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永杰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74-74,76
1 利用尿素的原理 尿素应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养殖主要是做为蛋白质的补充饲料,饲料尿素含氮量一般为42%~45%,500g尿素相当于1.3~1.4kg粗蛋白,同时,约相当于3.5kg豆粕所含的蛋白质。其原理是反刍动物的瘤胃能产生脲酶,当尿素进入瘤胃后很快溶解,并被脲酶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先是形成氨基酸,最后形成菌体蛋白质,菌体蛋白质被反刍动物所利用,来不及被微生物利用的部分氨通过瘤胃壁由血液转到肝脏中再形成尿素,大部分随尿排出体外,少部分通过唾液再进入瘤胃,进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
十五、饲料调整剂现在饲料调整剂主要指反刍动物的非蛋白氮、过瘤胃蛋白和过瘤胃脂肪。 1.非蛋白氮早在1879年Weiske就发现含氮的氨化合物可用来代替绵羊营养所需的蛋白质。从那以后,便逐渐开展对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特别是尿素利用的研究。用尿素替代大豆饼等天然蛋白质饲料是经济的,因此现在普遍使用尿素作为反刍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替代品。但是尿素在瘤胃内遇水很容易分解,产生极易扩散的氨。而且瘤胃微生物对氨的利用率低,大量吸收会影响家畜健康。而由尿素聚  相似文献   

3.
尿素含氮量为42%~47%,如果这些氮全部能被牛前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则1千克尿素相当于2.8千克纯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或者说相当于7千克豆饼中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牛属于反刍动物,尿素在瘤胃中分解出氨被瘤胃中的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利用牛可以消化利用非蛋白氮(NPN)特点,充分发挥尿素在牛育肥中的作用,用尿素喂牛可以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若使用不当,比如:饲喂尿素时含量不适当(超过日粮干物质2%),饲料拌料不匀,或牛偷吃过量尿素,或饮用含有尿素的水,均可引起尿素中毒.2006年5月10日,小江镇某村发生一起因尿素使用不当引起牛尿素中毒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脲酶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一种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的酶,其分解速度是瘤胃吸收速度的4倍。只有充分降低脲酶活性,才能使反刍动物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由于尿素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与蛋白质分解速度一样,也是瘤胃微生物利用氨速度的4倍,因此降低豚酶活性、控制尿素分解速度,也是避免反刍动物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中国农科院研制成功了“脲酶抑制剂反刍动物专用预混料”,为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我们进行了利用含豚酶抑制剂的肉牛预混料饲喂肉牛的饲喂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Iw酶抑制剂预混料采用天津某饲料有限公…  相似文献   

5.
尿素含氮量约为46%,是反刍动物养殖常用的一种廉价非蛋白氮(NPN)饲料。尿素被牛羊等反刍动物采食后,不仅能在瘤胃中合成大量的菌体蛋白满足牛羊蛋白质营养的需要,还能补充瘤胃微生物所需的氮素,降低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有利于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使用尿素不科学或滥用尿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牛羊等草食动物饲养量的迅速增加。农作物秸秆等低质粗饲料作为牛羊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来源,造成严重的营养失调,尤以蛋白质类饲料不足更为突出。目前人们已对20多种非蛋白氮应用于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进行了试验,尿素饲养效果极为显著,以尿素作为非蛋白氮添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可部分替代饲料中的天然蛋白质。1尿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利用过程反刍动物有一个类似发酵罐作用的瘤胃,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进入瘤胃内的尿素被细菌脲酶降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到达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吸收。另一部…  相似文献   

7.
尿素在养牛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养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生产发展很快。但随着蛋白饲料的不足及其价格的上涨,使养殖成本不断加大。根据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充分利用非蛋白质饲料合成自身所需要蛋白的特点,应加大推广尿素等非蛋白质饲料在养殖业中的利用,以有效节约蛋白质饲料,降低成本。1牛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机理牛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1g瘤胃内容物含有150~250亿个细菌,含有60~100万条纤毛虫,饲料中的非蛋白质氮能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质。尿素在瘤胃中细菌尿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氨和…  相似文献   

