要组分及杂质均得到了有效分离,异丙威和毒死蜱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56、0.070;变异系数分别为0.53%、0.68%;回收率分别为99.08%~101.42%,99.03%~102.1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9。[结论]本文对20%毒死蜱·异丙威可湿性粉剂的气相色谱方法进行了反复实验,一次进样可同时测定异丙威、毒死蜱的质量分数,缩短了分析时间,达到了简捷、快速、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研究了3种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用量35%丙环唑·多菌灵悬乳剂630~840 g/hm~2处理的田间防效85.28%~88.83%,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180~225 g/hm~2处理田间防效86.74%~92.36%,30%多菌灵·氟环唑悬浮剂450~540 g/hm~2处理田间防效85.61%~90.28%,3种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优于相应单剂,且显著高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复方苦部微乳剂指纹图谱和微乳剂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方法。样品经85℃水浴去除溶剂后,用0.5%的硫酸溶液溶解、静置后过滤;滤液用浓氨水调节p H至10~11,用氯仿萃取;有机相脱溶,残渣用乙醇溶解。采用Reprosil-par120-NH2色谱柱,流动相为V(乙腈)∶V(无水乙醇)∶V(3%磷酸溶液)=87∶7∶6,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对微乳剂样品进行分离;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软件对10个不同批次的复方微乳剂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数据处理,以中位数法生成复方微乳剂对照指纹图谱;采用标准品对照法对其峰归属进行分析,结合外标法测定微乳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表明:10个批次微乳剂样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从中分离得到7个共有指纹峰,指认其中两个色谱峰分别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在3.63~58.0μg/m L(r=0.999 1)、氧化苦参碱在4.50~72.0μg/m L(r=0.999 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10、20和50 mg/L 3个添加水平下,两者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8%~99%(RSD为0.77%~2.6%,n=9)和96%~99%(RSD为1.0%~2.0%,n=9),微乳剂中两者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201和0.225 mg/L,定量限(LOQ)分别为0.671和0.750 mg/L;10个批次微乳剂样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07和43.55 mg/L。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特征性强、信息量大,对复方苦部微乳剂有较好的专属性;建立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两者联用能全面有效地控制复方苦部微乳剂质量。  相似文献   

15.
火龙果溃疡病菌病的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苯甲·丙环唑、克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EC50值分别为0.1557mg/L、0.3020mg/L、0.5205mg/L、0.8660mg/L、2.1786mg/L和2.7372mg/L。离体接种试验测定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2.50μg/m L、吡唑醚菌酯1.00μg/m L、咪鲜胺0.25μg/m L、苯醚甲环唑0.25μg/m L、苯甲·丙环唑0.25μg/m L和克菌·戊唑醇0.25μg/m L的离体接种防治效果好,分别达到96.84%、95.06%、93.47%、91.00%、86.56%和83.10%。本研究结果为火龙果溃疡病田间药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米)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每667m2用量20g、15g和10g的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4.5%、75.4%和68.54%,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每667m2用量20g和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每667m2用量15g的防效分别为83.4%和69.1%。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每667m2用量为15~20g。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噻·氟腈·苯醚悬浮种衣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90+10(V/V)为流动相,在220nm波长下,3种有效成分在8min内完全分离。噻虫嗪、氟虫腈和苯醚甲环唑的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1、0.999 5、0.999 2,标准偏差为0.06%、0.02%、0.03%,变异系数为0.37%、0.79%、0.87%,平均回收率为99.77%、99.27%、99.33%。  相似文献   

18.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择2种杀虫剂(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和100 g/L顺式氯氰菊酯EC)和4种杀菌剂(18.7%丙环唑·嘧菌酯SE、250 g/L吡唑醚菌酯EC、125 g/L氟环唑SE和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E),通过单独或组合在玉米心叶期(V12)一次性施药,并在药后7 d接种玉米弯孢菌,随后对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施药成本、施药后的增产效益和玉米价格,采用贝叶斯推断统计方法计算净利润的概率。在盈利平衡点(纯利润为0),通过施药获得净利润的概率变幅在0.328~0.998之间;如果要获得1 500元/hm~2的净利润,各施药处理概率的变幅为0.024~0.993,其中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8.7%丙环唑·嘧菌酯SE处理的盈利概率最高(0.986~0.993),其次18.7%丙环唑·嘧菌酯SE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E处理的盈利概率也超过0.947。本研究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8.7%丙环唑·嘧菌酯SE是防治当地玉米病虫害理想的杀虫剂杀菌剂施药组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采用气相色谱法用HP-5毛细管柱,以邻苯二甲酸二异戊酯为内标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嘧菌酯·丙环唑悬乳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嘧菌酯、丙环唑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15%、99.95%;标准偏差为0.03、0.007;变异系数为0.42%、0.06%。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供试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2.88%~97.37%和78.14%~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