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渔业》2021,43(3)
通过对1尾养殖过程中死亡的子一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14+龄,体长163 cm,体质量51.54 kg)的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发现该尾中华鲟为雌雄同体。经对其性腺组织的影像及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该中华鲟性腺同时存在精巢和卵巢,性腺以精巢为主,精巢上间生多叶卵巢组织,左侧性腺长61 cm、重0.436 kg,右侧性腺长64 cm、重0.422 kg,性腺上附着有占比较大的脂肪组织,精巢和卵巢均处于Ⅱ期发育时相。该尾雌雄同体中华鲟的发现,是人工养殖条件下中华鲟成鱼雌雄同体现象的一个例证,其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其价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小管,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繁殖季节的性腺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巢只占当月总数的24.55%、12.33%、6.28%;Ⅴ期卵巢占13.13%、10.45%和26.67%;5、6月份Ⅵ期卵巢占5.89%、18.10%.Ⅲ~Ⅵ期的性腺指数(GSI)分别为4.49%±2.07%、31.75%±7.08%、38.33%±6.24%和7.78%±3.18%.4-6月精巢均处于Ⅳ、Ⅴ、Ⅵ期,4月以Ⅳ期为主,5、6月以Ⅴ期为主.Ⅳ~Ⅵ期精巢的GSI分别为0.66%±0.07%、0.96%±0.14%和0.43%±0.06%.纹缟虾虎鱼卵母细胞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相.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Ⅵ期卵巢主要由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纹缟虾虎鱼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同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鳍吻鮈性腺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野生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Sauvage et Dabry))性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描述了其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及卵巢、精巢的分期特征。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巢为细线状或扁条状,精巢为细线状或直棍状;卵细胞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3个阶段,精细胞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5个阶段;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巢中第Ⅱ时相晚期至Ⅲ时相早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核仁外排现象;同一时期卵巢中存在多种时相的卵母细胞,故推测其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精巢为小叶型结构。  相似文献   

5.
金钱鱼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了金钱鱼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龄的金钱鱼性腺发育成熟.金钱鱼精巢为管型,可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等5个时期.从Ⅱ期精巢起,金钱鱼精巢的成熟系数(GSI)为0.2%~1.5%,精巢成熟系数在发育到精子细胞成熟期(Ⅴ期)达到峰值,肝重指数(HSI)在精子细胞变态期(Ⅳ期)达到峰值.金钱鱼卵巢的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相,相对应的卵巢发育亦分为5个时期.从Ⅱ期卵巢起,金钱鱼卵巢的成熟系数为1.2%~14.9%,在发育到Ⅴ期时达到峰值,HSI在Ⅳ期达到峰值.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核和滤泡膜.Ⅲ时相卵母细胞中开始出现油滴,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滴的数量迅速增多.Ⅴ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融合成片,在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球之间在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切片观察,Ⅴ期卵巢中,除了Ⅴ时相卵母细胞外,还有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时相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发育呈现非同步型.并且发现在多数产完卵后的卵巢中,除空的滤泡外亦存在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期卵母细胞,因此推测,金钱鱼的产卵类型为分批非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6.
