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可波罗盘羊是盘羊的一个亚种,帕米尔高原是其唯一的分布区域。论文对马可波罗盘羊的群体分布数量、细胞及生化遗传、群体遗传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借鉴其它野生动物保护方法,提出了马可波罗盘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盘羊是中国境内唯一的野生绵羊,在中国境内有6个亚种,马可·波罗盘羊是盘羊体型最大的亚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吉尔吉斯坦5国边境。本试验搜集雄性马可·波罗盘羊头骨18例(年龄为5~10岁)进行形态解剖,并与家绵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盘羊的头骨形态特征与家绵羊十分相似,但盘羊头骨大,尤其角大螺旋呈"S"型,头骨狭长,吻部长而扁平,鼻孔较大,前颌骨平坦且与鼻骨相连处稍凹陷,眼窝面积大而深,牙齿两侧的上颌骨与颚骨连接处以及枕骨与基蝶骨完全愈合;而家绵羊头骨较短,鼻骨隆起,吻部短小,眼窝不明显,牙齿两侧的上颌骨与颚骨连接处以及枕骨与基蝶骨未愈合且有明显的凸起。(2)盘羊5岁后,头骨的上颊齿列基长、眼窝长、乳突间距、眶间距、颧宽、枕颅高、枕髁宽、脑颅最大宽、角基最窄、最小角尖距和最大角尖距等11项指标已稳定,头骨形态基本固定;但头骨眶下孔距、角基周长、角基长径、角基短径和角外侧长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大(P0.05),上颌臼齿外宽和角尖距与年龄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3)对盘羊23项测量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盘羊头骨不是趋同生长。与家绵羊相比,除听泡长外,其余21项测量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两者容易辨别。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3条羊亚科动物线粒体DNA全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成功扩增了新疆天山亚种野生盘羊线粒体(mtDNA)控制区(D-loop)全长序列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号和2号盘羊mtDNA D-loop序列全长分别为1 070,1 169 bp;在检测的2个个体上共发现73个突变位点,其中有7个插入,50个转换,11个颠换,5个缺失,表明碱基的替换有明显偏倚;1号和2号新疆天山亚种野生盘羊mtDNA D-loop区核苷酸突变位点分别为35个和38个,核苷酸变异率分别为3.27%和3.25%。这一结果表明,新疆天山亚种野生盘羊群体线粒体D-loop区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同时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新疆野生盘羊遗传资源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绘制帕米尔高原马可波罗盘羊的分布图。我国马可波罗盘羊主要分布在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和萨雷阔勒岭。采用截线取样法对马可波罗盘羊种群数量进行研究,截至2001年,盘羊种群数量为1 650~2 150只;近年我国马可波罗盘羊种群数量超过3 000只。对37群949只盘羊的数据进行分析,盘羊的性比为♂:♀=1:3,群体大小平均为26.4只,最大雌性群为156只。由于山体庞大、地势开阔、冬季无人,在帕米尔高原,盘羊经常结成大群。40~50只以上的大群占所有观察个体数的50.3%,大群除了混合群外,还有雄性群和雌性群。在确定年龄的基础上,对177只雄性盘羊的年龄分布进行分析,成体雄性盘羊占所有识别年龄雄性盘羊的61.0%,8龄及以上年龄级的动物,占雄性个体的20.9%。  相似文献   

5.
圈养条件下盘羊的行为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直接观察法、全事件取样法在新疆喀什市动物园对三只盘羊帕米尔亚种(O.a.polii)在圈养条件下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盘羊行为分配时间比例依次为休息59.63%、取食18.26%、运动17.67%、反刍11.40%、其它4.52%(包括排便、嗅闻、修饰、饮水、发声、搔痒等)。昼间休息行为有3个高峰期(11∶00~13∶00、14∶00~17∶00和18∶00~19∶00);取食行为出现了2次高峰期(13∶00~14∶00和17∶00~18∶00)。运动行为在11∶00~13∶00和18∶00~19:00出现较多。反刍行为出现3次高峰期(11∶00~12∶00、14∶00~15∶00和18∶00~19∶00),而且反刍高峰期往往在取食后的1h左右出现。其它行为占昼间行为的比例最小,无明显高峰期。性别因素对盘羊的休息、运动、取食和其它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雌性成体盘羊反刍所占时间明显高于雄性成体。年龄因素对盘羊的休息、运动和其它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取食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并对反刍行为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雌性亚成体盘羊的取食和反刍所占时间明显低于雌性成体盘羊。  相似文献   

