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茸鹿养殖业经济效益、减少饲养成本,在茸鹿饲料中添加超微粉碎加工的中药添加剂,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梅花鹿开始脱盘后应用中药添加剂,直至锯二茬茸结束,梅花鹿头茬茸及二茬茸产量均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提高。  相似文献   

2.
鹿茸是养鹿生产的主要产品,每年脱换一次,头茬茸主要收获二杈茸(梅花鹿,每年6月下旬)和四杈茸(马鹿,每年5月底6月初),收获头茬茸后,于8月25日前可收获再生茸。如果头茬茸收获过晚或技术不得当,就不能生长再生茸。提高头茬茸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养殖场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提高再生茸的产量也可为鹿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影响鹿茸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营养、环境、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优良品种(品系)产茸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双阳、长白山、西丰梅花鹿品种 (品系 )的产茸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双阳、长白山、西丰的头锯头茬鲜茸产量双阳 >西丰 >长白山 ,2锯头茬鲜茸产量西丰 >双阳 >长白山 ;西丰 3锯时、双阳 4锯时、长白山 5锯时头茬鲜茸产量达到 30 0 0g以上 ,进入高产期 ;双阳 6锯时、西丰 7锯时、长白山 8和 9锯时达到产茸高峰 ;双阳具有经济早熟性 ,长白山具有高产期长而持久的特点 ;西丰、长白山、双阳的群体鲜茸平均单产分别为 2 895g、316 0g、32 0 5g;三者是我国人工培育的梅花鹿品种 (品系 )群 ,均具有优良的产茸性能。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增产再生茸产量的报道看,在鹿脱盘前控制光照是最好的方法。泰荣前1985年报道了试验组比对照组再生茸产量提高310.67%。但是,在锯完头茬茸后再进行一次控光(延长日照时间),即在鹿生茸前期和生茸后期共进行二次控光时对再生茸产量的进一步增加有无影响,目前尚未见到报道。笔者于1990年2月到9月在吉林省松花湖实验林场鹿队进行了增产梅花鹿再生茸的两次控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鹿场所在地的自然光照规律,利用BASIC程序制定控光方案,控光期间增加光照374.1小时,总光照时间为1475.8小时,同时,应用适合鹿生茸的饲料配方,增茸剂和综合管理措施。其结果,试验鹿群脱盘和收茸均提前30~4o天,头茬茸产量提高14.1%~29.5%(P<0.05),75%的公鹿收获二茬茸。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精料营养水平一致的前提下,研究饲喂不同方法发酵的EM菌对雄性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60只生茸期5岁成年公梅花鹿,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混合精饲料+不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玉米面与秸秆的混合发酵饲料。记录鹿茸生长时间、测量茸重、茸尺,并进行鹿茸的等级评定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鲜茸重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60.90 g,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156.84 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比试验1组的平均茸重高95.94 g,差异显著(P0.05);在鲜茸品质方面,试验组优等茸比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由于试验组产茸量提高,试验1组、2组比对照组收入分别增加27.61%、40.99%。因此,本次试验表明,EM菌发酵秸秆饲料可以提高梅花鹿的适口性,对梅花鹿的增茸效果显著,可以在梅花鹿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选用粉碎加工的黄芪、山药、当归、杜仲四种中草药混合制剂,按3:1:1:1的比例在梅花鹿日粮中进行添加,研究中草药混合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梅花鹿鹿茸生产性能的影响。将60头鹿茸生产性能相近的梅花鹿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头,试验组A、B、C和对照组D饲喂日粮相同,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5%、2%中草药混合制剂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与没饲喂中草药混合制剂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2%中草药混合制剂显著提高了梅花鹿头茬茸、二茬茸的产茸量以及缩短了收茸的时间(P0.05)。结论:梅花鹿饲养日粮中按比例添加黄芪、山药、当归、杜仲四种中草药混合制剂,以2%中草药混合制剂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梅花鹿脱盘增茸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中药饲料添加剂(黄芪30g,大枣15g,神曲20g,麦芽20g,当归20g,何首乌20g,枸杞子20g,陈皮20g,桔梗15g,松针30g,淫羊藿20g,麦饭石30g,甘草15g),对80只梅花鹿进行了脱盘、增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提前16d脱盘,生茸期延长9d,头茬茸产量增加19.67%,再生茸增加11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注射促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2)对雅南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组隔天肌肉注射20μg/kg BW GHRP-2,对照组隔天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20μg/kgBW GHRP-2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和血清中总蛋白的水平;有提高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的趋势,但不影响日采食量;对猪胴体性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归芪饮对鸡免疫增强效果,确定临床用药剂量。选用23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公鸡640羽随机均分6个不同剂量用药组、1个疫苗对照和1个空白对照组,另取60羽设1个疫苗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0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3羽份/羽),37日龄二免。结果显示,各组给药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各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抗体效价多明显或显著高于疫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g/ml剂量组鸡只末重显著增加,1g/ml、1.5g/ml剂量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2g/ml剂量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5g/ml组的攻毒保护率最高,其次为1g/ml剂量组;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归芪饮在合适的剂量可以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表明归芪饮临床应用安全,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果确实,可以将1~2g/ml剂量作为临床试验应用剂量,1g/ml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选择58只成年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只,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 1%的鹿用预混料,并于收获头茬茸时,颈部皮下注射“再生茸生长剂”6ml;对照组 20只,不使用预混料和“再生茸生长剂”。结果表明,试验组三杈茸鲜重比对照组提高13.49%(P〈0.05),再生茸平均单产提高221.05%(P〈0.01)。试验组平均纯增经济效益是增加投入的7.56倍。  相似文献   

