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干奶期使用乳头保护膜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试验选择248头奶牛的992个乳区,将每头奶牛4个乳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试验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以奶牛离开产房第1次回奶厅挤奶为期限,用LMT法检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对乳房的外观症状、触诊情况、乳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区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1%,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17.94%(P0.01);试验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48%,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46.77%(P0.01)。说明在干奶期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3):129-131
本研究对成膜性奶牛乳头药浴剂的牧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将试验牛乳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成膜性药浴液和常规碘伏药浴液,通过测定药浴剂使用前后的体细胞数变化和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等指标来评价新型药浴剂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发病率由药浴前的41.6%下降到17.3%,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成膜性药浴剂乳头保护效果高效持久,并能有效降低乳汁体细胞数目,预防奶牛乳腺炎症的发生,保证原料乳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壳聚糖和聚维酮碘为主效消毒成分研制奶牛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分别使用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左乳区,试验组)和聚维酮碘药浴剂(右乳区,对照组)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通过乳中营养成分、体细胞数(SCC)及体细胞评分(SCS)、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等指标评价壳聚糖乳头保护膜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的壳聚糖对6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在乳头保护膜中添加1.00%的壳聚糖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要显著大于未添加组(P0.05);乳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8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和SCC、SCS差异不显著,28 d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38%和14.58%,此外试验组14 d的SCC显著低于0 d(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可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I组为对照组;II组为4%次氯酸钠组;III组为0.5%洗必泰组;IV组为1%碘伏组;V组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浸组。在0、30、60、90 d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III、V的效果高于试验II、IV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V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88.89%,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说明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1991年12月,我们应用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研制的隐性乳腺炎诊断液(简称HMT),对300头成乳牛进行了隐性乳腺炎检查,结果阳性乳区检查率为75.8%。1992年3月重复检查后,其阳性乳区检出率增长为85.2%。根据这样严重情况,我们认真对奶牛隐性乳腺炎进行了防治试验。供试牛共300头,分试验组120头和对照组180头两个组。一、防治方法 (一)奶牛干奶前一周用HMT检查,对阳性乳区经药物处理转阴性后,用一次快速干奶法挤净牛奶,再经75%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后,向每个乳头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郑州市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情况,采用LMT检测法对郑州市960头泌乳期奶牛进行检测,为奶牛隐性乳腺炎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被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阳性率为51.04%,各场阳性率变化幅度在30.30%~66.67%之间,乳区阳性率为32.30%。调查结果说明郑州市奶牛隐性乳腺炎的感染普遍存在;奶牛隐性乳腺炎阳性率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不同乳区间的感染规律不明显;隐性乳腺炎的发生率与饲养管理和挤奶卫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型乳头药浴消毒剂,主要用于挤奶后的奶牛乳房药浴。为评价其预防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本试验以泌乳期奶牛为研究对象,进行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结果显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乳汁中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能很好地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药浴夜。  相似文献   

8.
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采集张家口地区奶牛的奶样,通过CMT法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结果个体阳性平均率为52.3%,阳性乳区平均率为19.2%,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与季节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与胎次呈正相关,后乳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DHI系统和SCC法对宁夏贺兰县某牛场奶牛进行乳腺炎的发病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病率为3.73%,隐性乳腺炎平均阳性率为55.34%,乳区阳性率为22.54%。随着胎次的增加、泌乳期的延长、平均产奶量的增加,隐性乳腺炎发病率升高(P<0.05);后部乳区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于前部乳区(P>0.05);季节对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奶牛乳头评分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改善乳头评分来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随机抽取泌乳奶牛100头,采用电导率法测定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总阳性率为19.0%,奶牛各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26%、19%、11%,前乳区的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激活碘粉』在预防奶牛乳房炎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奶牛乳头药浴消毒剂的要求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细菌有100多种,这些细菌大量附着在乳区和乳头上,人工挤奶时通过挤奶员的手和使用的毛巾在牛群中传染;机械挤奶时通过挤奶杯组在牛群中传染。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因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而容易被忽视,它能导致产奶量逐渐下降,牛奶品质大大降低,一旦发展为临床性乳腺炎,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奶业界普遍认为,在挤奶前后,使用乳头消毒剂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是预防乳房炎最有效的方法。乳头药浴消毒剂的要求为: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刺激性小、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选取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合作社和散养农户的60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1.67%,乳区阳性率为45.78%;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四乳区发病率分别为46.67%、48.33%、31.67%和45.00%,乳区发病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奶牛胎次的提高,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r=0.84);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P0.01);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奶牛产奶量下降约8.89%。  相似文献   

13.
