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健康的初始体质量(50.66±0.26)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在室内[(19±3)℃]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6周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对照组,β-伴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40 mg/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60 mg/g,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15.6 MJ/kg)的半精制饲料,探讨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草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主要抗原蛋白使草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对肌肉中水分、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影响不显著(P0.05)。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草鱼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为30%时,在其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β-伴大豆球蛋白(40 mg/g)和大豆球蛋白(60 mg/g)显著影响了草鱼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在不同食性鱼类肠道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以健康的鲤鱼、埃及胡子鲇和草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为对照组,以添加40mg/g提纯的β-Conglycinin组为试验组,各配制成2种等蛋白(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鲤鱼360.2g/kg,埃及胡子鲇400.5g/kg,草鱼300.6g/kg)、等能(鲤鱼15.2MJ/kg,埃及胡子鲇15.8MJ/kg,草鱼15.6MJ/k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β-Conglycinin在不同食性鱼类肠道中分布规律的差异。【结果】β-Conglycinin在鲤鱼和草鱼前、中、后肠的积累光密度呈上升趋势,鲤鱼后肠与前肠差异极显著(P<0.01),草鱼中、后肠的积累光密度与前肠差异极显著(P<0.01);埃及胡子鲇前肠、中肠、后肠的积累光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β-Conglycinin主要分布在鲤鱼后肠,草鱼的中、后肠,埃及胡子鲇的前肠、中肠和后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以健康的鲤、埃及胡子鲇和草鱼为试验对象,以添加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另设置添加Glycinin 60.0mg/g和β-Conglycinin 40.0 mg/g的2个试验组,各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含量分别为鲤360.2 g/kg,埃及胡子鲇400.5 g/kg,草鱼300.6 g/kg)、等能(鲤15.26 MJ/kg,埃及胡子鲇15.86 MJ/kg,草鱼15.6 MJ/k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比较分析Glycinin和β-Conglycinin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饲料利用及肠道组织影响的差异。【结果】Glycinin和β-Conglycinin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肠道组织影响不同。鲤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下降,其中β-Conglycinin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埃及胡子鲇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草鱼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lycinin组、β-Conglycinin组鲤和埃及胡子鲇中肠、后肠及草鱼前肠、中肠、后肠的皱襞高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鲤、埃及胡子鲇、草鱼前肠、中肠、后肠的组织切片发现,不同食性鱼类的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Glycinin组鲤前肠、后肠和埃及胡子鲇后肠及草鱼前肠绒毛均有不同程度破损,固有层组织较疏松而且断裂;β-Conglycinin组埃及胡子鲇后肠和草鱼前肠的绒毛有不同程度的断裂或破损。【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肠道生长指标来看,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草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埃及胡子鲇,对鲤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幼鲤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鲤稚鱼和初始体质量为(116.89±0.13)g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鲤稚鱼和幼鱼的饲料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36%)等能(总能分别是16.9和15.2 MJ/k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梯度为0、3.0%、6.0%、9.0%、12.0%,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结果和结论】在鲤稚鱼和幼鱼的配合饲料中,不同比例添加大豆球蛋白,会导致其生长性能不同程度地下降.鲤稚鱼3.0%、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鲤幼鱼3.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随着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增加,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3.0%组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鲤稚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3.0%;鲤幼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6.0%.  相似文献   

5.
