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从东北引进的东农249、四单19和本育9等3个玉米杂交种在西藏林芝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3000 m的林芝3个杂交种的子粒产量可以达到7 500~12 000 kg/hm2,施肥方式可以采用一次性基施,也可以采用追肥,密度应达到55 000~60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结果表明: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玉米杂交种四单19在西藏林芝和拉萨均可种植,其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较高;在西藏林芝首次进行四单19(吉444×Mo17)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试验,初步取得了成功,在933 m2土地上生产出95.2 kg杂交种和74.2 kg父本自交系。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杂交实生籽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制种试验经过从2002年开始,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组合筛选结果及引进亲本特性,选择在丽江及云南表现好的组合开展制种试验。2002年,制种180m2,全部采用试管苗移栽。6月28号移栽,母本3个,移栽584株,父本1个,移栽348株,因移栽太晚,虽母本开花正常,但父本仅有少量开花,9月12日至27日授粉,仅收到浆果85粒,收杂交种子20.6g。  相似文献   

4.
威优49(V20Ax测64-49),是袁隆平同志1983年配制成的釉型早熟组合。1984年我县引进试种表现早熟高产,1985年制种2350亩,总产杂交种子63.2万斤,亩平268.9斤,其中亩产超过300斤的有375亩,亩产突破400斤的有52.5亩。通过初步实践,我们认为夺取该组合的制种高产应掌握如下技术环节。 1.因种制宜,选择安全授粉期。据安江农校杂优室报道,威优49双亲在日平均温度24-28℃,相对湿度75-85%的气候条件下,开花、授粉比较正常。分析我县近28年的气象资料,在城郊燎原乡(北纬27°12’,海拔180米),秋季有一个时段基本能满足它对温、湿度条件的要求,即8月20日…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海拔梯度对马铃薯地方品种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在不同海拔种植的3个马铃薯地方品种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特点。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地方品种的自身组织结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却又向着有利于生长方向发展而存在着特异性。3个品种的株高、分枝长和分枝数都是在海拔2 000 m处的数值最大,茎粗都是在海拔1 000 m处最大;3个品种的上下表皮厚度都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除‘盈江小洋芋’的下表皮厚度、‘老家洋芋’的上表皮厚度);‘盈江小洋芋’和‘老家洋芋’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均是在海拔3 000 m处最大,‘剑川红’在3个海拔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差异不大。3个品种在海拔3 000 m处的海绵组织厚度最大;3个品种的气孔开度都是在海拔1 000 m处最大,海拔2 000 m处最小;除‘老家洋芋’外,其他2个品种的气孔数都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老家洋芋’在海拔2 000 m处的气孔数最多,在海拔3 000 m处的气孔数最少。  相似文献   

6.
玉米云瑞668杂交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自交系TRL418为母本,自选自交系TRL608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2013—2015年在保山市隆阳区进行试验示范。云瑞668具有产量高、深齿、抗病、活秆成熟、品质好、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是保山市隆阳区玉米推广的主导品种,可在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000~2 000 m地区及气候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高度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麦区地理上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这种环境特点必然影响到小麦的生育期和品质性状。为了给西藏小麦的优质种植从品种和环境两方面提供一些试验依据,1998~2001年期间在西藏麦区的林芝、日喀则、拉萨试验点,以及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杨陵和北京两个试验点,用统一的春小麦和冬小麦品种分别做了3个年度的春播和秋播异地种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西藏麦区、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范围内,生态高度(纬度×海拔)与生育期呈正相关;生育期分别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呈负相关;生态高度也分别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油葵杂交种含油率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2001年全国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中12个杂交种的子实含油率和籽仁含油率与地理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葵杂交种子实和籽仁含油率与海拔高度存在着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和0.8228,个别杂交种的直接回归达显著水平;杂交种间与纬度相关不一致,有正相关、负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7177和-0.5767,最小为-0.0754和0.0019。对两因素综合分析比较,海拔高度对含油率的影响比纬度大,二者偏回归系数T检验值分别为2.0534(海拔)>0.8222(纬度)、8.0523 (海拔)>4.4233 (纬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苏联和国外一些育种单位十分重视培育生理成熟后籽粒水分迅速降低的高产玉米杂交种。这类杂交种可采用有(?)-4型玉米收获附属装置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能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收获后籽粒加工的能源消耗。栽培这类杂交种,还能保证收获后籽粒有益经  相似文献   

