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茶园有机肥用量不足、化肥用量较大的茶园,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2017—2019年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平均施肥水平(或当地习惯施肥)相比,化肥减量幅度23%~75%,平均增产5.5%,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3.3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4 325元。"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浙江省茶园N、P_2O_5、K_2O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绍兴县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施肥水平相比,化肥减量75%,平均增产7.8%,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7.8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8 855元。可见,"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高效施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茶园氮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高,钾肥用量偏高,投入养分比例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安吉、天台、嵊州等县市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相比,在化肥减施25%的情况下,"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6.3%,茶叶品质有改善,每公顷节本增收15 345元,"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14.2%,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节本增收23 505元。  相似文献   

4.
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具有吸收快、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弥补由于茶园化肥减施后养分吸收的不足。"叶面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相比,平均增产2.3%,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5.5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浙江省茶园化肥用量大、农村劳动力短缺、施肥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的现象,提出了"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在化肥减量47%的情况下,平均增产19.5%,新梢养分利用率增加11.1个百分点,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茶园节本增收2.25万元。同时该模式能明显降低养分的淋溶损失,有利于减轻环境风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茶园土壤质量及新梢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武义大宗绿茶采摘茶园采用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模式试验。试验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不施肥、农户施肥、茶树专用肥+菜籽饼肥、茶树专用肥+猪粪肥。在总养分减施43%,其中化肥减量60%,有机肥替代化肥29%条件下,开展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新梢产量、品质、养分利用效率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宗绿茶采摘条件下,茶园化肥用量过大的情况下,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模式,茶树对养分的吸收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明显提高了化肥利用率(2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的化学N+P_2O_5+K_2O肥料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58.7%和154.3%),且有机肥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容重,同时有减缓土壤酸化趋势,明显提升茶园土壤质量。在研究条件下,猪粪肥对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要略好于菜籽饼肥;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模式也有一定的增产效应,且不会改变新梢品质成分及成茶品质。  相似文献   

7.
“鼠茅草+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种植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鼠茅草是一种理想的绿肥,在浙江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相比,此模式平均增产2.3%,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5.5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明显提升,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充分发挥金牡丹品种的优质增效作用。【方法】2020—2022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SF)、商品有机肥与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OM+SF)4种茶园化肥施用模式对金牡丹茶园茶叶产量、生化指标与白茶制茶品质的影响,其中SF、OM+SF为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化肥分别减量施用34%与28%。【结果】邵武、福安栽培点产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最高的均为OM+SF模式,不同模式之间咖啡碱变化规律不一致,OM+SF及SF模式白茶感官审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点不同施肥模式相关性较高,栽培地点影响金牡丹品种的产量、制白茶品质与生化指标等综合性状。【结论】OM+SF是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9.
茶树养分综合管理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产业是我国南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当前茶园施肥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过量施肥、茶树专用肥占比少、有机养分替代率较低和表面撒施等落后施用方法,造成养分损失大、生产成本升高、环境风险增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精准养分用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法和配套土壤改良等5个方面总结提出了茶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策略,建立了茶园氮素总量控制、磷钾基准配比和用量基准,提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适宜比例与技术,研制茶树专用肥基础配方和稳铵缓释功能性肥料,改进优化追肥时期、深施与机械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茶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在农民/合作社生产茶园示范应用过程中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茶园有机肥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茶园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之一,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含量,还可以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茶园主要使用的有机肥有菜饼肥、豆饼肥、牛粪有机肥和羊粪有机肥及其他商品有机肥等。茶园有机肥应早施、深施,并配合化肥施用,用量依据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茶叶养分需求量和有机肥的养分含量确定,种类上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综合有机肥施用效果和不同茶类需肥特性,提出了"有机肥+配方肥"模式、"茶-沼-畜"模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4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并说明了各模式的具体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化肥减施增效是支撑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重点产茶区茶园肥料施用现状及典型茶区茶园土壤主要障碍因子,综述了福建省茶园养分管理研究进展,提出福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思路:基于茶树养分需求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茶园施肥限量基准,研制具有区域及茶类针对性、兼顾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的茶树专用配方肥;优化集成高效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及适时推进机械施肥,形成福建典型茶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的初步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示范培训与推广应用,从整体上降低福建茶园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湖南早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保障早稻稳产增产,以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研究减量施肥+3次叶面肥模式、减量施肥+2次叶面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追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肥模式(对照)等4个处理对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化肥基追肥模式、减量施肥+3次叶面肥模式、减量施肥+2次叶面肥模式的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均较对照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产量分别达到6 957.9、6 931.2、6 581.1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10.39%、9.97%和4.41%,净增收益17.52~990.78元/hm2,产投比达到1.84~1.99。因此,在减少化肥用量20%的条件下,叶面喷施“沃利旺”能提高早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和产值,经济效益高于农户习惯施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肥模式),在湖南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茶园施肥方法和肥料品种不断更新,茶树施用专用肥已是势在必行。几年来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茶叶研究所在研制试验和示范推广茶树专用肥中,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化服务。 1.组织试验网络为了研制茶树专用肥,自1973年开始,曾组织了“全国茶树复合肥试验网”,分别在浙、皖、湘、闽、赣、粤、蜀、黔等省开展茶树复合肥的试验,探讨了茶树复合肥的适宜形态、要素配比等问题。80年代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及不同减氮比例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模式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早、晚稻的平均产量略低于常规施肥模式,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模式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4. 3%,表明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减量化肥是可行的,是一条化肥减量和水稻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茶园科学施肥技术,2022年在酉阳自治县茶园开展了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春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模式在化肥减施78.6%的情况下,明显提高芽叶密度,春茶产量增加16.5%;提高了新梢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了酚氨比,特别是对中期春茶的增产提质作用明显;节本增收2.37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机肥+茶树专用复合肥”模式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施肥不足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茶叶减产降质明显;施肥过量则会使土壤质量恶化,同样对茶树生长不利。只有通过合理施肥,并配套增效技术,才能促进茶树正常生长。茶园化肥减施要根据不同生产茶园具体情况进行,基本原则为总氮控制、磷钾基准养分合理配比,有机肥替代(以纯N计)比例25%~40%。  相似文献   

