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洋葱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洪  韩兴华  潘秋生 《北方水稻》2013,(5):48-49,51
笔者等人经过调研、试验,认为在适宜稻区实行水稻、洋葱一年两茬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较为理想可行。分析了该种模式推行的现实意义,明确了该模式下的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等基本情况,总结介绍了水稻、洋葱无公害高效栽培的配套技术,提出了专用化秧田可采用越冬菜—水稻—青毛豆—洋葱模式的周年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稻田“两优(稻)一蒜”高效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模式要获得成功,必须合理安排种植季节,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化学除草,秸秆覆盖,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3.
在辽宁省建平县三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干旱无雨条件下,利用水浇条件试行了玉米双株双行中间间套2行马铃薯或蹲豆或小豆,玉米株间混种芸豆。即①玉米间套马铃薯混种芸豆;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③玉米间套小豆混种芸豆,一地三收高效种植形式。产量效益最高的是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  相似文献   

4.
岳阳市稻田改制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家枚 《作物研究》2001,15(3):34-35
介绍了近年来岳阳市稻田改制的种植模式,按作物种类分为三大类型,即粮一经型,经作型,粮一粮(饲)型,总结了目前稻田改制种植模式的主要技术,提出了推广稻田改制种植模式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夏茂镇位于福建省沙县西北部,有耕地30659亩,其中水田28588亩(双季稻田24087亩,单季稻田4501亩),旱地2071亩。农业人口30397人,劳动力9794个,人均占有耕地1.01亩,每一劳动力占有3.13亩。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良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6.
闽东"双季稻-蚕豆(榨菜)" 三熟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个绍了闽东地区近年来种植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双季稻-蚕豆(榨菜)”三熟高效种植模式.指出其推广对缺粮地区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的整体种植效益,提高棉农的收入,必须在棉田的立体种植上做好文章.海门市农田的复种指数较高,已经达2.5以上,但棉田的间套种模式单一,且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我们重点研究了棉田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与技术,并不断加以总结和推广,其中棉花与荷仁豆套作的模式效益好,种植比较方便,受到了本地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市已推广该模式2 khm2,现将该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长沙县在2000~2003年开发高档优质稻搭配稻田养鸭的优质、高效、增产栽培模式。在不施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情况下,利用鸭子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实践证明该模式经济效益好,每年每公顷增收3210元,增产作用明显,每公顷增产240kg,能控制水稻有害生物的危害,稻谷中的农药残留在国家标准的1%以下,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春季多膜覆盖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5,(4):213-216
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气候特点,总结出马铃薯多膜覆盖高效栽培模式和各种植区域适宜品种及相应茬口安排,为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科学种植提供依据。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适用于河北省二季作区大部分地区;粮区可以复种夏玉米,棉区可套种棉花,或复种夏播棉;山区可以套种夏玉米。马铃薯拱棚覆盖种植模式,适宜菜区倒茬种植,比地膜覆盖可提早10 d播种、收获,下茬可复种粘玉米+秋菠菜。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比地膜覆盖提前20 d播种、收获;下茬可以复种大葱+大白菜,适宜菜区应用。马铃薯三膜覆盖极早熟种植模式,比地膜覆盖提前30 d播种、收获,鲜薯价格高,效益可观,适宜菜区应用;下茬复种黄瓜+大白菜;大葱+大白菜;越夏番茄+大白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扬州市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本文阐述了扬州市稻鸭共作、稻虾共作以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单纯种稻为对照,比较了各种模式的生产效益;分析了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是北方春玉米带的主要分布区,当前主要存在3种主要玉米种植模式,分别是均匀垄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乾安县为例,运用可拓优度评价法对3种玉米种植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乾安县现有的3种玉米种植模式中,从节本增效效果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优于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模式优于均匀垄种植模式。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推进玉米节本增效方面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凸显,可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玉米浅埋滴灌节水种植模式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粮食生产基地,为了生态节水、科技高产、循环发展的生产目标,解决膜下滴灌造成的地膜污染和回收成本高的难题,浅埋滴灌高效节水种植模式被广泛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展种植对比试验,比较不用种植模式下的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滴灌高效节水种植模式2015年和2016年玉米产量达到11 128.71、12 426.42 kg/hm2,两年推广种植面积分别0.27万hm2和1.44万hm2。浅埋滴灌种植模式从保苗效果、子粒品质、平均产量、成本投入、纯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各大甜菜种植区栽培情况的走访和详细调查,结合当地的气候、土质和劳力等实际状况,摸索总结一套适应当地甜菜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较强、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等特点,适宜作中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介绍了甬优9号在泉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春玉米密植群体种植方式产量性能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局部精作穴播"和传统"大小行"两种种植模式,对不同密度不同基因型群体春玉米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品种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其经济产量为11879~12170kg/hm2。采用"局部精作穴播"种植模式更有利于群体产量潜力的挖掘,与常规的"大小行"模式相比,随着密度的提高,穗粒数成为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光合性能方面,保持适度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净同化率是"局部精作穴播"种植模式取得高产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几何图形法和宽窄行插秧的栽培方式比常规栽培增产明显,2006年分别增产21.5 kg/667 m~2和17.8 kg/667 m~2;2007年分蘖多,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分别增产60.3 kg/ 667 m~2和19.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种植中水分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夏玉米种植中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农艺节水措施、水分对产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等,并综述了模型的应用,提出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中应加强对前茬底墒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以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其产量、生育期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降低,平均净同化率依次增加,穗数无显著性差异。随密度增加,其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穗数均增加,平均净同化率、生育期天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依次降低。对产量性能构成指标与播期和密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密度对产量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程度都大于播期。产量性能构成指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效应均为正效应,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生育天数、穗数对产量有正向的间接效应,且穗数的正效应较大;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平均净同化率、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有负向的间接效应,且平均净同化率的负效应较大。平衡协调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关系,适当提前播种和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天数及穗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试验表明,平均叶面积指数为4.18、平均净同化率为5 g(/m2.d)、生育期天数为120 d、收获指数为0.50、有效穗数为89 000穗/hm2、单穗粒数为480粒、千粒重为290g,玉米可以实现12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具有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该文阐述了在发展海南自贸港背景下,临高县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产业实际提出了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