10.
赵文  杨宏  袁克录 《玉米科学》1999,7(3):034-036
选用张单251等6个玉米杂交种,在张掖沿山(海拔1700~2100m)冷凉灌区进行两年9点次试验,并用各点(年)产量的差异显著性测定度量品种的丰产性,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及回归系数等综合评价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张单251高产稳产性好,酒单2号适应范围广,可作为沿山冷凉灌区海拔1900m以下(张单251)及2100m以下(酒单2号)区域的主栽品种,张单1103亦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在适宜区域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1.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西藏生产上种植的16个青稞品种(品系)春播的试验资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千粒重(0.660 9)>每穗粒数(0.566 6)>有效穗数(-0.309 1);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0.606 0)>每穗粒数(0.506 2)>有效穗数(0.015 1)。根据分析及结合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林芝地区春播青稞高产育种应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降低分蘖数;春播青稞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分蘖数。另外,本试验发现西藏林芝地区某些冬性和半冬性青稞春播能正常抽穗结籽。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量与播期运筹不合理是目前西藏青稞种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西藏林芝采用不同氮素与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进行青稞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喜马拉雅19产量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施氮量及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尤以施氮量影响最大;进而对不同施氮量下的青稞产量与影响产量的各农艺因子进行回归、通径和相关分析表明:在三个施氮区,影响产量较显著的农艺因子略有不同,但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均为影响青稞产量形成的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在适氮区影响产量的农艺因子相关系数较高,不合理施氮区相关度偏低,甚至出现负相关.因此,西藏春青稞产量提高调控的重点应在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合理施肥可以促进各农艺因子相互协调,进一步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青稞籽粒长、宽在品种(系)间的差异,以来自国内外的214份青稞品种(系)为材料,对粒长、粒宽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粒长、粒宽在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粒长的变异范围为4.125~8.117 mm,平均值6.075 mm,总变异系数10.906%;籽粒较长的材料有北青2号(青海海北)、长芒裸大麦(云南昆明)、白青稞(西藏隆子)、山青7号(西藏山南)和喜马拉4号(西藏仁布),以喜马拉4号最长;籽粒较短的材料有湟中六棱青稞(青海湟中)、扎骨(西藏左贡)、褐青稞(青海)、米大麦(云南晋宁)和米如红(西藏南木林),以湟中六棱青稞最短。粒宽变异范围为1.670~3.553 mm,平均值2.596 mm,总变异系数13.721%;籽粒较窄材料有米如红(西藏南木林)、白青稞(西藏昌都)、丹巴黑青稞(四川丹巴)、冬207(西藏拉萨)和白青稞(西藏隆子),其中最窄品种为米如红;较宽材料为Bang-Iu(墨西哥)、紫青稞(西藏穷结)、繁29(青海)和喜马拉6号(西藏日喀则),最宽材料为喜马拉6号。从材料来源看,青稞粒长在不同地区间也差异显著,但粒宽差异不显著;甘肃材料的粒长平均值最大(6.2...  相似文献   

14.
西藏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藏生产种植的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2011年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17个新品种(系),并在西藏自治区蔬菜所试验地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引进的新品种(系)当中,L0227-18、L0528-3、天06-4-3、L0527-2表皮光滑,商品率高,抗病性强,各个调查指标都比对照好;但产量与对照艾玛土豆差异不显著,下一年继续进行试验;TP002产量较低,不适宜在拉萨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青稞全麦食品的营养及品质,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10份青稞全麦粉和面粉(去麸粉)为原料,加工成100%的青稞全麦粉饼干和面粉饼干,并对其营养品质、功能特性及质构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0份青稞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9.50%~26.60%;全麦粉的β-葡聚糖(5.09%)、蛋白质(12.00%)、Cu(6.17μg·g-1)、Mn(14.12μg·g-1)和Zn(24.89μg·g-1)含量均高于面粉中相应组分的含量,但其总淀粉含量(64.5%)低于面粉中总淀粉含量(70.18%);青稞全麦粉饼干和面粉饼干中营养组分的差异与原材料中的差异趋势一致。淀粉体外水解模拟显示,全麦粉的最大淀粉降解水平(58.91%)和血糖指数(90.37)均低于面粉(66.07%和97.85),且其非常快速消化淀粉(VRDS)和快速消化淀粉(RDS)含量也低于面粉,而慢速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则相反;全麦粉饼干和面粉饼干的淀粉体外水解差异与原材料的差异趋势一致。饼干质构特性分析显示,全麦粉饼干的硬度(1 096.88g)、脆性(751.15g·s-1)和咀嚼性(987.29g·s-1)均大于面粉饼干(947.21g、683.74g·s-1和724.76g·s-1)。综上所述,青稞全麦粉比青稞面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青稞全麦粉饼干比面粉饼干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并具有独特的口感,是健康饮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材料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西藏青稞抗白粉病资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30份青稞材料在田间进行白粉病感染调查,结合室内盆栽幼苗接种鉴定。330份青稞材料的鉴定结果表明,田间发病大多是中下部叶片感染,发病材料169份,占供试材料的51.21%;室内幼苗接种发现高抗材料7份,占供试材料的2.12%,抗病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3.64%,感病和高感品种311份,占供试材料的94.24%。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农牧一体化方式下玉米田养鹅模式和传统种植模式的田间杂草群落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放牧前各杂草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初步探讨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杂草生物量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萝北、林芝两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指标之间均显著相关(P0.05),说明玉米田养鹅系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紧密相关,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地上生物量。萝北玉米田养鹅处理玉米产量较对照降低17.7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林芝玉米田养鹅处理下玉米产量较对照降低40.64%,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在西藏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为了在拉萨市生产上推广抗性好的品种,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系)(‘鄂薯3号’、‘鄂薯4号’、‘鄂薯5号’、‘鄂薯7号’、‘鄂薯8号’、‘HB0389-18’、‘米拉’)进行病害抗性和块茎产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米拉’和‘鄂薯7号’的植株生长旺盛、病害发生少、产量高,适合在拉萨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20.
对西藏南部和东南部茶树种植、生长及气候、土壤等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该区茶叶生产的潜力、优势和影响茶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西藏茶区茶树生长及生态条件与内地茶区接近甚至更优越,春夏秋各季均可生产名优茶。在海拔1100m以下的红壤地带种茶优势明显,在海拔1100—2500m的黄棕壤和黄壤地带种茶具有较大潜力,但在海拔2500m以上的高地种茶须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