17.
猪粪沼液施用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江苏省规模养殖废弃物超排,引起严重环境污染且资源大量浪费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猪粪、沼液替代化肥的初步研究。试验选择稻麦两熟制农田,研究了施用猪粪、沼液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时,100%猪粪处理的较常规施肥处理的耕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同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50%猪粪、50%沼液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产量方面,100%猪粪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减产7.07%,差异显著(P<0.05);50%猪粪、50%沼液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沼液可全量替代化肥;猪粪有机肥可半量替代化肥,不宜全量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18.
棉花沼液浸拌种处理与沼液提苗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亦军 《江西棉花》2001,23(3):31-34
试验主要针对临川部分棉农惯用毛棉种十沼液肥 磷肥十药剂播种、浸种处理的现象,用目前群众常用的几种浸种、拌种方式采用不同量的沼液肥与化肥进行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上进行分析,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农村沼液资源应用于棉花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生态茶园发展,优化茶园有机肥施肥技术,研究不同有机肥料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菜枯饼作为对照,研究一种微平衡生态肥、茶树专用肥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微平衡生态肥、茶树专用肥、菜枯饼有机肥料可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内含成分,改善茶叶感官审评品质。三种不同有机肥料施用和同一有机肥料不同施用量对茶叶产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值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以制作绿茶为主,茶园施用微平衡生态肥260kg/667m^2为最佳,施用菜子饼300kg/667m^2、茶树专用肥260kg/667m^2次之;如果以制作红茶为主,施用茶树专用肥340kg/667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沼液在茶叶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红黄壤山地茶园中,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即全量化肥(处理1)、1/2化肥 1/2沼液(处理2)和全量沼液(处理3),对茶叶生长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效果研究,得出对茶叶生长的促进效果大小顺序为:处理2>处理3>处理1;施用沼液处理(包括处理2和3)能比全量化肥(处理1,为当地习惯施肥)处理更好地促进茶树春梢的生长、增加茶叶的叶面积、增大茶叶的芽头密度和百芽重,并提高茶叶产量,故在利用沼液对茶叶施肥时,以沼液与化肥各半配合施用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