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安英  方瑗 《蚕业科学》1993,19(1):47-48
<正> 家蚕是雌性异型昆虫,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蚕为ZZ。W染色体除了有决定雌性的功能外,还没有确认存在其他的生理或形态基因。已知有许多形态和生理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凡是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支配的性状表现为性连锁遗传。如果隐性致死突变发生在Z染色体上,就表现  相似文献   

2.
对家蚕突变系统嵌合体MO的染色体进行研究,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两条染色体分叉,一个细胞中含有明显异形二价体,推测为性染色体;并在第1、9、18、28号染色体上观察到次缢痕;由多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推测其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3.
徐秋云 《广东蚕业》2005,39(2):50-50
家蚕的ZW异型配子是雌性,ZZ同型配子是雄性。雌性异型配子是鳞翅目昆虫中的典型。尽管家蚕中W染色体决定雌性,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与W染色体连锁的形态特征基因。Z染色体带有重要经济价值基因和多种表型特征基因,但是我们只知道相对2%大小的分子信息。迄今为止,研究表明Z染色体连锁基因没有剂量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4.
宋方洲  曹平 《蚕业科学》1998,24(4):221-225
以家蚕虎斑易位系ZW·^Ze的卵巢为材料,仿今井(1980)涂片法制片,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染色体,发现末端分开呈不对称的“Y”字形二价染色体或提前分离的二价染以体,其分离较其它二价体显著提前,推测其为性(ZW)染色体,组型分析该特异性二价染色体位于第13号,这对于利用家蚕丰富的突变材料,进行染色体研究,进而绘制细胞学染色体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蚕平衡致死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平衡致死系的研究徐安英,李木旺,费美华,黄君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雄蚕体质强健,饲料效率高,雄蚕茧出丝率比雌蚕高20%,而养蚕生产上所用蚕品种一般是雌雄比各占50%,如果光养雄蚕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多产丝15%,并且,雄蚕丝质好...  相似文献   

6.
以家蚕虎斑易位系ZW·Ze⌒的卵巢为材料,仿今井(1980)涂片法制片,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染色体,发现末端分开呈不对称的“Y”字形二价染色体或提前分离的二价染色体,其分离较其它二价体显著提前,推测其为性(ZW)染色体,组型分析该特异性二价染色体位于第13号。这对于利用家蚕丰富的突变材料,进行染色体研究,进而绘制细胞学染色体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硫酸二乙酯(DES)是一种能诱导生物体产生随机点突变的烷化剂。为了完善利用DES诱导家蚕突变的实验技术,采用不同剂量DES分别处理家蚕蛹、蛾、卵,检测DES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毒性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DES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的LD50值存在显著差异:化蛹第5天的雌雄蛹分别为2 333.90μg/头和2 369.50μg/头;刚羽化雄蛾为156.39μg/头;蚕卵为13.23 mg/mL。研究结果可作为DES对家蚕的最适诱变剂量和家蚕诱变最佳发育时期选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家蚕染色体工程及其应用研究——Ⅳ.家蚕人工单性生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瑗  徐安英 《蚕业科学》1989,15(4):202-206
按张果(1952)的方法,用46℃水浴处理家蚕未受精卵18分钟,获得发育卵,进一步对30多个蚕品种和杂交种,对热处理卵的孵化、生长情况作了比较,发现蚕品种间热处理效果差异大。先后饲养近2万条热处理后代,全是雌蚕,标记基因证实它们的基因型和母本相同,在AcmaypoB(1973)的基础上,将热处理卵发育成雌蛾的未受精卵,再次用热处理继代成功,连续用这种方法继代,已获得几个雌蚕无性繁殖系(clonc),处理卵的孵化率逐代提高,蚕也一代比一代好养,按Stronnikov(1975)方法,用-11℃或-17℃冷冻30分钟,处理了30多个蚕品种或杂交种的未受精卵,获得一些雄蚕,用标记基因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是纯合体,进一步饲养这种雄蚕,用雄核发育方法继代成功。  相似文献   