8.
脲酶抑制剂对肉牛消化代谢和育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效率较低,主要因为蛋白质(或尿素)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很高,使瘤胃内氨的浓度超出微生物的利用能力,造成浪费。脲酶抑制剂具有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的特异性能,不但能降低瘤胃内氨的浓度,而且可使氨的释放速度保持平稳,有利于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蛋白质,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或尿素的利用效率。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脲酶抑制剂对肉牛饲料消化率和育肥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牛羊属于反刍动物,其体内的蛋白质是靠饲料中氨化物中的氨,经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合成菌体蛋白后被牛羊利用。当饲料质量下降(如冬春枯草季节)或采食量不足时,进入畜体内的氨化物相应减少,使分解的氨不能满足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需求,造成牛羊体内蛋白质缺乏。尿素本身对  相似文献   

10.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11.
(一) 如何开发新的饲料资源,促进畜牧业发展,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要,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人们用工业产品和付产品生产浓缩饲料、化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到现在为止,已发现了尿素、尿素衍生物、酰氨和铵盐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来源,其中尿素,缩二脲已投入生产使用。用非蛋白氮代替蛋白质饲料饲喂反刍动物,首先必须解决氨中毒的问题。用非蛋白氮——尿素喂牛,尿素在瘤胃里分解成氨,氨再合成微生物蛋白,在第四胃消化和吸收。但如果尿素分解速度太快,瘤胃中的氨  相似文献   

12.
牛尿素中毒是其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症。通常在饲养过程中添加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补充饲料,提高低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增重和增加氮的保留量。因其尿素氮可以在瘤胃中转化成氨基酸和真蛋白,最后在肠道被利用,形成组织蛋白和奶蛋白。牛饲喂过量或误食过量尿素可引起尿素中毒,这是由于过量尿素在胃肠道内释放大量的氨,引起高氨血症而中毒。  相似文献   

13.
<正>尿素是一种农业速效氮肥,含氮量46%,在畜牧生产中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可将尿素的非蛋白氨转化蛋白质,因此利用尿素加入日粮中其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但其促生长量与中毒剂量较为  相似文献   

14.
脲酶抑制剂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蛋白氮(NPN)饲料添加剂,但其容易引起家畜氨中毒.脲酶抑制剂可以减缓尿素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分解速度、提高尿素利用率.本文对脲酶的性质、脲酶抑制荆的种类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尿素是农业上广泛使用的化肥,是一种非蛋白质含氮物,1公斤含氮量为42%~46%的尿素,其含氮量相当于7~8公斤豆饼,或相当于26~28公斤谷物饲料中的蛋白质,所以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的补充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果饲喂过多,或喂法不当,或被大量误食,尿素可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尿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和氦甲酰铵被迅速吸入血液而引起中毒.由于本病病情急剧,常因救治不及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一)尿素为什么可以用来喂牛根据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牛在瘤胃机能发育完善(3~4月龄,瘤胃内开始出现纤毛虫)后,牛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饲料中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提供的氮源合成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肉牛尿素中毒是肉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通常添加尿素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可有效代替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提高低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增重效果和氮的保留量。因尿素氮可以在瘤胃中转化成氨基酸和真蛋白,形成组织蛋白和奶蛋白。  相似文献   

18.
2001年3月1日,农业部下发了《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性饲料的通知》,动物性饲料是反刍动物饲料中最常用的过瘤胃蛋白质来源。该类饲料的禁用加大了反刍动物饲料配方技术的难度,因此,含蛋白质较高的玉米、豆粕等植物籽实类饲料已成为反刍动物摄取过瘤胃蛋白质的主要途径。与动物性蛋白质相比,植物性大豆粕蛋白质在瘤胃内分解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加喂一定量的尿素,一是在日粮中蛋白质不足的情况下补充非蛋白氮,提高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二是用非蛋白氮适量代替高价格的蛋白质饲料,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三是用于平衡日粮中的可降解过瘤胃蛋白,以充分发挥瘤胃的功能,促进整个日粮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尿素、脲酶与脲酶抑制剂概述1.1尿素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利用非蛋白氮(non-pro-teinnitrogen,NPN)作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质而被动物利用。在反刍动物饲养中最常用的NPN是尿素(亦称脲)。尿素的含氮量高,约为46%。1kg尿素的含氮量大约相当于2.8kg粗蛋白质的含氮量,或者相当于6.5kg豆粕中所含粗蛋白质的量。可见,尿素对反刍动物是一种廉价的氮源饲料资源。反刍动物之所以能够利用尿素,是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细菌能产生脲酶(亦称尿素酶)。在脲酶的催化下,尿素被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分解释放的氨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