奶牛隐性乳房炎不表现临床症状,发病率高,乳品质降低,一般隐性乳房炎乳区泌乳量可降低10%~15%,不仅影响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给公共食品安全带来隐患。笔者用不同免疫增效剂(盐酸左旋咪唑和蓝环清)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预防效果对比试验,旨在为临床防治隐性乳房炎筛选无抗生素残留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细菌有100多种。这些细菌大量附着在乳区和乳头上。人工挤奶时通过挤奶员的手和使用的毛巾在牛群中传染,机械挤奶时通过挤奶杯组在牛群中传染。乳腺炎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两种。临床型乳腺炎,乳房及乳区均有肉眼可见的炎症变化:隐性乳腺炎.乳房和乳头无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乳中的体细胞数增多。对于临床型乳腺炎,国内外普遍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不但医疗费用高。而且大量残留抗生素通过奶牛的分泌系统进入牛奶中.使牛奶消费者被动吸收而产生抗药性;对于隐性乳腺炎.因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而容易被忽视。它能导致产奶量逐渐下降,牛奶质量下降。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乳腺炎分为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即使采用适当的干奶药治疗和适宜的环境卫生,管理最好的牛群都会有2%~4%的乳区发生临床型乳腺炎和15%以上的乳区发生隐性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乳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在奶牛乳腺炎患牛中,约有90%的病例是由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原主要是经乳头管口侵入乳腺组织发生感染。由于奶牛乳腺炎病因极其复杂,仅致病病原微生物就有150多种,常见病原多达20多种,再加之菌株变异及耐药性等因素,致使很难快速准确地筛选出高效治疗药物,因而给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此外,由于奶牛一旦发生乳腺炎,就会造成乳腺损伤,降低产奶量,因此,挤奶后将乳头管口封闭,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是预防奶牛乳腺炎的良好途径。为此,笔者研制了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并测定了其预防奶牛乳腺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乳腺炎按临床表现分临床型乳腺炎和隐形乳腺炎,研究报道20世纪70年代,奶牛乳腺炎发病率20%,其中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为50%,临床性乳腺炎33.41%,隐性乳腺炎平均阳性检出率为73.10%,乳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44.70%。实际生产中,隐形乳腺炎主要导致产奶量下降或减少(正常产奶量15%~20%),但是外在无明显乳腺炎症状表现,主要通过病原菌检测、测定乳汁中体细胞判断,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常被饲养者忽视,往往带来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涂勋初 《畜牧市场》2005,(8):100-101
乳腺炎是奶牛发病率较高、造成损失大的疾病。重庆地区奶牛现多以私营个体养殖为主,奶牛卫生条件和饲养管理较差,加之重庆的高温性气候,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在14.2%-6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30%-80%,干乳期24%的乳区感染。引发奶牛乳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致病病原类型较杂,本文根据重庆地区奶牛饲养的特点,介绍了用于预防和治疗奶牛乳腺炎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抑菌试验并考虑成膜的屏障作用,筛选中药制成奶牛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经63头252个乳区的临床试验证明。复方黄连(黄连 蜂胶 乳没)和复方大青叶(大青叶 五倍子 乳没)2个处方分别制成的中药乳头浸蘸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均有较好的防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