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月明  陈永霖 《茶叶科学》1989,9(2):151-154
武夷肉桂系福建省武夷山众多的岩茶名丛之一,属闽北乌龙无性品系。按正宗武夷岩茶制法,对肉桂与水仙进行了感官和理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肉桂具有辛锐持久的花果香和较醇和的滋味,是适制岩茶的佳品之一。同时,就肉桂岩茶制法对香气滋味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武夷岩茶水仙4个等级、肉桂3个等级和大红袍3个等级的标准实物参考样感官品质特征和基本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实物参考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武夷岩茶地方标准的要求,所制作的武夷岩茶标准样品可用于指导武夷岩茶生产和感官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初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工艺独特,技术性强,岩茶品质不仅与鲜叶原料有关,而且还与初制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密切相关,需根据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控制好制茶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以适应茶叶的理化变化,提高武夷岩茶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武夷岩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初焙、晾索、复焙各工序中,青叶的颜色、水分、气味、形态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需通过制茶师傅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来判断青叶是否达到每道工序与工艺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武夷岩茶采制各工序适宜工艺下在制叶的感官特征,以期为生产者更好地掌握武夷岩茶的采制技术,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  相似文献   

6.
金美霞  陈晓阳  吴政孺  林杰 《茶叶》2021,47(1):21-25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武夷山地区36份茶树种质资源样品为试验样本,通过测定样品中L-茶氨酸(L-The)、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咖啡碱(CAF)、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8种组分的含量,分析武夷岩茶初制加工中不同茶树种质资源之间、鲜叶和毛茶之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36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类,发现各类群间GA、EGC、EGCG和儿茶素总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毛茶与鲜叶各内含成分的转化保有率发现,经过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后,L-茶氨酸和儿茶素总量的损耗率不超过20%,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没食子酸含量平均提高了40%以上。研究为了解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工艺,稳定茶叶产品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武夷水仙、肉桂毛茶为原料,采用烘干机、电烘箱和木炭焙笼烘焙三种方式进行武夷岩茶精制烘焙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生产效率最高的烘干机烘焙的岩茶品质接近于炭焙岩茶,电烘箱烘焙的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所产岩茶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烘焙结束时,烘干机烘焙的岩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电烘箱烘焙的岩茶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低;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烘干机次之,岩韵较显;电烘箱烘焙的岩茶得分较低,香气、滋味表现尚佳,岩韵尚显。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研究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文章从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的基本元素分析入手,在探寻作用原理、组合方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揭示做青工艺创新与形成的科学根据.作者研究发现,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是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有理论的创立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理论的传播方式.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接受并运用朱升创立的做青理论,结合当地制茶实践,自主创新出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细阐述了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对其传承具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认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世界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17.64%;总体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抗病虫性平均隶属函数均值和抗寒性平均得分分别为0.40、0.39、1.28;大多数武夷名丛适制乌龙茶或绿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平均生产力指数为2648.85,潜在生产力总体较高;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0份武夷名丛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之间除了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及草酸钙结晶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解剖结构性状均存在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代表了17个叶片解剖结构指标84.2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10位的武夷名丛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研究结果旨在为武夷山地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是茶界普遍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已成了非说不可的问题,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意生 《福建茶叶》2015,37(1):11-14
本文认真探讨了武夷岩茶加工对象茶鲜叶的理化状况,影响和促进茶鲜叶化学成分转化的化学方式与物理方式,研究发现并经实践证明,这两种方式的有机组合和协调运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了一条实现武夷岩茶做青工艺科学化的路径,使之由传统手工技艺转变为现代做青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武夷岩茶栽培历史悠久,成品茶具有自然花香和浓醇滋味,特别美妙的“岩韵”得到古今中外饮用者的好评,在国内外负有极大的声誉。岩茶之所以著称,除因其精湛的采制技术措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适制岩茶的优良品种,为其它茶类所不及外,亦与其特殊“武夷耕作法”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贤庚 《中国茶叶》2014,(10):40-40
武夷岩茶是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17,(9)
正一泡上好的武夷岩茶犹如一件工艺品,能给你带来美妙的享受。古时用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制作武夷岩茶也亦如此,在武夷山,看天做茶、看茶做茶、看人做茶,使得做茶成为了一件极其艰辛又充满未知刺激的事情,武夷岩茶密云龙就是集天时与地利的产物,武夷岩茶之精品。那么,"密云龙"究竟缘何而来?占据了哪些天时与地利?  相似文献   

18.
我区位于武夷山东南坡,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茶区,茶叶是我区传统出口的大宗农产品之一。这里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优良,制茶工艺精湛,是驰名中外的武夷岩茶产地。  相似文献   

19.
采集武夷山市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内10个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并对这10个茶园内的肉桂茶树鲜叶及其加工制作的武夷岩茶成品茶进行理化成分检测,探讨武夷岩茶的品质与土壤等微域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名岩区的微域环境优于丹岩区,名岩区所制茶叶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20.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北乌龙茶主要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武夷水仙、武夷奇种为代表,制造方法独特,工艺精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在生产过程中,既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鲜叶,又有严格的采摘标准和精湛的制作技术。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法多达13道工序,现除极品茶仍采用传统制法外,大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制作工序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5道工序。一、鲜叶采摘标准闽北乌龙茶鲜叶采摘较粗老,一般标准是芽叶发育成熟形成驻芽时,采3~4叶,俗称开面采。由于老嫩程度不同,开面又可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三种,闽北乌龙茶一般应掌握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