12.
添加碳酸氢钠提高梅花鹿产茸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0头4-10岁成年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2组,以头茬三叉鲜茸重量为指标。以日粮中添加0.5%的碳酸氢钠为试验组,未添加碳酸氢钠为对照组。用同一水平的饲料配方,试验期91天。结果证明,日粮中添加0.5%碳酸氢钠试验组与对照组茸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茸产量14.80%,提高饲料利用率17.23%。  相似文献   

13.
GnRH对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存活数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给发情母猪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以期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在四平市种猪场随机选出23头母猪,分为2组,第1组为试验组(13头母猪),分2个剂量组,7头母猪注射剂量为2ml(含GnRH100μg),另6头母猪注射4ml(含GnRH200μg)。另一组为对照组(10头母猪),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组受胎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0%)。用药母猪产仔存活率也出现增高,试验组平均窝产仔数为10.33头,产活仔数为9.42头,产仔存活率为91.2%,对照组平均产仔数为8.75头,产活仔数为7.0头,产仔存活率为80%。适当提高GnRH剂量(200μg/头)对母猪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分析布舍瑞林在荷斯坦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中的应用效果。选用61头产后(53±3)d子宫复旧良好的荷斯坦泌乳牛,分2个实验完成。实验I:将21头牛分为阴性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试验组,均采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Ovsynch)处理方案,阴性对照组用10 mL生理盐水处理,药物对照组用100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处理,试验组用20μg布舍瑞林处理,在第2次注射布舍瑞林/促GnRH/生理盐水后,采血测定24 h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4)的血清浓度变化,分析GnRH和布舍瑞林对奶牛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II:将40头试验牛分为100μg GnRH组、10μg布舍瑞林组和20μg布舍瑞林组,比较GnRH及不同剂量布舍瑞林对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I中,布舍瑞林组的LH浓度峰值比GnRH组和生理盐水组提前2 h出现;布舍瑞林第2次注射后0 h,E2达到最高浓度,P4达到最低浓度,与正常生理状态下母牛发情时两激素浓度的关联性变化比GnRH组更一致。实验II中,GnRH组的无排卵率与不同剂量布舍瑞林组差异不显著;剔除无排卵牛只,20μg布舍瑞林组受胎率显著高于10μg布舍瑞林组,但与GnRH组无显著差异。综上,作为GnRH人工合成类似物,布舍瑞林以20μg剂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  相似文献   

