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具有吸收快、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弥补由于茶园化肥减施后养分吸收的不足。"叶面肥+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相比,平均增产2.3%,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5.5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随着茶叶经济效益的上升,我市新垦茶园迅速增加。新垦山地茶园土壤贫瘠,加上茶农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茶园园地和护坡的防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危害很大,同时也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可改善土壤性状,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稳定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强茶树的抗逆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生态效益显著。1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技术应用背景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域,气候温…  相似文献   

3.
针对浙江省茶园化肥用量大、农村劳动力短缺、施肥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的现象,提出了"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在化肥减量47%的情况下,平均增产19.5%,新梢养分利用率增加11.1个百分点,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茶园节本增收2.25万元。同时该模式能明显降低养分的淋溶损失,有利于减轻环境风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茶园间作冬季绿肥是实现就地部分解决有机肥源、化肥减施和土壤培肥的种植模式。文章介绍了适合茶园冬季绿肥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供茶农和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茶园间作绿肥是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普洱市现有茶园143.66万亩,正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种植茶园绿肥对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有重要意义。为了向广大茶农提供优良的绿肥品种和种植技术,2011年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的幼龄茶园中进行绿肥种植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绿肥品种及试验方法2011年选取大叶千斤拔、光萼猪屎豆、望江南三个绿肥  相似文献   

6.
针对浙江省茶园N、P_2O_5、K_2O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绍兴县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施肥水平相比,化肥减量75%,平均增产7.8%,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7.8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8 855元。可见,"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7.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浙江省茶园化肥用量大,有机肥用量不足,同时浙江省一些县市生猪养殖量大,产生的沼液丰富,构建了沼液再利用技术,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沼液肥+茶树专用肥"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实现化学肥料减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沼液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可使试验茶园在化肥减量88%的情况下,平均增产11.5%,同时能提升绿茶品质,每公顷节本增收1.17万元。  相似文献   

11.
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高效施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省特异茶树品种(白化品系、黄化品系)茶园氮肥用量偏低,磷肥用量高,钾肥用量偏高,投入养分比例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安吉、天台、嵊州等县市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相比,在化肥减施25%的情况下,"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6.3%,茶叶品质有改善,每公顷节本增收15 345元,"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平均增产14.2%,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节本增收23 505元。  相似文献   

12.
有机茶生产必须十分重视茶园绿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洵 《中国茶叶》2010,32(5):31-31
茶园绿肥是我国传统有机农业中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所具有的优点,如提高土壤养分,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止杂草生长等,是化肥、普通农家肥、商品性有机肥及各种生物菌肥都无法相比的。因此,国家对茶园绿肥十分重视,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生产标准中都把发展茶园绿肥作为解决山区肥源不足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南白沙绿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于海南常年气候温润,茶园受病虫害影响较大,本文基于对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两地的绿茶茶园进行的绿色防控技术实验和应用,对海南白沙县主要的茶树害虫及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生物防治进行综述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的探讨。总结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技术和意义,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在茶叶生产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合理的喷灌既能发挥喷灌技术的优势,又能满足茶树需水的要求。合理的喷灌制度,是根据茶树阶段需水特性及规律,在制定茶园土壤含水量及茶园日耗水量等基础上,计算出喷水定额、制定喷水周期。旱热季茶园喷灌能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具有明显增产,增质作用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系统研究了以浙江为主的茶园土壤养分资源现状,明确了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低且不平衡、有机质贫缺和酸化日趋严重等主要营养障碍因子,提出了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等12项营养诊断指标,研制出适合不同类型茶园的茶树系列专用肥3种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取得明显的增产、提质和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茶园生态健康的控草方式,设计除草布覆盖、套作绿肥2种处理方式,以常规管理为对照,分析其在抑草效果、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方面的差异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供试地茶园内的13科26种杂草,3种控草方式对杂草鲜重和平均株高影响都存在差异性,其中,以除草布覆盖的防治效果最好,套作绿肥对土壤养分影响较为显著,除草布处理对茶园5 cm、10 cm深处的土壤影响较为明显;从成本投入情况分析,套作绿肥的投入最低,只有常规管理的18%;从绿色、安全又经济的角度,套作绿肥为恩施州最为适应的控草方式。  相似文献   

17.
塑料大棚覆盖茶园的效果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春景  张连佳 《茶叶》1997,23(3):24-27
本文总结了十里丰农场于1993-1994年二年的塑料大棚覆盖茶园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覆盖茶园明显提高有效积温;提草芽叶采摘期;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还简述了塑料大棚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产茶园土壤选择和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省大量的高产茶园调查研究,提出高产茶园土壤选择4个主要方面的标准:立地条件、土壤结构、三相比例、土壤养分状况。和6项高产茶园土壤培育技术: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施肥、推广地表覆盖、排除渍水防止湿害、防止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9.
茶园有机肥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茶园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之一,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含量,还可以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茶园主要使用的有机肥有菜饼肥、豆饼肥、牛粪有机肥和羊粪有机肥及其他商品有机肥等。茶园有机肥应早施、深施,并配合化肥施用,用量依据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茶叶养分需求量和有机肥的养分含量确定,种类上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综合有机肥施用效果和不同茶类需肥特性,提出了"有机肥+配方肥"模式、"茶-沼-畜"模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4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并说明了各模式的具体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茶园土壤管理技术:谈谈茶园土壤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园土壤条件良好与否对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茶园土壤应该使茶树能“吃得饱(养分供应充足)、喝得足(水分供应充分)、住得好(土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得稳(根系能伸展得开,机械支持牢固)”。不良的土壤性状是造成茶园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低产茶园改造中,进行土壤改良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一、茶园不良土壤的种类高产茶园土壤一般具有土层深厚、疏松多孔、水气协调、质地适中、酸度适宜、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