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力  殷宗俊 《养猪》2012,(2):73-74
1安庆六白猪概述安庆六白猪产于安徽安庆周边的望江、太湖、怀宁、宿松等县的皖河流域水网纵横的鱼米之乡,其地貌有苏杭之秀美,鄱阳之浩渺,杨镇之通达,金陵之险扼。该地区山丘青青,芳草萋萋,湖水荡荡,绿萍熙熙,五谷余粮时而有致,青粗糟粕四季常新,形成了安庆六白猪耐青粗饲料、耐高温高湿、肉质细嫩的  相似文献   

2.
对纯种安庆六白猪和杜安猪(杜洛克猪和安庆六白猪的杂交组合)进行屠宰性能测定,比较分析胴体性能和肉品质,为保护及开发利用安庆六白猪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杜安猪瘦肉率比安庆六白猪高8.197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屠宰率分别比安庆六白猪高2.731 cm~2、3.620百分点。杜安猪的失水率比安庆六白猪高3.060百分点,且差异显著(P0.05);在pH、肉色、熟肉率、滴水损失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市场商情     
《农村养殖技术》2012,(16):48-50
高繁殖力地方猪新品系诞生如何能提高地方猪的繁殖力?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殷宗俊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分子生物技术来改造基因,不断培养出高产基因,以提高母猪的产仔率。据悉,目前已经选育成功高繁殖力圩猪新品系和安庆六白猪新品系。安徽安泰农业集团曾饲养的地方圩猪的产仔数很低,平均仅10头,采用圩猪新品系以后,产仔数上升到12头。望江县安庆六白猪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安庆六白猪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即BPI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了BPI基因第10外显子在安庆六白猪上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安庆六白猪中,G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T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推测安庆六白猪BPI基因的GT基因型可能具有较高的免疫力,为安庆六白猪的保种和选育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4,(9):142-142
<正>1科技研发结硕果1.1由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主持完成的"安庆六白猪新品系选育与产业化"成果通过鉴定2014年8月26日,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主持完成的"安庆六白猪新品系选育与产业化"项目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如何能提高地方猪的繁殖力?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殷宗俊经过反复试验,最终采用分子生物技术来改造基因,不断培养出高产基因,以提高母猪的产仔率。据悉,目前已经选育成功高繁殖力圩猪新品系和安庆六白猪新品系。安徽安泰农业集团曾饲养的地方圩猪的产仔数很低,平均仅10头,  相似文献   

7.
安庆六白猪产于安徽省安庆地区(图1,图2)。该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典型的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其间水网密布,立夏之时,小麦、油菜随处可见,仲秋之际,水稻杂粮遍地金黄,阡陌之间,牧草繁茂,山丘之麓,松竹参差,酒、醋、酱、粉等作坊星罗棋布。品种生态环境和秦汉以来的2000年猪肉文化造就了品质独特的安庆六白猪。安庆六白猪素以早熟易肥,膘厚肉酥而远近闻名。其猪身肥体短,丰满而富态,当地百姓称之为油葫芦。在当前开发纯种安庆六白猪极品肉的尝试阶段对其胴体特点作一调研,可为  相似文献   

8.
汉中白猪,简称”汉白猪”,是由以原汉中地区种猪场为核心,汉台、南郑等六个国营猪场为骨干,利用汉江黑猪、巴克夏猪、苏白猪杂交选育而成。1951年开始,1982年9月经陕西省省级鉴定,达到了预定的选育目标。汉白猪被国家列入了《中国猪品种志》和《中国培育猪种志》。  相似文献   