6.
秦瑜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09,30(2):100-104
马鹿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俄罗斯东部、蒙古、朝鲜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中国马鹿有8个亚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马鹿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马鹿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国马鹿的保护及科研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驯鹿,环北极分布,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北部、欧亚大陆以及一些大型岛屿上的寒带、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和冻土苔原地区。对由于侧重点的不一致,不同学者不同时期,驯鹿亚种的划分也大不相同,世界上对驯鹿亚种的划分一直未有比较权威说法。本文根据Valerius Geist学者在1998年提出的划分方法,又结合其他学者的方法,将世界上的驯鹿划分为17个亚种,其中有两个亚种灭绝。对每个亚种的生态分布做了大致介绍,搜集和统计了各个亚种的数量变化情况,从而对世界上驯鹿亚种的分布和数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对驯鹿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为今后的驯鹿保护工作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绵羊的系统分类和种系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羊(Ovis)的许多物种和亚种与家养绵羊有遗传上的关系,对绵羊遗传育种研究和商品肉羊生产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地方品种绵羊的祖先大多与各类盘羊有关系,与欧洲和亚洲的摩弗伦羊和原羊有明显的遗传距离.蕴藏着巨大的杂种优势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由陕西省动物所承担的“中国盘羊资源专项调查”,经科考队人员历时3年、行程5万多公里调查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不仅摸清了这一种群的分布数量,且为我国盘羊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盘羊别名大头羊或大角羊,习惯栖息于3000—6000米的高山裸岩地带,为国家二类濒危保护动物。因其雄性角特别大,且呈现出螺旋状弯曲的优美形态,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因此价格达到每只约3万美金。根据其7%左右的死亡率,我国规定其狩猎量控制在每年7—8只。作为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专项,课题组成员3年来翻…  相似文献   

10.
盘羊     
盘羊,属偶蹄目牛科,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地,在蒙古、尼泊尔等国也有它的踪迹,是国家保护动物之一。在众多的野羊中,盘羊属大型野羊类,大的雄体身长有1.34m,高达1m,体重近70kg左右。从外形上看,盘羊的形态,举动与绵羊相似,尾巴却如山羊模样,棕色粗毛  相似文献   

11.
刘任涛  郗伟华  朱凡 《草业学报》2016,25(6):126-135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2和2013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利用国际通用的陷阱诱捕法,调查了年内季节和年际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旨在分析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2纲12目50科52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鳃金龟科,亚优势类群为蚁科,两者占总个体数的47.34%;常见类群包括13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41.95%;稀有类群包括37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10.71%。结果显示,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组成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微生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并且地面节肢动物与地表植被的个体数季节分布格局不同。特别是2013年,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与地表草本个体数的季节分布呈相反变化关系。但是,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的季节分布格局呈现出相对稳定性,年际间分布差别较小,而年内季节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个体数分布格局年内、年际间均变化较大,并且与地表植被呈现不同的响应规律。但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季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2):79-82
为研究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前后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将6只盘羊杂交羊和6只巴什拜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5、IL-9、IL-12及IL-13含量。结果显示:2组羊在感染后IL-5浓度均升高,第7(P0.05)、14(P0.01)和21天(P0.01)盘羊杂交羊IL-5含量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感染后第7(P0.01)、14(P0.01)和21天(P0.05)盘羊杂交羊的IL-9浓度极显著和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7(P0.05)、14(P0.01)和第21天(P0.01),盘羊杂交羊的IL-12浓度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5(P0.05)、7(P0.05)、14(P0.01)和21天(P0.01),IL-13浓度巴什拜羊显著和极显著低于盘羊杂交羊。结果表明:绵羊感染MO前后血清中IL-5、IL-9、IL-12及IL-13的浓度有明显变化,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也有显著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及样线法首次对额仁淖尔苏木的盘羊生存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群由3只成体(2♂1♀)2只亚成体(1♂1♀)和1只幼体(1♂)组成;平均每台红外相机的拍摄率为38%;以拍摄率作为衡量盘羊活动频率的标准,冬季盘羊的活动频率达到高峰,春季和夏季较为稳定,秋季降到最低。盘羊对水源点的利用强度占2%,肉食性野生动物占21%,家畜占77%;盘羊对隐蔽度的要求较高,占总生境的59%。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明确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与家养绵羊的遗传进化关系,本试验提取20只马可·波罗盘羊的基因组DNA,并对其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下载GenBank中野生绵羊和家养绵羊的mtDNA Cytb基因序列,利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构建系统发育树,以阐明野生绵羊和家养绵羊遗传多样水平与起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马可·波罗盘羊mtDNA Cytb基因全长1 140 bp,富含A、T碱基,含量为58.3%,存在10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84;存在122个SNPs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2.35%,其中单一多态位点2个,简约信息位点120个,均为两碱基突变,转换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颠换;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090;平均核苷酸差异性(K)为23.826,表明马可·波罗盘羊mtDNA Cytb区单倍型和核苷酸遗传多样性丰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野生绵羊分为明显的三支,其中马可·波罗盘羊单独形成一支,且与盘羊西藏亚种遗传距离最近,与天山盘羊、蒙古盘羊遗传距离最远,而家养绵羊与摩弗仑羊亲缘关系较近,与盘羊亲缘关系较远。以上结果表明盘羊对家养绵羊起源进化贡献较低,支持摩弗仑羊可能是家养绵羊野生祖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大鸨(Otis tarda)隶属鹤形目鸨科鸟类,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tarda tarda)和东方亚种(也称普通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其中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中亚和中国新疆,东方亚种主要分布俄罗斯东南部、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华北及黄河和长江流域。 据统计截止2001年,国内有关大鸨研究报导近40篇,多见于野外生态、人工饲养及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大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迄令尚未见有报导。2001年,哈尔滨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获得了笼…  相似文献   