9.
在家蚕的染色体制片中.以精巢为材料,采用涂片.Giemsa染色法,对一代杂种苏5×苏6的核仁和核仁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间期细胞核内.大多数有一个核仁,少数有两个或三个核仁.在减数分裂粗线期至终变期的细胞核内,有一个核仁和三条贴附在核仁上的核仁染色体,这三条核仁染色体分别是第2号、第5号和第22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未见核仁,但至少观察到四条染色体有明显的缢痕(Chromosome constriction),它们是两对与核仁形成的有关的核仁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呈短杆状,未见明显缢痕.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与普通家蚕品种的回交世代,初步查明:S-14平衡致死系的2个性连锁致死基因对家蚕生命力和全茧量2项性状无明显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死中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8种不同地区的BmNPV,经纯化后,配制成实验浓度10~7个多角体/ml,然后按10倍梯度稀释成5级浓度,分别添食三龄起蚕,每24h调查一次,统计其发病头数,计算发病率,用几率值法求出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的致死中量LC50,比较其致死中量的大小,推断不同地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致病力由强到弱顺序是:Z-BmNPV>T-BmNPV>A-BmNPV>G-BmNPV>S-BmNPV>X-BmNPV>W-BmNPV>E-BmNPV。  相似文献   

12.
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家蚕基因库保存的黑缟 (浓型 )系统 ps0 0 0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体形突变蚕 ,其形态特征为 :幼虫腹部节间膜隆起 ,环节中部呈凹陷状。这种性状在 5龄盛食期至上蔟前表现明显。迄今报道的家蚕幼虫体型突变中 ,与其相似者有石蚕 (st .8 0 .0 )。但据田岛(192 8)研究结果 ,黑缟基因 (ps:2 0 .0 )对石蚕表现显性上位作用[1] ,说明st在 ps 存在的条件下不能表达 ,从形态上不能发现。而这种新的体型突变恰在黑缟系统中发现 ,本质上显然不同于st的体型变异。据此 ,将这种新的体型突变蚕称为新石蚕stn(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与优良常规品种杂交后 ,F1代自交 ,再与平衡致死系回交 ,然后利用标记基因选择 ,可以把常规品种的血缘导入平衡致死系 ,改良其经济性状。本文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家蚕隐性灰色卵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室保存的隐性灰色卵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隐性遗传灰色卵,是与所有灰色卵都不相同的新突变。用实验遗传学方法进行连续检索表明:该灰色卵属第二连锁群的隐性突变基因支配。定名为隐性灰卵(recessive grey egg),基因记号为g~(r-r).  相似文献   

17.
jc油蚕(ojc)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报道的油蚕自然突变体,隐性,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但其基因座未确定。本研究选择家蚕第5染色体上的隐性油蚕突变金鸡龙油(kin-shiryu translucent,ok)与jc油蚕进行杂交,结果F1代全部表现油蚕性状,F1自交后观察F2代,也无性状分离,仍然全部为油蚕。这一结果说明jc油蚕与金鸡龙油蚕(ok)是同一个基因座上的突变。同等条件饲养金鸡龙油蚕与jc油蚕,其幼虫期致死率ok油蚕比jc油蚕高。形态观察发现,两油蚕突变的皮肤透明度相当,并且都是高度油蚕。把jc油蚕基因符号修改为okc。本研究还通过杂交实验育成了同一连锁群上的三隐性系pe-wb-okc,是家蚕第5连锁群基因分析的重要标记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20.
笔者将第二肾形卵(ki-2)突变系统与正常卵系统杂交后,经多代选择育成ki-2的改进系统,分别调查第2肾形卵各系统自交后代的致死性,以及ki-2与其他保存系统杂交后其F_2分离出产肾形卵蛾所产卵的致死性。结果,ki-2原始突变系统致死率最高,达30%以上;ki-2改进系统的致死率次之,为20%左右;而ki-2与其他保存系统杂交后分离出的ki-2的致死率较低。仅为10%左右,而且开差很大。笔者认为:(1)ki-2基因有致死作用;(2)ki-2基因致死性强弱与交配方式有关;(3)ki-2基因在不同的遗传系统中,其致死作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