汤旺河花斑副沙鳅繁殖季节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汤旺河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繁殖季节的性腺发育。结果表明:花斑副沙鳅性成熟系数在6月份最高,其中雄性群体的平均成熟系数为(1.26±0.28)%,雌性群体为(27.6±3.14)%;6~8月,花斑副沙鳅性成熟系数逐渐降低,推断其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繁殖季节汤旺河花斑副沙鳅精巢发育处于精子形成阶段,精小囊相互融合,大量的精细胞向精子转变,排精后精巢内充满网状的结缔组织,染色后呈粉红色,精原细胞游离于囊腔内,精巢结构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花斑副沙鳅只有一侧卵巢,繁殖季节卵巢切面显示,主要由第Ⅰ、Ⅱ、Ⅲ(早期)、Ⅴ和Ⅵ5个时相卵母细胞构成,其中第Ⅰ、Ⅱ、Ⅲ(早期)和Ⅵ时相卵母细胞主要存在于产后恢复期的卵巢内,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存在于成熟卵巢内。成熟卵母细胞卵径为628.9~893.6μm,放射带厚度为13.69~20.486μm。依据卵巢切面组织学及性成熟系数月份变化,推测汤旺河花斑副沙鳅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年的4、5、6月为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季节。进入繁殖季节的卵巢以Ⅳ期为主,4~6月份的Ⅳ期卵巢分别占当月总数的62.32%、71.43%和48.41%。Ⅲ期卵巢只占当月总数的24.55%、12.33%、6.28%;Ⅴ期卵巢占13.13%、10.45%和26.67%;5、6月份Ⅵ期卵巢占5.89%、18.10%。Ⅲ~Ⅵ期的性腺指数(GSI)分别为4.49%±2.07%、31.75%±7.08%、38.33%±6.24%和7.78%±3.18%。4~6月精巢均处于Ⅳ、Ⅴ、Ⅵ期,4月份以Ⅳ期为主,5、6月份以Ⅴ期为主。Ⅳ~Ⅵ期精巢的GSI分别为(0.66±0.07)%、(0.96±0.14)%和(0.43±0.06)%。纹缟虾虎鱼卵母细胞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相。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Ⅵ期卵巢主要由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纹缟虾虎鱼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同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水温对半滑舌鳎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娣  田永胜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12,36(2):262-271
探讨了不同温度(19,21,23,25和27 ℃)对半滑舌鳎的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在受精后39~106 d对半滑舌鳎进行温度控制处理,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19 ℃饲养条件下,受精后46 d(pfd46)半滑舌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加,有分化成卵巢的倾向;在该条件下,pfd82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为精巢。pfd82时,27 ℃条件下的幼鱼卵巢中卵原细胞数目大量增殖;精巢中精小叶多而密,结缔组织间隔清晰。pfd129时,27 ℃处理的幼鱼卵巢发育到Ⅱ期,其他温度处理组仍处于Ⅰ期卵巢,但随着温度的提高,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增多,且由散乱分布变为有序的排列在卵巢小叶中;精巢中贮精囊数量增多,囊腔中精子增多。pfd142时,高温处理组幼鱼性腺发育最快,其Ⅱ期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最多,精巢中后期生精细胞偏多,精子几乎分布到各个精小叶中,且贮精囊结构发达,内纳高密度精子,在周围输精管中也分布着精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了半滑舌鳎性腺发育程度,二者呈现线性关系,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性腺发育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成鱼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情况,为云南盘鮈全人工化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实验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每月中旬解剖成鱼取性腺,雌雄各5~8尾,活体状态下测量常规生物学数据,解剖后肉眼观察性别及性腺发育情况,并记录色泽等其他外形特征。取性腺称重并测量其长度和宽度,计算其性腺成熟系数(GSI),观察其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云南盘鮈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性成熟,并能繁殖后代。卵巢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期,Ⅱ期卵巢持续时间最长(6-11月),11月开始出现Ⅲ期卵巢,12月主要为Ⅱ、Ⅲ期卵巢,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卵巢,4-5月主要为Ⅳ期卵巢,5月底到达Ⅴ期即成熟期,排卵后,进入短暂的Ⅵ期,后迅速退化至Ⅱ期。本实验没有观察到Ⅰ期性腺。云南盘鮈精巢发育也可分为5期。6-12月主要为Ⅱ期精巢,12月开始出现Ⅲ期精巢,以Ⅱ、Ⅲ期精巢过冬;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精巢,含少量Ⅱ、Ⅳ期精巢,4月主要为Ⅳ、Ⅴ期精巢,5月全为Ⅴ期精巢,6月则以Ⅱ期精巢为主,含少量Ⅴ、Ⅵ期精巢。云南盘鮈卵巢成熟系数为1%~18%,最大成熟系数18%;精巢成熟系数为0.2%~8.0%,最大成熟系数为8.0%;性腺成熟系数在4-6月出现一次高峰,成熟系数变化趋势与周年变化一致,说明云南盘鮈为一次产卵类型鱼类,且繁殖期集中在5月底至6月初。  相似文献   

10.