以草鱼(Cyprinus idellus)、鲤鱼(C.carpio)和埃及胡子鲇(C.lazera)幼鱼为试验对象,添加鱼粉组为对照组,添加6%提纯的大豆球蛋白(Glycinin)组为试验组,设计成2种等氮(草鱼30.06%,鲤鱼36.02%,埃及胡子鲇40.05%)、等能(草鱼16.15 MJ/kg,鲤鱼15.26 MJ/kg,埃及胡子鲇15.86 MJ/kg)的半精制饲料。饲养6周后,解剖鱼体,迅速固定肠道的前、中、后段,制作肠道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Olympus显微镜采集图像、Image pro-plus 6.0分析图像中的累积光密度。结果表明:Glycinin在草鱼前肠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中肠(P<0.05),与后肠差异不显著(P>0.05);鲤鱼前肠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中肠(P<0.05),后肠累积光密度极显著高于中肠(P<0.01),前肠与后肠差异不显著(P>0.05);埃及胡子鲇中肠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前肠(P<0.05),后肠与前肠、中肠差异均不显著(P>0.05)。Glycinin在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前、中、后肠分布规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肉食性鱼类前、中、后肠分布规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鱼类同一部位的Glycinin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彭易柱 《饲料博览》2014,(12):17-19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含量的作物,在畜禽养殖中多用作蛋白质原料。但其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的使用,其中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又是主要的抗原蛋白。文章主要综述了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结构、抗营养作用和抗原性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豆球蛋白提取条件优化及7S和11 S亚基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球蛋白是豆粕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对豆粕饲料的营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其中7S伴大豆球蛋白及11S球蛋白是大豆球蛋白最重要的成分。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提取液,不同的pH,不同的温度,不同浓度的Tris-HCl提取液及不同料液比对豆粕大豆球蛋白提取的影响,并且对7S伴大豆球蛋白和11S球蛋白进行了分析。最终SDS-PAGE结果显示55℃、0.05 mol/L、pH9.0的Tris-HCl溶液在料液比为1∶10时能够提取较多的球蛋白,并且7S伴大豆球蛋白由3个亚基组成,其相对分子量分别为60466 Da,55029 Da和49043 Da,11S球蛋白也由3个亚基组成,其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4634 Da,39779 Da和17952 Da。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池塘养殖模式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方法]研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高密度精养模式和山塘不投饵养殖模式3种池塘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3组草鱼的脏体指数为10.81%~12.28%,肝体指数为2.16%~2.68%,肥满度为1.61%~1.92%;3组草鱼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均测得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70.0~203.3 g/kg,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69.6~84.1 g/kg,占氨基酸总量的40.93%~41.80%;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39%~36.64%。[结论]该研究可为草鱼池塘养殖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竞争酶联免疫分析(ELISA)的大豆蛋白饮料中大豆蛋白定量方法.[方法]以变性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为抗原,分别制备抗这2种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构建竞争ELISA方法.分析了9个品系的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可溶蛋白的含量.基于大豆球蛋白与伴球蛋白含量之和与可溶蛋白的比例关系,得出了植物蛋白饮料中大豆蛋白含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均为2.0 ~ 80 μg/ml(R2=0.99),样品前处理使用含有0.1%二硫苏糖醇(DTT)的7 mol/L尿素作为提取液.大豆球蛋白与伴球蛋白含量之和除以系数0.682可换算得到蛋白饮料中大豆蛋白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12%.[结论]研究可为其他热加工食品的蛋白特异性定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芝麻剑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标方法测定野生芝麻剑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试验结果:芝麻剑肌肉中粗蛋白(19.47%)含量丰富,粗脂肪(1.15%)含量较低,粗灰分含量为1.80%。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氨基酸总量为74.00%、必需氨基酸总量30.49%,鲜味氨基酸总量29.23%,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TEAA/TAA)的百分比为41.20%,EAAI为69.28%,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表明芝麻剑是一种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配合饲料中添加0.5%、1%、2%、4%抗菌脂肽,饲养瓦氏黄颡鱼8周,对其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营养、脂肪酸营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蛋白质、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瓦氏黄颡鱼是氨基酸组成均衡性较好(EAAI75、EAA/NEAA79%)的优质水产品,富含Glu、Asp、Arg等有助于术后病人康复的氨基酸。Lys含量较为富余,适当摄入可平衡谷物中Lys短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4%范围内添加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EAAI随着AMI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但仍高于75%。瓦氏黄颡鱼肌肉脂肪酸主要组成种类不少于11种,其中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较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EPA、DHA)。在4%添加范围内,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正交F_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显著低于赤眼鳟的(P0.05);正交F_1肌肉中的总氨基酸(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56.45、62.81、61.32 mg/g,其中AA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且低于赤眼鳟的(P0.05);对试验结果进行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析,发现赖氨酸为3种试验鱼共有的评分最高的氨基酸;正交F1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67.67%,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其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族的比值为5.88。结果表明,正交F_1较草鱼具有更好的肌肉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二倍体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初重为113.53 g±1.65 g)和三倍体山女鳟(初重为115.49 g±1.66 g)为对象,研究了饲喂高蛋白和高脂肪饲料对山女鳟生长性能和生化成分的影响。试验设二倍体普通饲料组(G1)、高脂肪饲料组(G2)、高蛋白饲料组(G3)以及三倍体普通饲料组(G4)、高脂肪饲料组(G5)和高蛋白饲料组(G6),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试验期间,水温为10.5~16.7℃,pH为7.2~7.5,溶氧〉6.0 mg/L,试验共进行140 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山女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对照组(G1)与三倍体对照组(G4)鱼肌肉中的粗脂肪、粗灰分和初水分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高脂肪饲料组鱼肌肉中的粗脂肪水平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三倍体高脂肪饲料组鱼肌肉中的粗脂肪水平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鱼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倍体高蛋白饲料组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三倍体高蛋白饲料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其高脂肪饲料组(P〈0.05)。