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付江 《种业导刊》2012,(11):21-21
1小麦越冬水的作用1.1预防干冷冻害黄淮麦区冬季一般较长而且寒冷,每年都会出现低于-12℃的低温,常常造成土壤水分缺乏和温度过低,进而造成干冻。小麦冬灌后,土壤含水量增加,热容量和导热率相应变大,昼夜温度变幅缩小,有利于缓和地温变化,减轻小麦的干冷冻害。  相似文献   

2.
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小麦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干旱、冻害以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现将防御措施总结如下。1干旱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小麦的影响不同,前期干旱主要影响小麦的播种质量进而影响分蘖的发生,对小麦成穗有一定的影响。拔节至孕穗期干旱对幼穗分化影响很大,小穗数和小花数减少,影响了小麦穗粒数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2010年11月份以来连续出现多次寒潮,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天气多,光照时数不足,有效积温比往年明显偏少,造成河南部分地区小麦尤其是播期偏晚的小麦冬前和越冬期生长量不足,其中豫西、豫北地区小麦生育进程整体偏晚3~5d.但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加之整体墒情不错,苗情将会持续转好.总体来说,当前河南省小麦苗情总体弱于2010年.那么如何进行2011年的小麦冬前管理,促使小麦生长,打好丰产架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麦增小穗育种方法与新种质资源拓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维平  赵文明 《作物学报》2000,26(2):222-230
为探求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通过以“种内相对较少小穗早熟类型与相对较多小穗晚熟类型多次杂交形式”逐步完善了小麦双显性阶梯式增小穗育种新方法, 获得了早熟较多小穗(27~30个小穗)和晚熟多小穗(30~38个小穗)的新种质系列, 发现小麦中存在着显性可增性多小穗基因。 进一步研究表明, 新种质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多  相似文献   

5.
以冬小麦覆膜,露地两种种植方式、3个密度处理适期播种,研究其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温度影响小麦出叶速度、随温度的升高出叶速度加快;(2)穗分化不同时期对温度的反应不同;(3)主要通过前期温度对穗分化的影响,后期对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而影响产量构成因素;(4)旗叶、倒2叶、倒3叶面积、干重地膜大于露地;(5)密度对出叶速度和穗分化影响很小,但对产量构成因素及倒3叶、倒2叶、旗叶面积和干重影响较大,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由此说明温度对小麦各器官的发育影响较大,而密度对其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倒春寒能力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小麦抗倒春寒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以2个小麦品种矮抗58(抗倒春寒)和郑麦366(不抗倒春寒)为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模拟倒春寒处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四分体形成期0℃低温处理下小麦的结实特性和幼穗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进行低温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参试品种的穗粒数均降低,但不同处理时间和品种间穗粒数降低幅度不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胁迫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6. 52%,14. 07%,22. 37%,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37. 14%,44. 43%,64. 71%;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3. 74%,9. 05%,13. 71%,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27. 54%,37. 80%,48. 55%;四分体形成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2. 70%,4. 70%,4. 73%;郑麦366分别下降了12. 39%,29. 67%,32. 30%。随着低温处理时期的延迟,矮抗58、郑麦366的穗粒数降幅均表现下降的趋势。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处理穗粒数下降最明显,说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对低温较敏感。矮抗58、郑麦366幼穗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72 h内,2个参试品种幼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矮抗58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上升幅度均大于郑麦366。低温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幼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且均高于对照,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其中矮抗58幼穗中SOD、POD、CAT活性和上升幅度均高于郑麦366,并且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小于郑麦3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小麦穗粒数与SOD活性、POD活性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小麦幼穗抗倒春寒特性的评价指标,小麦抗倒春寒的生理机制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和杂草在不同时期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对小麦的安全性能也有所不同,所以正确掌握好施用时期很重要,尤其是在小麦拔节后至幼穗分化期施药,更应注意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目前,  相似文献   