人工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工诱导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性腺成熟的角度,采用对亲鳗群体外形和解剖观察,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的方法,对日本鳗鲡从下海鳗到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日本鳗鲡精巢发育仍可分为5个时相,即精原细胞前增殖期(Ⅰ);精原细胞后增殖期(Ⅱ),精母细胞生长期(Ⅲ),精子出现期(Ⅳ)和精子成熟期(Ⅴ)。除日本鳗鲡下海鳗的精巢有73.3%的个体处在第Ⅰ时相外,其整个精巢的发育过程和细胞学特征与以前的研究无太大差异。在下海鳗群体中未观察到第Ⅰ时相的卵巢。因此,人工诱导日本鳗鲡的卵巢发育只有卵母细胞单层滤泡期(Ⅱ);脂肪泡出现期(Ⅲ);卵黄充满期(Ⅳ)和卵母细胞最后成熟期(Ⅴ)。本研究除对人工诱导下日本鳗鲡性腺发育各时相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外,还探讨了人工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时间、下海鳗群体的组成、以及脂肪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等问题,为以后的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东鲂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珠江下游野生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性腺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其卵巢、精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结果显示,广东鲂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其卵巢为细线或条状,卵巢发育经历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细胞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卵细胞发生经历3个阶段: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卵巢初级卵母细胞中核仁外排现象出现在第2时相末期至第3时相早期;精巢呈线状或直棒状,精巢为叶状型结构。精细胞发生经历5个阶段: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繁殖季节精子充满于精小叶内,精小囊消失。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系统观察和描述了葛氏鲈塘鱧(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卵巢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卵巢切面显示: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由处于原始分化阶段的卵原细胞构成;第Ⅱ时相卵母细胞进入滤泡细胞期,胞外形成滤泡细胞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由质膜向核膜逐渐积累皮质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主要形成卵黄颗粒: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的卵子,胞内含有丰富的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是未排出的处于退化吸收阶段的卵细胞,卵膜破裂,卵黄被吸收。根据卵巢切片及性腺系数变化推测葛氏鲈塘鱧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3.
半滑舌鳎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性腺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的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内的生殖细胞分为五种。其精原细胞存在于精小叶的内壁上,精母细胞和成熟的精子细胞位于精小囊中。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半滑舌鳎卵巢外有被膜包裹,其被膜的结缔组织可明显地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的结缔组织、血管与原始生殖细胞一同伸进卵巢内部形成许多产卵板。产卵板以卵巢腔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上有原始生殖细胞分化形成卵原细胞和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半滑舌鳎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的发育可以分为5个时相。本文描述了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阐述了半滑舌鳎的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5个时期,未发现Ⅰ期性腺。1月全部为Ⅱ期;2月卵巢仍为Ⅱ期,部分精巢达Ⅲ期;3月卵巢约一半发育至Ⅲ期,个别Ⅳ期,精巢主要为Ⅳ期,部分Ⅴ期,能挤出精液;4月GSI最大,精巢基本都为Ⅴ期,卵巢少部分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停留在Ⅲ、Ⅳ期,少量为Ⅱ期;5月繁殖个体性腺短暂进入Ⅵ期后迅速退化,未成熟个体性腺停止发育并退化;6月性腺退化至Ⅱ期;7月保持Ⅱ期,GSI进一步降低。池养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雌性GSI为1.74‰~133.44‰,雄性GSI为1.06‰~138.51‰,均在3—5月出现一次高峰,HSI与GSI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提前1个月左右达到峰值。黄斑篮子鱼卵巢发育是完全同步型,为一次产卵鱼类,繁殖期为3月底至5月初。  相似文献   

15.
