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试验以‘晋农一号’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Jinnong No.1’,简称LD)为材料,选用聚乙烯醇、高吸水性树脂、根瘤菌(Rhizobium)、硅藻土和膨润土对LD种子进行包衣(包衣剂与种子的质量比分别为1:1和2:1),研究不同配方种衣剂对LD的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LD的最适种衣剂配方。结果表明:包衣处理组幼苗的株高、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根瘤菌与种衣剂复合包衣处理组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提高,根瘤数和结瘤率显著提高(P<0.05);包衣处理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根瘤菌与种衣剂复合包衣处理组的丙二醛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其中,药种比为1:1时LD生长特性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提高。故LD种衣剂药种比的最佳配比为1:1,配方为:根瘤菌菌剂100 g·kg-1、黏着剂300 mL·kg-1、保水剂50 g·kg-1、硅藻土440 g·kg-1和膨润土110 g·kg-1。  相似文献   

2.
明确水磷供应对柳枝稷(Pancium virgatum L.)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S.)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可为黄土丘陵区二者混播草地建设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2种水分水平(充分供水和干旱处理),3个磷处理(0,0.05和0.1 g P2O5·kg-1干土)和5种组合比例[12:0(柳枝稷:达乌里胡枝子),8:4,6:6,4:8和0:12]下二者的生物量、WUE和种间关系。结果表明:二者混播相对总生物量(Relative yield total,RYT)为0.91~1.34;不论施磷与否,柳枝稷竞争攻击力系数(Aggressivity,A)和达乌里胡枝子相对竞争强度(Relative competition intensity,RCI)在干旱处理下显著低于充分供水(P<0.05);2种水分下,施磷(0.1 g·kg-1)显著降低柳枝稷A值,对达乌里胡枝子RCI无影响。干旱处理下,4:8比例(柳枝稷:达乌里胡枝子)下RYT最高且WUE较高,施磷显著提高混播总生物量和WUE,且0.05和0.1 g·kg-1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采用4:8比例并施磷0.05 g·kg-1可提高生物量和WUE。  相似文献   

3.
程映杰  李敏  朱慧森  岑慧芳  郭鹏 《草地学报》2022,30(10):2685-2691
香豆素是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产生的主要化感物质,为筛选适宜补播草地早熟禾草地的种子材料,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20,40,60,80,100 μg·mL-1)的香豆素处理'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Jinnong No. 1’)、'太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Taihang’)、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3个品种的草地早熟禾:'幸运星’(Poa pratensis 'Luckystar’)、'珠峰’(Poa pratensis 'Everest’)、'新歌莱德’(Poa pratensis 'Nuglade’)进行发芽试验,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指标,计算综合化感效应指数。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白羊草分别在20 μg·mL-1和40 μg·mL-1香豆素处理下,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受到化感促进作用最显著;随处理浓度升高,白羊草受化感抑制程度最轻,其次是达乌里胡枝子。结合天然草地中的共生情况,推测'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和'太行’白羊草适宜与草地早熟禾组合,在草地补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补播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凯元  黄臣  高鹏  梁银萍  韩玲娟  赵祥 《草地学报》2022,30(12):3241-3252
根瘤内生解磷菌具有促进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提高植物抗逆性等作用。本研究以‘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Jinnong NO.1’)为试验材料,采用“划线法”分离其根瘤内生菌,筛选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测定其解磷能力,并对其抗逆和促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根瘤中共分离出88株内生菌,其中11株具有解磷能力;TG41,TG43,TG47和TG68解有机磷量为0.73~1.29μg·mL-1,TG47和TG68解无机磷量为72.97和1.29μg·mL-1,为有效解磷菌;经鉴定,TG41和TG43为Bacillus zanthoxyli,TG47为Phyllobacterium zundukense,TG68为Pantoea agglomerans;TG41,TG43和TG68在盐浓度0.01%~9.00%和pH4~pH12条件下均可生长;4株菌不耐高温,TG47和TG68能在4℃生长;TG41,TG43和TG68能分泌铁载体和有机酸。综上,达乌里胡枝子根瘤中存在丰富的内生菌,部分具有解磷功能、抗逆和促生潜力,可用于研发适合黄土高原地区胡枝子建植的根瘤微生物复合菌剂。  相似文献   

