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航天诱变对冬性小黑麦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航天诱变对冬性小黑麦SP2诱变效应,通过对其诱变材料与对照植株的籽粒产量、千粒重、株高、产量与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对冬性小黑麦产生明显的影响,变异表现在株高、第二茎节长、第二茎节粗、主穗长、有效小穗数、粒重、产量与千粒重等方面;变异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植株相关性状、产量与千粒重有单向变异的趋势,也有双向变异的趋势,这为小黑麦太空诱变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几个六倍体小黑麦高产品系的细胞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综合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高产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染色体数分析结果证明,其中也个品系(SAUT.Fu62-950511、950517、951582和951584)非整倍体率平均值为2.38%(范围0—5.77%),表现了很低的非整信体频率,显示了较高的细胞学稳定性;而另一个品系则有14.81%的非整倍体频率。本实验结果指出,使用结合了杂交育种和诱变有种的综合有种技术,辅以高效地选择大粒、均匀和饱满种子的选择技术,有可能获得类似普通小麦细胞学稳定性那样的六倍体小黑麦新材料,从而解决六倍体小黑麦细胞学不稳定性的难题.文中还讨论了有关改良六倍体小黑麦细胞学稳定性的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IMMYT)新引进的183份小黑麦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细胞学特点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发育良好,对白粉病免疫;且都是细胞学稳定的六倍体(2n=42)小黑麦;并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冬性小黑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性小黑麦种质,为冬性小黑麦育种、亲本选配及重要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13份冬性小黑麦8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参试冬性小黑麦种质8个表型性状在连续2年的频次分布规律,分析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及性状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冬性小黑麦种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参试材料的分类。【结果】 8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02%,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穗长、株高的变异系数超过1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最大为18.01%,粒宽最小为5.09%;各性状遗传力均在85%以上;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24,单株籽粒产量遗传多样性最高,粒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各性状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单株籽粒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粒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3%,第一主成分是籽粒产量主成分与单株籽粒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是籽粒形态主成分与粒长和粒宽有关,第三主成分是株高主成分与株高和穗长有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2份材料,属于高秆型材料,第二类包含40份材料,属于多穗型材料,第三类包含30份材料,属于高产型材料,第四类包含31材料,属于大粒型材料。【结论】 冬性小黑麦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籽粒高产型小黑麦11份。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小黑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小黑麦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四体倍小黑麦(2n=4x=28,DDRR)的细胞学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小黑麦减数分裂异常,在中期、后期和四分体期可观察到较多的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和微核,表现出强烈的细胞学不稳定性,同时发现植株的单价体数和结实率呈显著的负相关,D与R染色体组无部份同源染色体配对行为。在四倍体小黑麦群体中,非整倍体植株的频率较低,农艺性状方面,与结实率有关的性状如穗粒数等比双亲差,小穗数、小花数等性状优于双亲,且出现了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性状如穗轴较坚韧。四倍体小黑麦不易与普通小麦杂交,ph基因有促进杂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小黑麦作为啤酒原料的酿造品质,以小黑麦东农8809和东农95-6654为试验材料,研究开花期外源喷施赤霉素对小黑麦酿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状态下,开花期穗部外源喷施赤霉素可影响小黑麦制麦特性,并调控酿造品质。当赤霉素喷施浓度为10mg/L、20mg/L时,小黑麦籽粒千粒重最高,显著高于30mg/L处理及对照;外源喷施赤霉素处理后,小黑麦籽粒α-淀粉酶活性提高,这可加快淀粉水解,提高淀粉分解为可发酵糖的能力,从而改善小黑麦的酿造品质。综合本研究结果认为,采用外源喷施赤霉素以改善小黑麦酿造品质是可行的,以20mg/L的赤霉素喷施浓度麦芽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所谓小麦染色体(注1)减倍育种,就是对于小麦的远缘杂交后代,改变染色体结构,缩减染色体倍数的育种方法。我们是从1973年以来,才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的.第一批材料今年是杂种第4代(F4),选获了一批株高70—80厘米,籽粒饱满,千粒重50克上下,对白粉病,锈病免疫,既有八倍体小黑麦根系发达、适应性广的优点,而又排除了小黑麦植株过高、晚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小黑麦对N、P、K、有机肥的原始反应。[方法]采用地表2 m以下的非耕作生土,研究不同肥料对生产上正在推广的饲料小黑麦中饲237各生育期植株生长状况、生理功能及成熟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NP、NPK、M、NPK+M处理的小黑麦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及籽粒产量均明显高于单施N、P、K处理及CK,而各生育期倒二叶SOD、POD活性明显低于单施N、P、K处理及CK,而且最终以N、P、K、有机肥配施小黑麦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最高。单施N、P、K肥处理对小黑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作用表现次序为N〉P〉K。[结论]小黑麦对NP配合施用反应敏感,同样对优质有机肥反应很敏感,同时表现出在逆境中生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黑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小黑麦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选择、小黑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59个小黑麦种质材料,对其2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小黑麦单株粒重、单株鲜草重、单株干草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株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单株粒重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株干草重与大部分性状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性状在欧氏距离为51左右将试验材料分成三类,饲草产量性状在欧氏距离为38.70左右将试验材料分成四类.[结论]小黑麦种质资源变异类型丰富,可以根据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主要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和改良适宜甘肃农牧交错地带的粮饲兼用型小黑麦品种(系),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7个小黑麦品种(系)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株高、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各性状的灰关联度顺序分别为:千粒重〉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小穗数〉株高〉穗长;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小穗数。表明在甘肃河西农牧交错地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为:在单位面积穗数合理的条件下,选择穗粒重较大的品种,适当放宽对穗长和小穗数的选择要求;而对以籽粒产量为主的地区,主攻方向为:在合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条件下选择千粒重较大的品种,同时加强对穗粒重的选择,对株高、穗长等性状的选择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