养殖银鲳第一次性周期性腺发育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银鲳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2月龄,养殖银鲳精巢处于第Ⅰ期;3~4月龄发育至第Ⅱ期;5月龄时发育至第Ⅲ期;6月龄时发育到第Ⅳ期;在7月龄时即能达到性成熟;在越冬的8~10月龄退化至第Ⅲ期,之后又开始重新发育,并在11~12月龄达到成熟。卵巢在3~4月龄时发育至第Ⅰ期;5月份发育至第Ⅱ期;6月龄发育到第Ⅲ期;7~8月龄的越冬时期卵巢退至第Ⅱ期;越冬之后的9~10月龄时卵巢继续发育,并在11~1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银鲳精巢和卵巢发育都为不完全同步型,且精巢发育较卵巢快。本研究为银鲳性腺发育及人工繁育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长吻鮠性周期变化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时期性成熟的野生长吻鮠性腺的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吻鮠性腺发育呈全年周期性变化,卵巢发育可明显区分Ⅱ~Ⅵ期,以Ⅲ期卵巢越冬,月卵巢系数在0.72%~4.65%变动,繁殖季节为5~7月,属一次产卵类型;长吻鮠精巢呈高度分支指状,性腺指数较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外观没有明显的变化,精巢中周年存在精子,具有一个不含精子的尾区。  相似文献   

17.
艾为明  敖鑫如 《水利渔业》2006,26(5):37-38,109
对4尾人工繁殖的3龄成熟大鲵的性腺组织学进行观察。精巢中的生殖细胞分为5种,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并且在成熟的精巢和卵巢中观察到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性腺细胞,说明大鲵性腺发育是不同步的,这对大鲵的种群繁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海南岛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的性腺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海南糙海参的性腺发育可分为恢复期(Ⅰ期)、增长期(Ⅱ期)、成熟期(Ⅲ期)、部分排放期(Ⅳ期)、排空期(Ⅴ期)共5个时期。1)精巢发育特征:Ⅰ期,生殖上皮出现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生殖管壁最厚;Ⅱ期,生殖管上皮变薄,褶皱往管腔中延伸;Ⅲ期,成熟精子充满整个生殖管;Ⅳ期,生殖上皮恢复褶皱形态;Ⅴ期,生殖管中剩余少量残留精子。2)卵巢发育特征:Ⅰ期,在生殖上皮附近附着卵原细胞和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Ⅱ期,大量卵黄发生时期卵母细胞与卵原细胞及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共存于生殖管中;Ⅲ期,卵黄发生时期卵母细胞充满生殖管;Ⅳ期,在生殖上皮附近重新出现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生殖管腔中出现营养性吞噬细胞;Ⅴ期,生殖管腔残留少数卵细胞。  相似文献   

19.
Kiss基因(Kisspeptin)及其受体Kissr基因(Kiss receptor)组成的系统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调节,在脊椎动物青春期启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巢和精巢的不同分期,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比较了团头鲂Kiss2和Kiss2r基因在雌、雄性腺不同时期对应的脑、垂体、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组织切片观察明确鉴别出团头鲂卵巢和精巢发育Ⅰ期至Ⅵ期的性腺组织结构,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Kiss2/Kiss2r系统主要是通过增加团头鲂卵巢发育Ⅱ期时脑和垂体的表达量以及Ⅲ期精巢的表达量来发挥生殖启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组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双须骨舌鱼Ⅱ~Ⅴ期的卵巢及Ⅱ~Ⅵ期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细胞变化进行描述。结果显示,Ⅱ时相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及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迅速积累且细胞膜出现褶皱;Ⅴ时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雄性双须骨舌鱼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Ⅲ期精巢分布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Ⅳ期精巢主要含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Ⅴ期精巢中包含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Ⅵ期精巢则显示出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等特点。本研究将为双须骨舌鱼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