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闽南沿海贫瘠山地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闽南沿海贫瘠山地马尾松林下套种火力楠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后林分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20年生马尾松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分别达4.78m、6.83cm、0.0098m^3和13.55m^3/hm^2,比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了32.04%,17.16%,75.00%和102.84%。同时林地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泉州森林公园结合景观林改造,开展南方红豆杉林下套种试验,结果表明:龙眼、马尾松和相思树3种林分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取得预期效果,但生长情况有所区别,其中龙眼林下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和枝盘数生长最好,相思数林下次之,马尾松林下最差。  相似文献   

3.
黄远洪 《绿色科技》2021,(1):147-148
为进行马尾松林套种任豆研究,提高林分质量,对上杭县才溪镇周边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分进行了套种试验.结果表明:任豆任豆的保存率、胸径生长、树高生长、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其中林分郁闭度0.3~0.4套种生长效果最好,林分郁闭度0.4~0.5套种生长效果次之.在上杭县城镇周边郁闭度0.5以下的马尾松林分可大力推广种植任豆,提升...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低产林分套种火力楠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在福建省闽南地区贫瘠山地营造马尾松纯林,由于土壤瘠薄干燥,幼林生长不良,易形成低产林分。在马尾松纯林套种了火力楠后,成为异龄混交林,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管理,混交林木生长良好。实践证明:马尾松低产林套种火力楠后,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蓄积量,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林地生态条件。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分别比马尾松、火力楠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树高提高24.00%、2.54%%,胸径增粗2.57%、5.14%,蓄积量提高11.35%、3.57%。林分生物量提高14.44t/hm2、30.88t/hm2,土壤肥力N、P、K ,分别提高6.00%、1.92%,6.15%、1.47%,5.00%、1.45%。  相似文献   

5.
随机区组试验表明,在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经一次施肥、郁闭度为0.6的杉木林冠下套种金叶含笑、深山含笑、火力楠及红花木莲四种木兰科树种,均能正常生长,其生长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金叶含笑、深山含笑、火力楠、红花木莲。本试验条件下金叶含笑、深山含笑的生长情况较理想,火力楠、红花木莲的生长情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在闽南山地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开展了木荷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郁闭度的木荷林中套种南方红豆杉,随木荷林郁闭度的增大,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和生物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养分含量下降。郁闭度为0.5的木荷林套种南方红豆杉,其生产力最高,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含量均最大。  相似文献   

7.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生长特性及改土效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及改土效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分别在4-14a间、5-16a间及11-18a间,大约在14-16a后,生长明显趋于下降。根据生长发育特点,在现有林分密度条件下,14-16a间应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培育高产、优质的火力楠用材林。此外,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闽南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松杉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8.
防火林带营造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低产林改造,营造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经过14a的培育,其林木生长不同,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木荷、火力楠纯林的林分生长量更具优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枝下高、郁闭度、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比木荷、火力楠纯林林分平均树高大13.54%、8.55%,胸径粗18.39%、14.21%,树冠大8.24%、22.26%,枝下高8.75%、17.67%,郁闭度大2.13%、3.23%,单株材积大45.43%、41.18%,蓄积量大54.95%、37.54%。土壤肥力N、P、K分别提高0.9%、1.92%、1.79%,1.80%、6.00%、3.64%。木荷火力楠混交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效控制林火蔓延,可减少森林火灾和灾后损失。  相似文献   

9.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及改土效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火力楠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分别在 4~ 14a间、5~ 16a间及 11~ 18a间 ,大约在 14~ 16a后 ,生长明显趋于下降。根据生长发育特点 ,在现有林分密度条件下 ,14~ 16a间应进行适当的间伐 ,以提高林分生产力 ,培育高产、优质的火力楠用材林。此外 ,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是闽南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松杉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近自然经营方式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火力楠,获取5 a林龄火力楠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等调查因子数据,分析上层树冠不同密集度对火力楠生长状况的影响。马尾松上层树冠密集程度越高,火力楠早期生长状况越优;在营造针阔混交林时,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采用合理的间伐方式,在适宜的郁闭度下开展定点挖穴种植,可获得较大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1.
AM菌对木兰科两个树种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08,3006和9004三个AM菌株接种醉香含笑和深山含笑。研究结果表明:接种300 d后,醉香含笑以接种Glomus caledonium6008菌株为最好,3种AM菌株对苗高生长的作用效应是6008>9004>3006>CK;深山含笑也是6008菌株表现最好,3种AM菌对苗高生长的作用效应是6008>3006>9004>CK。两个树种对菌根依赖性均属于中等或弱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含笑亚属植物修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澄清了中国含笑亚属植物11种1亚种2变种,并涉及和报道了10个新异名、8个新组合、2个新等级和1个新命名。  相似文献   

13.
对含笑属6品种进行了长期观测,对其土壤、气候、生长量、开花结实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观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在江西省内广泛推广这6个品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球花含笑枝、叶、花、果以及花粉、幼苗形态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全面地论述了球花含笑的形态学特征,据此对该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归属地位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5.
醉香含笑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醉香含笑的种子处理、播种及育苗方法等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6.
对深山含笑苗圃嫁接时期、嫁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用白玉兰作砧木嫁接深山含笑时 ,在各个时期进行嵌芽接的嫁接成活率均很低 ;枝接以 3月中下旬最理想。其中 :带顶芽切接成活率在 95 8% ,其次是不带顶芽包头切接 ,成活率达 85 0 % ,都显著高于或极显著高于同期进行的不带顶芽不包头切接  相似文献   

17.
乐昌含笑、深山含笑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全光照喷雾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乐昌含笑、深山含笑扦插后生根较迟,一般60d左右才能生根,扦插生根能力低于马褂木、乳源木莲等其他木兰科树种。采用夏季或秋季嫩枝扦插,乐昌含笑和深山含笑2年生母树枝条扦插最好,处理成活率可分别达84.2%和68.8%;母树年龄是影响乐昌含笑、深山含笑扦插成活的关键因子,乐昌含笑7年生以上母树扦插很难生根,深山含笑7年生和17年生母树扦插成活率仅为18.2%~27.3%。用ABT2号生根剂处理,对缩短扦插生根时间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1年生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在美植袋中分别种植1、2、4、8株幼苗(密度Ⅰ、Ⅱ、Ⅲ和Ⅳ),研究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N、P和K养分含量和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乐昌含笑各器官对养分富集的能力均为KNP。乐昌含笑幼苗的N含量在各器官为叶根枝干的规律;P和K含量在密度Ⅳ下分别为枝根干叶和根叶枝干,其余密度为叶根枝干。乐昌含笑幼苗的N、P和K贮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且根的养分贮量最大,枝的最小。  相似文献   

19.
对九曲水林场乐昌含笑家系试验林6年生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家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形质性状的冠幅也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生长与形质性状存在正相关关系;遗传参数估计结果生长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大部分形质性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根据多重比较结果,以材积为选择目标,选出9个生长量大于群体均值10%的速生家系,现实增益介于14.85%~45.29%之间。  相似文献   

20.
乐昌含笑的立地条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又名景烈含笑、南方白兰花,系木兰科常绿大乔木,树高30m以上,胸径达1m。其生长迅速,树形壮丽,花白色、芬芳,木材淡黄色,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尚耐腐,是优良的绿化与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