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羊只的多种疾病——地方性流产,羔羊多发性关节炎、羔羊肺炎、结膜炎等。自1949年Stamp首先在苏格兰报导了羊衣原体病流行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普遍注意。 相似文献
2.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制备衣原体属特异性抗原,通过直接补反(DCF)和间接补反(ICF)对199份人工感染衣原体畜禽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一般在感染后7~15天,血清中补体结合抗体开始转阳,15~20天达最高峰,一般可持续2~3个月,少数至14个月仍保持阳性水平。用DCF检测,奶牛的阳性率为7.74%;绵羊的阳性率为29.91%。用ICF检测19个地、市38个场的922份猪血清,平均阳性率为28.31%;对一个正在发病的鸭场抽检77份血清,阳性率为66.23%;检测2个鸡场的219份鸡血清,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4.
5.
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在我州各县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如乌兰县在六十至七十年代,布氏杆菌检疫时的感染率牛为38.44%,羊19.54%,经过多年连续气雾免疫工作,到1983年检疫牛感染率降为2.78%,羊感染率降为0.66%。衣原体从1980年开始检疫牛感染率为4.72%,羊感染率为13.13%。这说明布氏杆菌经过多年连续气雾免疫有一定成效,可以得到控制。相反衣原体病引起牛羊流产却逐步上升,对此应予重视。 1965年德令哈农场,布氏杆菌检疫时抽检生产母畜50%以上,牛感染率不超过5%,猪不超过7—8%。为了进一步调查本病的消长及危害程度,我们对布氏杆菌病及牛、猪衣 相似文献
6.
7.
8.
应用微最温热感作补体结合试验(微量法)对1599份牛血清和482头羊血清进行了检测,并与农林部颁发的补体结合反应试管法(简称常规法)作了比较,符合率分别达到96.93%和97.09%。微量法除要求添置一些分装器材外。主要优点是节省试剂、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机械化操作、节省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有条件的实验室可用以替代常规法。 相似文献
9.
广西某公司从香港引进种鸽1200只,于1986年7月运抵北海。运到的当天,经现场临床检查,除查出途中死亡6只及据押运员反映途中抛弃死鸽3只外,还发现有患单眼结膜炎的3只,患鸽痘的7只,有呼吸困难症状的4只。在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期间,鸽子陆续发病300余只,死亡190只,分别占总数的25%和15.8%。经检验系鸽衣原体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床症状病鸽食欲减退或不食,精神沉郁,眼半闭,缩脖、头插入翅下,喜蹲伏,羽毛松乱。有的病鸽因翅腿麻痹,驱赶亦不能飞走。有的病初表现为单侧眼结膜炎,流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物,使眼周羽毛被浸湿,结痢;结膜充血水肿,甚至外翻。多数病鸽有下痢,排绿色间白稀粪,严重消瘦,胸骨刀样隆出。这类病鸽多取死亡转归。 相似文献
10.
对进境火烈鸟、黑天鹅等动物,通过间接血凝(IHA)试验,检出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分别为:火烈鸟54只,阳性率65.4%;黑天鹅40只,阳性率41.7%;白天鹅51只,阳性率55.7%;黑颈天鹅5只,阳性率55.5%;冠鹤2只,阳性率16.7%。将阳性火烈鸟血液及病料通过接种鸡胚、BHK21细胞、小鼠等做病原分离鉴定试验,均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 相似文献
11.
12.
螨病是一种接触性的慢性皮肤病,常给畜牧业经济带来很大损失。1985年秦皇岛某隔离场饲养的出口绵羊因暴发痒螨病,直接影响了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有消灭螨病的规定。但是在饲养生产中人们往往对螨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措施不力,急需加强和完善。在控制或消灭急性传染病的同时,如何防治家畜的寄生虫病,应成为兽医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国不断从国外引进良种奶牛,为了解进口国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13.
14.
1987年4月,福建某地从某国引进一批种鸽,到达该地后第十天,鸽群相继发生以呼吸困难,单侧性眼结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达40%,经诊断为衣原体病。一、临床症状: 病鸽食欲不振,嗜睡,羽毛松乱,消瘦,腹泻,呼吸出现喘鸣音,单侧性眼结膜炎、眼流浆性或粘性分泌物,严重者失明。二、病理剖检: 剖检严重病鸽,可见眼结膜增厚,附有粘性分泌物,鼻腔与气管内有大量带黄色的 相似文献
15.
16.
马巴贝斯虫病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巴贝斯虫病(旧称纳氏焦虫病)是由带虫感染蜱传播的,由寄生于马属动物(马、驴、骡等)红细胞内的马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过程.病马逐渐消瘦、贫血,有的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发病者可致死.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新疆、内蒙古及南方各省都曾有该病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我省各地普遍开展了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工作,在工作中,各地应用的检疫方法不一,随着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大量应用于畜间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各地所得结果差异较大。二年来,我们应用补体结合试验(CFT),试管凝集试验(SAT)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三种方法检疫了兴海县、大通牛场的部分牛、羊,初步摸索了三种检疫方法的优劣,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一大型鸭场从国外进口的樱桃谷鸭暴发衣原体病。鸭群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58.89%,死亡率为56.54%。从病鸭体内同时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CS_1和CS_2)和大肠杆菌(O_(54))在同一鸭群中,衣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使疫情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正>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和反刍动物衣原体(C.p ecorum)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鹦鹉热衣原体临床上以发热、流产和产弱羔为特征,而反刍动物衣原体常引起羊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和肠炎,是危害羊的主要疾病。临床上该菌分离培养较困难,为了解衣原体对羊感染和危害情况,收集当地羊场羊群517份羊血液样品,姬姆萨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