15.
1适时取茸。小公鹿头年取茸约在6月中旬。两年生以上的鹿,需待茸长成二杠、顶端呈凹形而第三个分叉还未长出时割取,此时的鹿茸质量好,价值高。一般在6月下旬取头茬,8月下旬取二茬。取茸前应在其臀部注射麻醉药,一般体重100kg的鹿一次注射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0.3ml;取后应迅速注射25%的尼可刹米注射液6ml.注射了麻醉药的鹿倒地后,,即用碘酒在其茸根部四周消毒,割茸后再用碘酒把茸茬消毒,应用止血药或捣烂的刺筋草(一种止血草)和陈石灰及适量龙骨粉混匀,涂于茸茬处进行止血。2适时加工。2.1排血把注射针头插进茸端,用打气筒针头注入空气,使茸内…  相似文献   

16.
"雏痢净"对人工感染雏鸡白痢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感染鸡白痢的艾维茵雏鸡,采用“雏痢净”按高(0.5g/只)、中(0.4g/只)和低(0.3g/只)三个剂量混饲治疗,用2%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对照组)、感染不用药(阳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雏痢净”高、中、低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对雏鸡白痢均有较高的疗效,其中“雏痢净”高、中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雏痢净”各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1)。表明:“雏痢净”高、中剂量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且渐恢复,体重也明显增加,其疗效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4~12日川口镇某鹿场,对20只鹿锯茸,注射疫苗时,用静松灵与眠乃宁进行对比麻醉。 静松灵麻醉6只鹿,用自制吹管注射,初用静松灵3ml,无麻醉表现,再用3ml,鹿只走路稍有醉酒之感,而未麻倒,10min后又用4ml,鹿才卧于地,保定后锯茸。完后肌注2ml苏醒灵约2~4min苏醒。 眠乃宁麻醉14只鹿,麻醉剂量为2~4ml,一次给药后约5-8min麻倒,锯茸,肌注苏醒灵2min,约1min即苏醒。 使用静松灵剂量为8~12ml,且需分数次投药,不便使用,苏醒时间长;而用眠乃宁不但用药剂量小,一次给药即可,且苏醒迅速。因此鹿用眠乃宁麻醉比用静松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只试验用鸡并随机分成4组,试验组A、B的鸡分别注射黄芪多糖0.5ml、1.0ml,试验组C的鸡注射当归多糖1.0ml,三周过后测定其HI抗体效价结果.结果 A、B、C组HI抗体效价为6.791、8.495和7.845,B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C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不明显.结论:黄芪多糖对鸡新城疫HI抗体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岁龄、体重(74.79±0.78) kg、健康雄性梅花鹿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SC组)梅花鹿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S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7 w。结果显示:与SC组相比,ST组生茸期梅花鹿直肠内容物菌群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鹿直肠内容物Monoglob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内容物细菌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细菌组成无明显影响,但直肠内容物中Monoglobus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生茸期梅花鹿消化纤维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试验目的在于研究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蒲公英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40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鸡,每组设4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Ⅱ、Ⅲ和Ⅳ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2、5和10 g/L的蒲公英多糖,试验期28 d。于试验的14、21和28 d测定体质量、料肉比及免疫器官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I和II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但III和IV组相对于I组差异显著(P0.05)。对于8~28 d的料肉比,IV组比I组提高11.29%。添加不同剂量的低聚果糖对脾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都有明显提高,试验组与I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日龄的增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含量随着饲料中蒲公英多糖含量的增加而升高,28 d III组较I组提高26.67%,但III和IV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提示蒲公英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料肉比,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节作用,适宜添加剂量为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