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叶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产业之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迎来了新一波发展高峰,大量茶叶电商企业崛起。而茶叶电商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占据市场份额,首要任务即为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为此笔者首先从当前茶叶电商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出发,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策略,望本次研究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物流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于茶叶产业来说,用好工商管理手段,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促进和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茶叶企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和内涵,完善应用各种管理机制,创新市场经济发展途径,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工商管理的定义内涵及价值作用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究工商管理对茶叶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并探究服务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龚娜 《福建茶叶》2016,(8):104-105
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众多传统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开始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成以文化消费和体验为特征的一种休闲旅游。茶文化旅游将"茶文化"与"旅游"双剑合璧,从而使茶叶产业及旅游业的利益均得到最大化。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茶文化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业中茶产业的附加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促进了茶叶消费,进一步推动了茶叶经济的发展。笔者基于茶文化旅游对与之相关的茶叶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茶文化旅游的背景、茶文化旅游的特征、茶文化旅游对茶叶经济发展等,以期为茶文化旅游与茶叶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倩 《福建茶叶》2016,(10):70-71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且素有"茶的故乡"之称,但是,茶叶物流配送市场却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而新时代背景下,物流配送又是茶叶产业得以再次崛起,并迅速发展的契机,因此,要想实现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增进茶文化交流及促进经济增长等目的,就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当前茶叶产业结构进行一定优化,并重点对其物流配送模式进行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茶文化是随着茶叶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同时茶文化对茶叶经济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想推动我国茶文化和茶叶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二者之间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联动关系。本文围绕茶文化与茶叶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茶文化与茶叶经济之间的联动关系,并提出进一步推动茶文化与茶叶经济之间交融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茶叶产业最新的经济增长点,茶叶会展经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对产业的进步也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及价值。我国是茶叶大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茶会展活动的发展也走上现代化道路,这不仅加速了我国茶叶经济产业化的步伐,同时也为我国茶叶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但需注意的是,茶叶会展经济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我国社会及茶叶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对茶叶会展活动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基于此,本文将全方位分析茶叶产业会展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茶叶行业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重大,然而近些年我省茶叶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劣势已经凸显出来。本文将从我省茶叶行业集中程度分析人手,探析我省茶叶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漳州市是福建省产茶历史悠久的地级市之一,茶叶产业在推动漳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漳州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茶叶企业竟争力不足的劣势明显,抑制产业发展瓶颈。本文将从漳州茶产业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漳州茶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刘静 《福建茶叶》2016,(9):54-55
中国是茶叶经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叶生产、制造、消费以及出口的主要国家,由茶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份额在我国总体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并非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推动而发展的,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的茶叶经济就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此,本文从丝绸之路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茶叶经济在丝绸之路上的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茶叶行业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重大.然而,近些年我省茶叶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劣势已经凸显出来.本文将从我省茶叶行业集中程度分析入手,探析我省茶叶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LC-MS分析普洱茶和茯砖茶与红茶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LC-MS分析方法,对普洱茶和茯砖茶进行分析与已鉴定的红茶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和茯砖茶具类似的UV图谱,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普洱茶和茯砖茶不同于红茶,不具有红茶图谱的特征,在380 nm处没有茶红素和茶黄素吸收峰的特征,也说明采用红茶的分析方法,不适合分析黑茶;虽然在UV图谱中看不到一些成分的吸收峰,但仍有微量存在,能用MS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鹤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和问题,阐述了推动鹤山茶业发展的一系列对策措施,以解决种植效益低、后续人才缺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多元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开拓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茶叶及茶饮料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茶叶贮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因素以及目前应用于茶叶及茶饮料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以概述,以期为茶叶的深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茶谜是三峡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有关茶的谜语和谜歌两部分内容。参与三峡茶谜活动,有助于考察三峡地区传统茶俗,从而加深人们对三峡茶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比较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以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遗传性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二者的药效作用;以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随机进行分组,连续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KKAy小鼠和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均能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但是不同的是普洱茶提取物在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方面要优于绿茶提取物,同时普洱茶提取物能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而绿茶提取物在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两种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PTP1B的抑制作用,发现普洱茶提取物对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8.0%,绿茶提取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18.
炒青绿茶加工中香气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拥军  施兆鹏 《茶叶科学》2001,21(2):124-129
采用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制过程中炒青绿茶香气的变化规律。在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 ,香气的组分逐渐增加 ,而其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杀青和干燥是绿茶香气形成的两个关键工序 ,杀青是绿茶香气的雏型阶段 ,而干燥是绿茶香气的成型阶段。炒青绿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 :反_2_已烯_1_醇、 1_辛烯_3_醇、辛醇、已醇、庚醛、壬醛、顺_3_己烯丁酸酯、顺_3_己烯己酸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香叶醇、橙花叔醇、雪松醇、α_法尼烯、水杨酸甲酯、顺茉莉酮、 2 6_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苯酚、吲哚等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