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陆水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水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多功能的大型水库。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陆水水库的渔业资源,于1991年1月、4月、7月、10月共四次调查了陆水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陆水水库有浮游甲壳动物43属92种及亚种,其中枝角类24属61种及亚种,桡足类19属31种,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数量为76.2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1.379mg/L,每年可提供浮游动物食性鱼类6.7×10^5kg。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RAPD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在甲壳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优点,并综述了近几年RAPD技术在甲壳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复眼是甲壳动物重要的光感受器,由几个到数万个小眼组成,对甲壳动物生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介绍了甲壳动物成体复眼结构、胚胎和幼体复眼发育以及幼体复眼中Gq蛋白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昆虫和甲壳动物由于进化上亲缘关系近统称泛甲壳动物,大多数泛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为雌性特异性蛋白,是卵母细胞中储存的卵黄蛋白的前体,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能量,是决定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生殖发育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业已证明,调控泛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的主要激素有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神经肽和胰岛素样肽等。昆虫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发挥促进作用,而神经肽和胰岛素样肽对卵黄蛋白原合成的调控作用因种类不同存在不同。除了以上激素,甲壳动物特有的眼柄高血糖激素家族以及促雄腺激素对卵黄蛋白原的合成起负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泛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合成的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概括并比较了调控昆虫与甲壳动物的卵黄蛋白原合成的主要激素及调控机制,为养殖虾蟹甲壳动物生殖调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按照常规采样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鱼类寄生性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随机抽样调查的24种鱼类中有10种感染甲壳动物,共发现12种寄生性甲壳动物,隶属于2亚纲、3目、4科、6属;额尔齐斯河寄生性甲壳动物的宿主有一定的地域特性,寄生性甲壳动物多发于夏季;感染率大于或等于10%的有鲢中华鳋(Sinergasilus polycolpus)和鳋未定种(Ergasilidae sp.);除个别虫种外,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性甲壳动物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6.
养殖自污染因子对虾蟹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甲壳动物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对虾养殖己迈入集约化的新时期,但养殖病害趋于增多和频繁爆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甲壳动物遗传育种的特点、研究方法和引起变异的措施。详细地回顾了外部条件处理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对今后的甲壳动物遗传育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养殖池塘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浮游甲壳动物对不同生态类型和水环境营养状况的响应情况,于2014年对上海地区的鱼、虾和蟹3种类型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结果共检出18种浮游甲壳动物,隶属于11科14属,蟹塘、虾塘和鱼塘出现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6、15和12种。蟹塘浮游甲壳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最高,虾塘次之,鱼塘最低,依次分别为35.2、28.9和7.4 mg/L;年平均丰度也是蟹塘>虾塘>鱼塘,分别为348、302和72 ind./L;3种池塘共同的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微型裸腹溞和无节幼体。群落多样性指数方面,蟹塘的浮游甲壳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1.17,0.84),虾塘次之(1.15,0.65),鱼塘最低(1.06,0.60);鱼塘浮游甲壳动物种间均匀分布程度(0.58)较蟹塘(0.48)和虾塘(0.48)高。水质理化指标方面,3种养殖池塘水体在盐度和CODMn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数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与BOD5呈显著负相关。参照生物多样性指标结果,并结合富营养状态的综合评价方法,评判上海地区3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蟹塘最轻,鱼塘次之,虾塘最重。  相似文献   

