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原县林区鼠害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黄峁山林区是典型的地面害鼠分布区,叠叠沟林区是典型的地下害鼠分布区.针对固原林区的实际情况,在防治时,要掌握鼠情,正确选择防治对象,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选择理想的灭鼠剂,科学使用化学灭鼠技术,选择最佳防治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千山林区油松扁叶蜂、鼠、兔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渭北高原南麓千山林区鼠、兔害及油松扁叶蜂危害的情况,并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以为渭北高原林区油松扁叶蜂、鼠、兔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业生态措施在鼠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林业生态措施控制林区害鼠的结果表明,在造林设计时,应按地域或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加大造林密度,营造混交林,抑制林区鼠害的发展蔓延;利用灌木和次生林发达的根系阻止害鼠活动;改变不合理的造林技术,抑制害鼠蔓延;在林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耕作措施,恶化害鼠栖息环境,除草抚育,减少害鼠食源,或者利用代替性食物预防害鼠对林木的危害,同时利用驱鼠植物如紫苏、蓖麻等进行林间套种间作,起到预防害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固原林区,应用克鼠星1号(Krs1#)灭鼠剂进行鼢鼠防治,2个防治区内,林木死亡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9.2和5.7,鼢鼠的有效洞率分别下降18.0和28.9.在地面害鼠的防治中,防治区林木死亡率分别为6.0和5.8,而对照区为41.2和35.4,防治后的地面害鼠洞口密度分别为12.1个/m2和10.6个/m2,对照区为14.3 个/m2和12.4个/m2.应用克鼠星1号防治后,由害鼠引起的林木死亡率显著降低,经方差分析,防治区和对照区差异显著.同时,探讨了不同害鼠的投饵方法和投饵量.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人工林鼠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4a的试验研究,搞清了大兴安岭地区人工林8种害鼠的分布及发生危害规律,从而确定了6种群落鼠类和以秋防为主的适宜防治时间。在使用药剂上筛选出以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迷为主的灭鼠药剂,丰富了林区灭鼠剂种类,找出了一套经济、有效、安全的林鼠防治应用技术,特别是塑料袋装毒饵灭鼠可以有效地杀灭害鼠,且对天敌、人畜安全,还可以延长药效,是在林区应用的新技术。该项研究对东北林区的防治灭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物措施在林业鼠害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害鼠的捕食性天敌、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和遗传控制等4个方面论述了林区鼠害生物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天敌动物的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招引、保护和饲养天敌以及在应用寄生性病原微生物防治害鼠时,病原菌要对人畜无害,对害鼠的毒力要强而稳定,对多种害鼠均有致病力,同时不与其它微生物产生交叉免疫等.  相似文献   

7.
为给贵州省瓮安县农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基于相关监测资料,对2013—2022年当地害鼠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4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不同年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有时差异较大、有时差异较小,2014年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最高,之后时升时降,2021年害鼠种群数量最低;不同月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波动较大,3月、6月、9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全年种群数量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不同季节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及旱地耕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均存在明显区别,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因此,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6月、9月是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森林鼠害的防治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是加强预测预报,对地区内优势种害鼠,应加强鼠情监测。二是营造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如保持林区的清洁,清除地面的树叶杂草,破坏鼠类的隐蔽条件等,可减轻其危害。三是创造其天敌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有效利用天敌控制其种群数量增长。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黑龙江省4个国有林区(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和伊春林区)39个林业局11种主要害虫和1类害鼠的发生资料和气象资料。这11种害虫和1类害鼠基本代表了黑龙江林区的虫害和鼠达发生的优势种类。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21个预报模型。模型的F检验相关系数为0.85以上。回报准确率达85%以上。这些模型可用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主要害虫和害鼠发生量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0.
在互助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内森林鼠、兔害严重,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开展了全面调查,并对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总结和积累有效的防治经验和方法为目的。为今后全面治理森林鼠、兔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害鼠对连片但相对独立的种养区,居住地,水稻与果树、水稻与蔬菜混合种植区,不同蔬菜品种种植区,不同成熟期水稻混合种植及杂草高度、覆盖度不同的果园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农田生境千差万别,但害鼠具有选择最好生境生活的习性,其空间配置极不平衡,灭鼠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稻区害鼠的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洞庭湖稻区水稻田的害鼠群落和害鼠对水稻损失量的调查,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水稻损失量和害鼠密度的关系模型:Y=0.0674Z1+0.0307X2=0.1627,并计算当水稻经济允许损失水平L=0.1317%,据此可确定稻田害鼠复合防治指标,并算出单种害鼠的防治指标;东方田鼠为4.37%,黑线姬鼠为9.59%。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秦州区随着林地保存面积的不断增加,在新造林地和中幼龄林地,中华鼢鼠等森林害鼠的发生日趋猖獗,且持续发生危害,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对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保护和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现将森林鼠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予以推广,以便指导群众,进行全面普防,长期联防,使森林害鼠得到可持续控制,构建和谐林区。  相似文献   

14.
广东菜区害鼠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蔬菜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商品率高,收益大。在蔬菜大发展的同时,鼠害日益猖獗。害鼠不但为害蔬菜,导致减收;而且还传染疾病,菜农患鼠传病时有发生;害鼠的粪尿等还污染蔬菜,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潜在的威胁。因此防治菜区害鼠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保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对西吉县农田害鼠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不同生态区域的农田害鼠发生种类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达乌尔黄鼠和鼠兔为优势种。在年周期内,害鼠的发生总体上呈现4-6月和9月两个高峰期。分析了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天敌因素对害鼠种群消长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农田害鼠在各地猖獗,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种植,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我们必须控制农田害鼠数量的增多,减少害鼠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本文主要讲述农田害鼠的防治意义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作物结构变动与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作物结构变动对害鼠数量、生物量的影响,重点防治鼠种及其数量季节变动状况;害鼠栖息地生态控制和抗凝血灭鼠剂持续使用技术,黄毛鼠抗药性;果园、菜地害鼠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害鼠分布、空间格局与灭鼠技术等。提出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1989~1993年研究农田害鼠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农田害鼠“诱,杀,避”防治配套技术。提出冬季鼠密度在7%以下,春秋二次灭鼠控制鼠害的防策略,农田害鼠数量高峰期以仔鼠进入30日龄以上达100%时作为防治适期后一项重要指标,1994年春季“诱,杀,避”防治配套技术在春大豆结荚期大田示范效果达96%,比“诱,杀,避”组灭鼠效果提高12.7%~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