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水象甲疫情自2010年5月29日首次在普定县被发现以来,通过4年的普查、监测及防控探索,基本掌握了稻水象甲在普定县的发生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将稻水象甲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2.
正稻水象甲是2014年首次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现的检疫性水稻害虫。四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至2017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扩大到3 577hm2,发生范围扩展到除九资河、胜利两乡镇外的10个乡镇157个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监测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组织防控扑灭行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定点监测疫情,调查发生规律为了准确掌握稻水象甲疫情发生情况,在湖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鄂州市稻水象甲发生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水象甲为检疫害虫.文章首次报道了稻水象甲在湖北省鄂州市发生的情况,并对稻水象甲的其他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9日在留坝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后.洋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普查。2006年6月27日在磨子桥镇三台村普查中发现稻水象甲为害症状及虫体。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和为害.我们在发生区乡镇开展水稻改种玉米试验、幼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和成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的同时.积极探索稻水象甲在洋县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罗田县首次发生稻水象甲危害,由于其是检疫性害虫,罗田县立即启动有害生物防控的紧急预案,连续二年开展稻水象甲的监测预警,并积极开展了防控策略的研究探索。1发生特点1.1扩展较快2014年,罗田县发现稻水象甲成片发生,主要集中在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生面积15hm2;2015年,罗田县普查稻水象甲,其发生面积达到657.5hm2,已扩大4个乡镇23个自然村。据气象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低密下的监测普查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1987年在中国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福建省于1995年在福鼎市沙埕镇首次发现。福鼎市由于发现及时,防治措施有力,目前还有效地控制着蔓延为害。到1999年发生范围控制在本市的沙埕、前岐等4个乡镇,发生面积仅218 hm2,越冬代成虫密度平均21.2头/百丛,防治后的第一代成虫密度1.5头/百丛。在虫口密度较低的发生区,如何搞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治,通过这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  1 稻水象甲监测普查技术  1)选择监测普查地点。根据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习性,把监测和普查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7.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 属象虫科稻象属,是全球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我国被列为进口植物检疫对象。由于其对水稻极具危害性,我国对稻水象甲检疫工作十分重视。国外对此虫研究较早、有关资料较丰富。现将稻水象甲的形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有关监测、防除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主要为害水稻,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70%,甚至绝收。2015年安陆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2016年~2018年,笔者对稻水象甲在湖北省安陆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监测,并结合其发生规律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扩散及掌握稻水象甲在普定县的数量变化,连续3年(2015—2017年)分别在化处镇(轻发生)、马官镇(中等发生)和白岩镇(重发生)进行稻水象甲灯诱试验。结果显示,普定县灯下诱到的稻水象甲均为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为3月底至4月初;终见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灯下虫峰3~11个,主峰期较明显,多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始见日到虫峰日为14~47 d;全年灯下有虫日数18~57 d。  相似文献   

10.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全国二类检疫性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阐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水稻种植区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为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湖北省是水稻种植大省,自2008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年发生面积逐步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丽 《湖北植保》2012,(4):42+59-42,59
稻水象甲属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危害大,防治难,一般造成水稻减产损失达30%~40%,严重达70%~80%,甚至绝收。今年首次传人我市,疫情在我市的2市5镇(处)16村发生,染疫面积68.26hm^2。监测显示,目前疫情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在趋势,防疫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切实抓好稻水象甲疫情应急防控工作,确保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务必掌握稻水象甲发生危害特点,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水象甲是山西近年新发生的检疫对象.经调查,稻水象甲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2cm处越冬.通过加强检疫、适当控水、铲除杂草、药剂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危害.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危害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沙、望城部分乡镇的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调查表明:稻水象甲在我省的分布密度平均为(1-37)头/百丛。几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锐劲特、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等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镇海区地处浙北沿海(东经301',北纬12137'),1999年发现稻水象甲疫情。这是稻水象甲初次侵入中国水稻单、双季混栽区。为了解稻水象甲在水稻单、双季混栽区的发生和为害情况,笔者于1999~2000年进行了初步调查。1分布1999年5月11日蟹浦镇方针村一农户反映,水稻上有一种从未见过的硬壳虫为害十分严重,区植检站和农技总站派员实地查看后,认为是稻水象甲为害,发生了疫情。送标本到省植保总站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定结果一致,说明稻水象甲已传入浙北沿海水稻单、双季混栽区。随后进行了全区普查。19…  相似文献   

15.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做好福泉市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扩散,根据稻水象甲寄主单一的特点,2014年4—9月在2011—2013年疫区发生田块,对稻水象甲进行生物多样性防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田块,没有稻水象甲发生及为害,水稻产量得到了保证,投入产出比1∶1.78。生物多样性防控稻水象甲技术经济实用,可在疫区推广实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在马场坪办事处黄丝村老罗庙组的水改旱田间进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入侵四川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在四川的风险性,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从省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指标对稻水象甲在四川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稻水象甲的综合风险值为2.09,为高度危险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对四川稻区具有高度危险性,为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应对其加强检疫、加大监测和扩大宣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罗田县稻水象甲发生的范围、分布特点和危害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稻水象甲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的为害习性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安市在1993年7月首次发现稻水象甲。据调查,发生虫口密度一般为7~10头/m2,重发生区达150头/m2,发生在岭南的10个乡镇,计760hm2。几年来我们对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和对产量的影响做了调查和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为害习性观察稻水象甲的成...  相似文献   

20.
李俊林  赵瑞平  李霞 《植物检疫》2008,22(3):199-200
2000年以来,随着种子苗木及其植物、植物产品调运和农产品贸易活动的繁荣,我省相继发现发生了蔗扁蛾、苹果绵蚜、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此,我们开展了全面的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对苹果绵蚜、稻水象甲和蔗扁蛾实施了检疫防控和扑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