16.
雉鸡又称野鸡或山鸡,英文名为 Pheasant,形态似鸡,雌雄异色。雉鸡有16个种,包括家鸡的祖先——原鸡、眼斑雉和孔雀,除了一种生长于非洲刚果外,其余全部产于亚洲(日本,中国南北部及朝鲜),在16个种中,有175个亚种。仅是产于中国的环颈雉(Phasianus torquatus)便有十多个亚种。环颈雉分布在中国各地,是一种很好的可捕猎鸟,广泛引进于美洲,目前中国各地驯养的雉鸡,均属环颈雉。  相似文献   

17.
孟加拉虎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是虎的8个亚种之一。孟加拉虎分布于亚洲的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西北及中国西藏东南部[1]。虽然孟加拉虎的分布范围广,但现存数量不多。经统计,20世纪60年代以前,印度有孟加拉虎40 000多只,而1972年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 800多只。研究表明,在尼泊尔有孟加拉虎约200只。国外对孟加拉  相似文献   

18.
正懒猴又称蜂猴(Nycticebus coucang),为灵长目蜂猴属下的一种猴子,有9个亚种。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部,多分布于东南亚。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南昌市动物园引进的1只懒猴发现时右前肢已经坏死,故行截肢手术。  相似文献   

19.
王美楠  刘艳华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3,34(2):111-114,124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化为6个亚种:东北亚种(C.n.hortulorum)、华北亚种(C.n.mandurinui)、华南亚种(C.n.kopschi)、四川亚种(C.n.sichunicus)、山西亚种(C.n.grassianus)、台湾亚种(C.n.taiouanus),其中山西亚种、华北亚种和台湾亚种野外种群已经灭绝,野外残存的东北亚种、华南亚种和四川亚种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江西、浙江、安徽、四川和甘肃等省破碎的栖息生境内。由于残存的3个亚种种群数量稀少,野外很难发现,这对保护和恢复濒临灭绝的野生梅花鹿种群造成一定的困难。中国对圈养梅花鹿生物学的报道虽然较多,但是在行为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方面。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野生梅花鹿种群,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梅花鹿遗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展望了野生梅花鹿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趋势,以期为我国野生梅花鹿的保护管理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大庆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院2012—2015年的犬骨折病例进行统计,调查犬骨折的年龄、性别、体型、品种、骨折位置、骨折方式和发生时间。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年龄、性别、体型、季节对骨折的影响,讨论易发生的骨折位置。结果表明: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院就医的犬的骨折多发生于幼年、小型犬,骨折发生与性别和季节关系不大,骨折位置多发在四肢及骨盆,多为完全骨折,大部分骨折原因是直接外力导致,如车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