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房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亟需进一步加快提高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目前,农机局紧紧抓住房县"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大发展良好机遇,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农机  相似文献   

2.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电力的发展与应用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农村电网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农村供用电管理水平,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阔视野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再一次为农业和农机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1号文件从强农惠农政策举措,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以及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发展目标,为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为我们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准确理解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5.
<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人多地少;丘陵多,平原少;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等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是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小城镇连接着都市与农村两端,是距离农村最近的"城市"。小城镇  相似文献   

6.
<正>1抓农业、农村工作的体会1.1党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越来越明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些纲领性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进行深刻的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房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亟需进一步加快提高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收入能直观体现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通过剖析农民人...  相似文献   

9.
张莉青  夏卫 《农业工程》2013,3(1):96-100
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对江苏全省村级经济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江苏村级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村级经济,要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上入手,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总结分析了该市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差距与问题,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涪陵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分割现象非常明显。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发挥涪陵强劲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基础优势,与时俱进,走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之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张英洪 《农业工程》2012,2(7):66-72
城市化的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中国城市化的特殊性背景在于两个基本的体制前提,即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城乡二元体制。新型城市化要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充分实现农民市民化。我国要实现城市化的战略转型,必须把加强制度供给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程,把依法改革创新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本方式,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关键环节,把推进农村产权改革作为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任务,把实现农民市民化作为新型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以吉林省各县为样本,利用《吉林统计年鉴》中吉林省39个县2004—2019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城镇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各变量长期的动态关系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在短期时间内,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冲击能够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来自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正向冲击能够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负向作用。在未来的1期、5期和10期内,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口城镇化水平和产业城镇化水平的冲击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7.05%、6.79%、6.82%,238%、2.19%、2.20%和4.39%、6.80%、6.86%,3个变量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冲击效果不强,且随着时间变化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在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9年甘肃省及其14个市(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测度.结果 表明: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从2005年的0.0372上升到...  相似文献   

15.
农业工程是建立在工程学、生物、农业科学、经济及管理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科学。在我国当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业工程科技存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乡村振兴呼唤农业工程科技向生态化发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推进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第三,突出农业农村工程特点及重点发展领域。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当代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对于我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含义进行了梳理,基于耦合协调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机理,构建评估体系和耦合度模型,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大财政投入和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蓝水 《农业工程》2012,2(8):70-73
"发展经济学"创始人张培刚1945年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是近代农业机械化理论之集大成者。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这一农业机械化理论宝库一直未被认真开发、应用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以致走了不少弯路。随着一代经济学大师的离世,如今,挖掘、开发这一理论宝库,用之培养新型农业机械化人才,指导我国农机化实践,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内涵进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成效。基础设施能否长久持续良好地运行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否长期发挥其预期效益、能否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之本。依据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详尽分析了影响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安徽省阜阳市农机跨区作业实践出发,指出农机跨区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机管理部门应努力做好信息服务、组织调度、加大监理力度等方面工作,将农机跨区作业培育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