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晋太131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长6878为母本、轮选98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方法培育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抗青干、适应性强等特点。2014—2015年参加了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单产为5 599.5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6.8%,12个试验点全部增产;2015—2016年度参加了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5 085.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8.3%,4个试验点均增产,增产点率100%。2016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太1310籽粒容重794 g/L,粗蛋白(干基)14.68%,湿面筋31.4%,稳定时间1.4 min。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晋太18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太18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998年以自育品系G54(组合:临核84-24043/京411)为母本、自育品系97品8(组合:290/西安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11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区域试验,最高单产(2012年屯玉种业承试点)8 925 kg/hm2,平均单产6 921 kg/hm2,比对照长4738增产8.4%.该品种2012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晋太992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太9923是以自育品种晋麦46号为母本与引进品种wongoh2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15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肥水地区试,最高单产492.23kg/667m^2,平均单产383.80kg/667m^2,比对照增产9.05%。该品种2008年8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国审小麦新品种晋太170的选育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晋太170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通过国家审定、省级审定、跨区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培育过程中采用了:①不断充实、提高基因库整体水平,引进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技术,聚合高产和优质基因,为提高选配杂交组合效率提供科学依据;②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境条件、不同生态条件多点鉴定的技术,促进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统一,提高了选择效率;③坚持综合性状协调统一的观点。这些对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和效率均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秦麦3号小麦新品种是用东方红3号作母本,昌农92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水土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冬京8号增产6.74%,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增产22.6%,具有高产,稳产,抗寒,耐旱,抗白粉病,抗条锈病,抗倒伏,抗穗发芽,品质优良及适应各种水肥条件种植等特点。并根据本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出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苦荞麦新品种晋荞6号的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荞麦晋荞6号新品种系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由当地农家种“蜜蜂”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黄酮类含量较高,达2.51%;适宜于晋西北丘陵区,华北、西北等荞麦产区种植,并配套了相适应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3):328-331
枸杞晋红宝是在中宁农家枸杞种植园中发现的芽变新品种,该品种与宁杞1号相比,在临汾、运城、临猗3点区试中,表现为大果、早熟、口感甜美、商品性好等特点。2011—2013年在山西省南部临汾、运城等地试验,3个区试点连续3 a观察得知,鲜果果个比对照宁杞1号大50%~70%,微量元素锌的含量比对照宁杞1号高21.7%,多糖含量比对照宁杞1号高72.8%,含枸杞多糖17 767 mg/kg、钙445 mg/kg、镁974 mg/kg、锌27.71 mg/kg、铁27.13 mg/kg、锰10.59 mg/kg、铜37.11 mg/kg。2014年11月25日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晋红宝,良种编号:晋R-SC-LB-001-2014。该品种适宜于在山西省南部及相同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黑豆新品种晋豆47号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指导其栽培。  相似文献   

9.
山药新品种晋山药一号是以山东莱阳细毛山药为母本,经过化学诱变选育而成。介绍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导晋山药一号的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中梁26(中梁91250)是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选育的丰产、抗条锈、优质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是2007年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07005)。1育种目标甘肃陇南和天水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易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山西中部麦区大面积推广优质中筋小麦晋太182,开展了播期和种植密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对晋太182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依次降低,穗长依次缩短,结实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均逐渐减少;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植株依次增高、穗长变短、结实小穗数减少、不孕小穗数增多。不同的播期有不同的最佳种植密度。晋太182适播期为9月24—29日,而以9月24日为最佳播期,适宜密度为375万~525万株/hm2,450万株/hm2为最佳密度。晋太182在因前茬作物不能及时收获而晚播的条件下,通过增大种植密度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红小豆食药同源,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晋小豆7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选育而成,2011—2012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 a平均产量为2 137.5 kg/hm~2,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旱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北部春播、南部复播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小麦作为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全国年消费量约1.05亿t,占全球消费量的20%左右。中国小麦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国内的粮食安全,影响着国际粮食市场。近几年,以抗旱、节水为主要特点的小麦新品种选育成为种业科研的重点和热点。阎良农业新品种试验站以西安522作父本、以西安521作母本,通过精心选育杂交,系统选育成功培育出抗旱、节水的小麦新品种"西郭2122"。  相似文献   

14.
夏播高粱新品种晋杂3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54-756
晋杂30号是山西农业大学以黑龙30A为母本、01-226为父本选育出的适于夏播的高粱品种。2010年,参加山西省中部复播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486.6 kg/hm2,比对照晋杂15号增产14.8%;2012年平均产量5 562.5 kg/hm2,增产13.0%。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生育期95~100 d,籽粒蛋白质含量11.12%,淀粉含量71.91%,具有植株矮、抗倒伏、高抗高粱丝黑穗病等特点;适宜于山西省吕梁、晋中、太原地区小麦收获后有110 d生长期的地区推广种植,且要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15.
田亮 《农家参谋》2021,(2):64-65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新品种的推出为促进小麦种植生产产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动力.本文对淮麦33、徐麦35和宁麦13等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进行简单介绍,并重点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改善地方小麦种植生产现状,提升小麦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冬小麦新品种京生麦1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该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强调其突出特点是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倒能力较强、增产潜力较大。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导该品种的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7.
黍子是山西省晋北、晋西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山西省忻定盆地以南二年三作区麦茬复播的重要作物,而且是山西省主要的抗旱救灾作物,在山西省的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九五"期间针对山西省黍子生产上仍以农家种为主,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品质差,已推广的品种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等情况,于1998年育成中熟黍新品种晋黍5号,经过3年的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适口性好,且抗倒伏、抗旱能力强,适宜推广范围大,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便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旱丰902是用自选材料"87-6"做母本、京农79-13做父本杂交,F1再用长武131作父本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穗大粒,抗旱耐寒,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2012年通过陕西省审定,适宜陕西省渭北旱塬及同类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主要优点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为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者和该品种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玉米是我国多数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主要对两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