9.
甲壳动物性早熟是抑制甲壳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影响甲壳动物发育主要激素:蜕皮激素(Ecdysteroid hormone,EH)和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MIH)是决定甲壳性早熟的主要原因,本文对甲壳动物Y器官和蜕皮激素、X器官窦腺复合体和蜕皮抑制激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并着重综述蜕皮抑制激素对蜕皮激素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水生甲壳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龙湖水库沉水植被重建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富营养化水体云龙湖水库利用小型围隔系统研究了沉水植被的重建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沉水植被重建后,围隔内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得到提高。栽种沉水植物的围隔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124.3个/L,平均生物量为1.46 mg/L;对照围隔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93.5个/L,平均生物量为1.20 mg/L;大库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55.7个/L,平均生物量为0.48 mg/L。围隔内生物多样性也有所增加,出现了大库中消失的物种,如奇异尖额溞和透明溞。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水质改变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采用前置库技术及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无锡市亲水河进行生态修复,对2014年6-12月生态修复期间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浮游甲壳动物24种,其中枝角类10属、11种,桡足类11属、1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角突网纹溞(Creiodaphnia cornut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爪哇小剑水蚤(Microcylops javanu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亲水河生态示范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1005.00个/L、8617.1μg/L)均出现在8月,最小值(1.80个/L、11.4μg/L)出现在11月和12月。生态修复后,亲水河中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由前置库区的892.6μg/L上升到生态修复区的1018.5μg/L。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温度(r=0.530,P0.01)、营养盐[磷(r=0.365,P0.01)与氮磷比(r=-0.477,P0.01)]和叶绿素a(r=0.450,P0.01)含量对浮游甲壳动物总丰度有显著影响。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期间,亲水河不同修复阶段的浮游甲壳动物的丰度差异较大,并且表现为生态修复区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前置库区。相关分析发现,浮游甲壳动物密度与水体中总磷和叶绿素含量、温度以及氮磷比等显著相关,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亲水河前置库、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消减河流中营养物质含量,提升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值得在类似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前置库技术及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对无锡市亲水河进行生态修复。为了研究生态修复过程中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水质改变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对2014年6-12月生态修复期间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浮游甲壳动物24种,其中枝角类10属、11种,桡足类11属、1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角突网纹溞(Creiodaphnia cornut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爪哇小剑水蚤(Microcylops javanu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亲水河生态示范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1005.00个/L、8617.1 μg/L)均出现在8月份,最小值(1.80个/L、11.4μg/L)出现在11月和12月。生态修复后,亲水河中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由前置库区的892.6 μg/L上升到生态修复区的1018.5 μg/L。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温度(r=0.530,P<0.01)、营养盐[磷(r=0.365,P<0.01)与氮磷比(r=-0.477,P<0.01)]和叶绿素a(r=0.450,P<0.01)含量等对浮游甲壳动物总丰度有显著影响。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期间,亲水河不同修复阶段的浮游甲壳动物的丰度差异较大,并且表现为生态修复区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前置库区。相关分析发现,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与水体中总磷和叶绿素含量、温度以及氮磷比等显著相关,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亲水河前置库、生物绳与湿地植物联合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消减河流中营养物质含量,提升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值得在类似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甲壳动物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柄X器官-窦腺复合体(XO-SG)被称为甲壳动物的内分泌调控中心,如同开关一样控制着虾蟹等甲壳动物的生长代谢和生殖发育等重要的生理活动。文中综述了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肽类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甲壳动物眼柄神经肽类激素分泌和调控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和实现在生产上控制虾蟹的繁殖和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田生态拦截沟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5-10月,对安徽省巢湖市炯炀镇西宋村示范基地农田生态拦截沟中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浮游甲壳动物21属、27种,其中枝角类11属、13种,桡足类10属、14种.结果显示,生态拦截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浮游甲壳动物的优势种类也由拦截前的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中华窄腹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转变为拦截后的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 cornuta)、隆线溞(Daphniacarinata)和台湾温剑水蚤,生物量由拦截前的44.90 μg/L上升到拦截后的912.50 μg/L;此外,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体长与水体中总溶解磷对数(lgTSP)和氮磷比(TN/TP)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而浮游甲壳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在水生植物生物量最高的生态拦截沟中段最高.研究表明,农田生态拦截沟中的水生植被具有拦截农业氮磷营养盐面源污染和庇护浮游甲壳动物的能力.浮游甲壳动物可以通过吸收和储藏水体中的磷造成水体中生物有效利用磷含量的下降和氮磷比的上升,进而影响藻类生物量并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上甲壳动物的种类多达约2.6万种,其中虾、蟹等甲壳动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甲壳动物通过退去旧的外骨骼,长出新的外骨骼来完成自身的生长。甲壳动物的蜕皮由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的协调作用[1],及外源因子的干扰作用等共同决定蜕皮周期的长短,影响生长发育。甲壳动物的蜕皮受Y器官分泌的蜕皮激素和X器官窦腺复合体分泌的蜕皮抑制激素共同作  相似文献   

16.
甲壳动物CHH家族神经激素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在照 《水产学报》2001,25(2):175-180
甲壳动物主要利用温度、光照周期等外界因子调节其生理状态 ,使它们的生殖活动处于最适条件下 ,来自外界因子的这些信息作用于甲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后者将其传递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能够分泌一些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以实施对性腺活动的调控。由于甲壳动物成体的生殖和蜕皮常常交替出现 ,因此 ,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非常重要。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 (CHH)家族神经激素是甲壳动物特有的多肽激素 ,它们主要由眼柄的X -器官窦腺复合体合成 ,它们包括 :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 (CHH)、…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具有丰富度高、密度大、稳定性强、共显性等特点,成为目前虾、蟹等经济甲壳动物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本文对经济甲壳动物中SNP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经济甲壳动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水产甲壳动物最基础的机体防御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且能准确地把握甲壳动物健康状态的科学方法也尚待确立,这些问题给确立水产甲壳动物的防病对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迄今为止,关于虾、蟹防御机能的资料只是研究者们从比较免疫学和生理学的角度,为了深入探索高等脊椎动物机体防御机能,而将水产虾、蟹等无脊椎动物机体防御机制作为其原型进行研究而获得的部分结果.只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面对水产养殖甲壳动物各种疾病频发的现状,了解水产甲壳动物的各种疾病以及阐明对这些疾病的机体防御机能,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叙述免疫防御机能的基础上,对有希望作为预防对策应用的"疫苗"及免疫刺激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国外简讯     
暂养黄道蟹(Cancer irroratus)的配合饲料近年来,人们研究甲壳动物的生理、生态、行为等兴趣日益提高。但是,能用来实验室暂养甲壳动物的市售饲料品种却很少。美国马利兰大学的Steve Rebach先生研制出一种配合饲料,它的主要成分是鱼  相似文献   

20.
<正>(上接2015年第6期)(三)杀寄生甲壳动物药由甲壳动物寄生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统称为寄生甲壳动物病,杀灭这些水生动物寄生虫的药统称为杀寄生甲壳动物药。杀寄生甲壳动物药绝大部分直接作用于水生动物和寄生其体表的虫体,不仅具有较大的毒性,而且直接影响着水环境,所以使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