与二倍体山女鳟相比,三倍体山女鳟其生长和营养成分并不好于二倍体鱼;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加了二倍体山女鳟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但未显著提高三倍体鱼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饲喂高脂肪饲料可提高二倍体和三倍体鱼肌肉中的脂肪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20%羽毛肽粉的配合膨化饲料饲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稚鱼60d,研究其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20%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灰分、脂肪、水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10%羽毛肽粉添加组黄颡鱼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黄颡鱼肌肉的E/T、E/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添加组(P0.05)。羽毛肽粉添加水平达到10%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Lys比值、EAAI值、AAS和CS评分值均最高,而接近于对照组。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棕榈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当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15%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SFA含量和顺式油酸的相对含量随着添加比例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DHA+EPA、HUFA、PUFA和(n-3)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可见,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适量添加羽毛肽粉,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营养物质利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组等氮等能饲料:鱼粉含量20%的正对照组、鱼粉含量15%的负对照组(豆粕等蛋白替代鱼粉)、在负对照饲料中分别添加微囊赖氨酸(500 mg/kg)、蛋氨酸(900 mg/kg)(达到正对照饲料一致水平),175 mg/kg蛋白酶,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和175 mg/kg蛋白酶,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96±0.02)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正对照组具有最大增重率和最低饲料系数,而负对照组的增重率最低,饲料系数最高;在负对照饲料中补充氨基酸、蛋白酶后,有提高增重率和降低饲料系数趋势(P0.05);同时补充氨基酸和蛋白酶后,虾体增重率提高11.5%,饲料系数降低0.18(P0.05),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沉积率、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全虾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虾体粗脂肪沉积率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含15%鱼粉的饲料中单独补充900 mg/kg微囊蛋氨酸、500 mg/kg微囊赖氨酸或175 mg/kg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改善不显著,联合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虾体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试验设计了海带废渣添加量分别为0%、5%、10%、20%和30%等5种水平,粒度小于0.3mm的5种饲料,饲料中鱼粉添加量均为5%,实测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3.1%.结果表明,5%海带废渣饲料组的尼罗罗非鱼种(Oreochromisniloticus)增重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30%海带废渣饲料组(P<0.01),10%和20%海带废渣饲料组亦分别显著高于30%海带废渣饲料组(P<0.05),而5%-20%海带废渣饲料组间的增重效果无显著差异.5%海带废渣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最低,为2.10.氨基酸蓄积率和蛋白质效率(PER)亦以5%海带废渣饲料组为最高.饲料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与鱼体肌肉组织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微弱正相关,而与鱼体肌肉组织的氨基酸蓄积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舟山海域角木叶鲽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舟山海域角木叶鲽的营养水平,确定其食用价值和养殖开发前景。[方法]采用常规营养指标测定方法对角木叶鲽营养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角木叶鲽的脂肪含量为3.50%,蛋白质为18.70%,灰分为1.20%(FW)。共检出17种常见的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的40.95%,占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的69.36%,构成比例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推荐模式。维生素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为2.35 mg/g;常量元素中K含量最高,为2 640.00 mg/kg,其次是Na和Mg;微量元素中Zn含量最高,为8.80 mg/kg,其次Fe,含量为2.00 mg/kg。[结论]角木叶鲽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海水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广阔的养殖前景和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几种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消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为(6.48±0.23)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us为试验对象,探讨4种单体氨基酸L-脯氨酸(L-Pro)、L-组氨酸(L-His)、L-丙氨酸(L-Ala)、L-甘氨酸(L-Gly)(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5%、1.0%)对日本鳗鲡摄食率、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经4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的L-His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10%、2.07 %/d、85.88%,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70 %/d、81.63%,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Pro时,日本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74%、1.98 %/d、85.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5%的L-Ala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3%、1.92 %/d、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0%的L-Gly时,鳗鲡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41%、1.90 %/d、84.3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单体氨基酸对日本鳗鲡摄食生长效果依次为L-His>L-Pro>L-Ala>L-G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吉安红毛鸭胸肌和腿肌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吉安红毛鸭的胸肌和腿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吉安红毛鸭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FAA)含量分别为215.52、85.53和101.07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68%,与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质模式[EAA/TAA为40%]接近,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80.73。[结论]吉安红毛鸭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