8.
王玲  于执国  谭胜利 《种子科技》2010,28(11):37-39
<正>近年来,小麦冻害问题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冻害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些损失。为了减少冻害损失,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现将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轮回选择是小麦群体改良的有效方法,过去利用蓝标不育(隐性基因控制)及保持体系、太谷核不育系、"矮败"不育系为工具载体进行轮回群体改良多有不便。而蓝矮败是蓝粒、矮秆、花药败育,3个显性单基因连锁遗传的单体附加系,其种子下地前可以辨别育性,是用于轮回选择的一种便捷高效的理想工具载体。利用蓝矮败拓建了几十个不同类型的轮选群体与综合基因库,通过对8年来群体改良经验教训的总结,形成了蓝矮败选择的技术与技巧:田间选择与室内考种选择相结合,依据不同轮选群的特点,创造性状表现的适宜环境,明确群体选择重点,掌握有利时机,根据性状的遗传特点制定选择策略,确定不同性状的宽严尺度,采取适宜的选择强度,利用生态条件强化自然选择,重视饱满度选择,以聚集更多有益性状基因,提高群体改良效果。掌握这些选择方法与技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各类茎顶端原基分化与播种后累积生长度日(GDD)之间均呈S曲线关系, 符合Logistic数学模型, 表明小麦茎顶端各类原基的分化一旦启动, 其分化速率均随着GDD的增加呈现“慢-快-慢”的动态变化规律。 虽然不同播期对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的分化模式具有调节作用, 但冬性与春性品种以及主茎与分蘖顶端原基分化的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 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良可育株的淘汰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基因重组, 以及正确地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小麦春季主要病害1.纹枯病小麦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以上。小麦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表现为花秆烂茎(眼斑)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形成枯白穗。  相似文献   

13.
小麦遭遇倒春寒的防御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在冬春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上升,但有的年份,冬末比较温暖.入春后.则长期阴雨或频繁地受冷空气侵袭,致使气温剧降,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这种春季气温回升后又遭遇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持续低温天气称为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不常出现;北方出现比较频繁.主要危害果树花芽、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所以要加强倒春寒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麦播种出苗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异色苗,为便于对症管理,现将异色苗形成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危害小麦的各个部位,尤以根部受害较为严重。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且旱茬麦田发生偏重,造成缺苗率增加,成穗率、穗粒数和种子质量明显降低,发病田块一般减产5%~40%不等,对小麦安全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观察减数分裂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要顺利地观察减数分裂,必须做到正确取材。 一、染色体可计量分裂期与幼穗长度关系 观察减数分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找到减数分裂的终变期、中期Ⅰ和后期Ⅰ。我们把这三个时期叫做染色体可计数分裂期。为了研  相似文献   

17.
<正>开春后日平均气温上升到3℃以上时,小麦开始返青生长,进入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幼穗分化主要在这一阶段完成,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的时期。采取相应的春后管理技术,确保小麦高产丰收,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防渍害。开春后,雨水较多,要抓紧清沟沥水,沟系不配套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小麦赤霉病粒的含量直接影响小麦的品质,必须严加控制。识别赤霉病粒的方法是一看、二捏、三解剖,处理方法有风除法、水漂法和分离法3种。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对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多点的小区试验,对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能够显著促进分蘖的生长,提高分蘖素质,增加分蘖成穗数;能够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幼穗分化开始早,持续时间长,小穗、小花数目多,质量好,增加穗粒数;能够使生育期提前,特别是抽穗开花期的提前,避免了后期高温和干热风的危害,延长了灌浆过程,提高千粒重,而穗粒重的提高,是晚播小麦地膜覆盖栽培增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增强不同研究方式和方法条件下小麦根系研究的可比性,以郑麦9023和矮抗58为材料,于2010-2011年度研究了不同研究方式和方法对根系生理活性及根质量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盆栽条件下的根系活力(以鲜质量计)显著高于大田,不同生育期分别为24.607~334.839,29.362~298.834μg/(g.h)。室内培养时,不同培养基质条件下的根系活力大小顺序是水培>珍珠岩培>沙培>蛭石培>土培,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直接冲根与筛网包裹冲根处理的单株根量损失率分别为45.57%~70.25%,15.79%~34.2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认为,盆栽条件下的根系活力测定值仅可作为大田栽培条件下的一个参考;室内培养条件下,为使根系活力测定值更具有可比性,应注明培养基质种类;研究中,建议采用筛网包裹冲洗的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根质量测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