9.
对安徽省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定远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等五个地方猪种Ag-NOR s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g-NOR s均数分别为3.69、3.67、3.17、3.73、3.50,众数为4;2个引进品种大约克夏和长白Ag-NOR s均数分别为2.14、2.11,众数为2。Ag-NOR s均定位于10号和8号染色体次缢痕区。从研究结果可以推断皖南花猪和圩猪的品种纯度较高,聚类分析可将5个地方猪种分为2类:皖南花猪、皖南黑猪和圩猪为第1类,定远猪和安庆六白猪为第2类。此外5个地方猪种和2个引进品种Ag-NOR s多态性还为中国猪种起源于亚洲野猪,欧洲猪种起源于欧洲野猪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晓明 《中国猪业》2013,(Z1):82-84
1工作成绩和经验1.1猪的家族数量得到了扩大一是通过引种,扩大家系数量。我们从保护区内购买了部分纯种六白猪用于血缘的更新、核心群的扩大,家系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11个,纯种种公猪达到22头,后备公猪23头。二是在保种场原有家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育种、提纯、筛选,基础母猪由原来的108头扩展到现在的420头,其中核心群165头、开发利用255头。为安庆六白猪保种工作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安庆六白猪种质资源的稳定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上海白猪是上海郊区贫下中农用本地猪和约克夏、苏白等外来猪种进行复杂杂交并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地方猪种。计划选育上海白猪是通过一九五九年全市畜禽品种调查而确定的。为把上海白猪育成我国的优良猪种,从1961年起,市、县有关部门开始对来自群众的上海白猪进行选育观察,1963年组织协作,并划定繁育区,至1965年对上海白猪进行了扩群和重点培育,并初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湖北白猪是以地方良种一通城猪、长白猪、大白猪为亲本品种,进行三元育成杂交,多代闭锁选育成的瘦肉型母本品种。育种工作坚持以品系入手,品系品种同时进行,始终以品系选育作为工作重点,品种育成同时,已育成五个品系。我校承担Ⅲ系和Ⅳ系选育,Ⅲ系已完成六个世代,Ⅳ系完成四个世代的选育。Ⅲ、Ⅳ系各项主选性状的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湖北白猪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已基本稳定,Ⅲ、Ⅳ系近交系数分别为11.23%和8.02%,各主选性状标准差、变异系数逐代缩小.且与国内外品种比较基本相近。杂交效果良好,杂种优势率高。湖北白猪已建立核心群、纯繁群、生产群三级繁育体系,母猪已达4000头以上,现在我省已推广到10个县市,具备了成为一个新品种的基本条件。本文对湖北白猪育种工作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出兼顾繁殖、产肉量和肉质同步提高的优质大白猪新品系,以场内现有大白猪资源为基础,利用场内测定、BLUP育种技术完成了"鑫基"大白猪两个世代的选育,选育而成的"鑫基"大白猪新品系具有体型匀称、产仔数高、母性好、瘦肉率高等特点,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并为优质瘦肉型猪的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猪 八眉猪、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内江猪、乌金猪(大河猪)、五指山猪、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民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里岔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含白香猪)、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清平猪、滇南小耳猪、槐猪、蓝塘猪、藏猪、浦东白猪、撒坝猪、湘西黑猪、大蒲莲猪、巴马香猪、玉江猪(玉山黑猪)、河西猪、姜曲海猪、关岭猪、粤东黑猪、汉江黑猪、安庆六白猪、莆田黑猪、嵊县花猪、宁乡猪。  相似文献   

15.
大约克夏猪 ,又称大白猪 ,具有增重快、繁殖性能高、肉质好等优点 ,深受养猪者的欢迎 ,在我国瘦肉型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选育工作相对滞后 ,多年来 ,尚未形成本土的大约克夏种猪 ,原种猪一直依赖进口 ,不但需支付大量外汇 ,且受国际养猪业诸因素的制约 ,缺乏自主性。自从 1993年成立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以来 ,我国大白猪联合选育工作开始启动 ,首先从组织形式上与国际猪育种工作实现了接轨。在此基础上 ,经过近 10年的努力 ,我国大白猪的联合选育从观念、选育技术上逐步趋于成熟 ,种猪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遗传性能得到较好发挥…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26日,冀合白猪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内培育的第一个含地方猪血统的配套系。冀合白猪配套系的商品代与国外配套系相比,由于母系突出的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高,每头母猪年产1146千克瘦肉的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冀合白猪配套系为三系配套。母本系列有A系和B系:A系由大约克、定县猪、深县猪杂交选育而成;B系由长白猪、太湖猪的二花脸品系和汉沽黑猪杂交选育而成。父本C系由纯种汉普夏猪通过继代选育而成。配套方式为A、B两系正反交产生的杂合母猪,再用C系公猪交配…  相似文献   

17.
大白猪是英国用本地长耳猪与中国猪、罗马猪、逻罗猪杂交选育成的,中国猪起了决定性作用。一八五一年形成大约克夏猪,一八六八年改称大白猪,一八八五年最终育成。英国大白猪输入俄国后,经长期风土驯化,于一九二五年列为其国家品种,称为苏联大白猪。我国于一九五○年首批从苏联引入大白猪五十头,分配我省铁岭种畜场十头(二公八母)。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二年连续发生异  相似文献   

18.
卢伟  翁经强 《养猪》1991,(3):15-16
以浙江中白猪为母本,杜洛克指为父本的杂种商品猪,是“六五”国家科技攻关中筛选出的优选组合之一。1986年以来,分别以浙江中白猪多仔家系为基础建立了DⅢ—1母系选育群及杜洛克猪SI父系选育群。经五年选育,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预期目标。为进一步测定配合力效果,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对选育中的SI系与DⅢ—1系的杂交猪进行了全窝肥育中间试验。  相似文献   

19.
南昌白猪选育获重大成果,我国又选育出一个新的优良肉型母系猪种。 经过选育的南昌白猪五世代,作母本与杜洛克杂交,商品猪日增重697克,料重比为3.02:1,瘦肉率达62.41%。国内有关专家经实地考察后确认,  相似文献   

20.
1立项背景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养猪业是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是一种家庭副业,饲料主要是青粗饲料和农副产品,饲养的多为脂肪型和兼用型及其二元杂交猪,瘦肉型猪种极少;由于这种猪腹大膘厚、生长缓慢、瘦肉率低在香港销路很差,严重影响了大陆对港、澳市场的生猪供应;而当时的大陆市场猪肉是凭票计划供应,人们的希望是吃猪肉不要计划、大量供应,对猪肉特别是猪瘦肉的质量谈不上要求,只希望有肉吃就行。在这种情况下,熊远著教授提出了培育瘦肉型猪的设想,在湖北省科委的领导与支持下,1972年熊远著院士和他的合作者们主持承担“湖北白猪选育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