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大豆灰斑病的防治1、发病原因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1、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相似文献   

3.
一、玉米灰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4.
一、危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型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  相似文献   

6.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  相似文献   

7.
大豆常见病虫害药剂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 mm,有的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为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相似文献   

9.
一、危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型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0.
一、大豆灰斑病 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相似文献   

11.
一、病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为椭圆形.直径为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伏,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2.
1症状 紫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洋葱上主要危害叶片、花梗、鳞茎。病斑先从叶尖开始发生,或在蓟马危害的伤口处形成,初期病斑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呈灰色至淡褐色,中央微紫色,有黑灰色的霉状物。病斑很快扩大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呈暗紫色,形成同心轮纹,周围有黄色晕圈。  相似文献   

13.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番茄花期和结果期,幼苗期也可受害。花和果实染病后呈褐色,水渍状软腐,环境湿度大时病部生灰色霉层,果实上的病斑凹陷,且有不明显轮纹。幼苗发病,初为子叶先端发黄,后扩展到幼茎,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也生灰色霉层。叶片发病,产生不规则状病斑,以后表面也生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12,(11):33-34
1、菠菜白斑病菠菜白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下部叶片先发病,病斑呈圆形至近圆形,病斑边缘明显,大小0.5~3.5mm,病斑中间黄白色,外缘褐至紫褐色,扩展后逐渐发展为白色斑。湿度大时,有些病斑上可见灰色毛状物,干湿变换激烈时,病斑中部易破裂。这种症状的出现是由甜菜尾孢侵染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调查,保护地韭菜灰霉病平均病株率26.7%,最高达82%,是露地韭菜病株率的3倍.严重影响了韭菜的品质和菜农的经济效益.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叶子上,病斑由叶尖开始逐渐向中间发展.病斑初为白色或浅灰色小斑点,后呈椭圆形或梭形,最后病斑愈合成大斑,致使韭叶干枯;潮湿时,病斑表面生有稀疏霉层.有时病斑上不产生白点,而近地面叶片呈深绿色水渍状,有褐色轮纹,病斑多呈圆形至"V"字形,最后病部向下延伸,病叶组织黄褐色生有灰色霉层至腐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的调查指标及鉴定时期。[方法]利用苗期鉴定法和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分别于分蘖末期和抽穗期进行接种,并在苗期采用单株病情指数,成株期采用病级、相对病斑长度、病斑长度和绝对病斑高度为调查指标,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分蘖末期接种的3次调查中,病级、绝对病斑高度与抽穗期第3次调查的绝对病斑长度和病级的灰色关联度呈上升趋势,且分蘖末期接种的第3次调查中这2个指标与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891 2、0.888 6和0.911 1、0.903 0。这2个指标可作为抗性鉴定重要参考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情指数与2个对照指标的灰色相关度分别为0.746 1和0.787 9,表明苗期鉴定的调查指标与成株期鉴定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成株期牙签嵌入法在分蘖末期和抽穗期接种,接种后第36天调查的病级和绝对病斑高度可作为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的重要指标。苗期鉴定的单株病级指数与成株期鉴定结果具有一定的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因此,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应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  相似文献   

18.
一、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病害症状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mm,有的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病斑融合,  相似文献   

19.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散生灰白色圆形斑.扩大后呈浅灰色圆形至近圆形、直径2—6毫米、班周边有浓绿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引起叶片枯死。生长后期病斑叶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大葱紫斑病1.识别症状主要发生在叶和花梗上,也为害鳞茎。发病初期病斑小,灰色至淡褐色,中央微紫色;病斑扩张快,呈椭圆或纺锤形,凹陷、暗紫色,常形成同心轮纹。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