5.
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吸水规律及吸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赵祥  张垚  董宽虎  杨武德 《草地学报》2008,16(3):220-226
试验选用5个地区的野生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Laxm.) Schindl.)及其对应的栽培种种子进行32 h的浸种处理,分别在2、4、6、8、10、12、14、16、18、22、26、32 h测定种子的吸水量来研究其发芽过程中的吸水规律,并运用动力学隔室理论建立吸水模型,为生产中需水量供应和理解种子吸水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是野生种还是栽培种,在萌发过程中吸水量同千粒重呈正相关;从种子的吸水变化趋势来看种子发芽时的吸水过程可以分为吸胀阶段(物理吸水阶段)和萌发阶段(胚的生长阶段);运用动力学隔室理论对其变量建立模型,确定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物理吸水阶段模型为单室模型:W=-e-5.7t×10-3,胚生长阶段模型亦为单室模型:W=1.4728+e-e-t×10-3,对模型值与观察值进行拟合度检验,物理吸水过程的拟合度R2=0.7256(P<0.01),胚芽生长过程的拟合度R2=0.9350(P<0.01).  相似文献   

6.
在原来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包衣配方研究基础上,选用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保水剂(SAP,高吸水性树脂)、填充材料(玉米秸秆粉)等包衣材料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药种比1:60的多菌灵可以有效解决种子萌发时发霉腐烂、失去种子活力的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有机砷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砷积累的影响及膨润土的钝化修复作用,试验以洁净土样为对照,设置两个砷暴露水平,并在砷暴露组添加不同水平的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0 mg·kg-1阿散酸暴露显著降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P<0.05),75 mg·kg-1和150 mg·kg-1阿散酸暴露显著降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P<0.05),同时,显著促进了砷在根部和地上部的积累(P<0.05)。添加膨润土能够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P<0.05),降低根部和地上部砷积累量(P<0.05),以添加量1.0%时紫花苜蓿砷积累量趋于稳定;钠基膨润土对砷污染的修复效果好于钙基膨润土。总之,有机砷暴露水平75mg·kg-1以上时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膨润土能够减少土壤砷向紫花苜蓿的迁移,降低其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大气氮沉降对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Bi)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 Ld)为优势种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添加处理(N0,0 kg ·hm-2·a-1;N25,25 kg ·hm-2·a-1;N75,75 kg ·hm-2·a-1),测定并分析了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株高、盖度、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物种多样性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氮添加处理下,Bi和Ld群落的总AGB显著提高;Bi群落中,氮添加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而显著提高白羊草的全氮含量和氮磷比;Ld群落中,氮添加显著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而显著降低达乌里胡枝子的全氮含量和氮磷比;相关性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与白羊草的盖度和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达乌里胡枝子的高度、盖度和AGB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氮添加促进了白羊草生长但抑制达乌里胡枝子,其群落优势种的AGB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褪黑素对植物苗期干旱胁迫的影响,本试验在干旱胁迫下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叶面施加了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 μmol·L-1)褪黑素,并测定了幼苗生长及叶片水分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干旱对照组相比,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的地上部鲜重、叶片鲜干比、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水分饱和亏(P<0.05),表明褪黑素可提高苗期达乌里胡枝子的抗旱性。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进一步发现,提高达乌里胡枝子幼苗抗旱性的外源褪黑素最佳浓度为100 μmol·L-1。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CO2浓度倍增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自然干旱胁迫的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人工气候培养箱控制不同CO2浓度(400μmol·mol-1(CK)和800μmol·mol-1(DCO2)),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每隔2d(共8次)测定幼苗生长特性和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CO2倍增缓解了干旱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同时促进其主根的生长;CO2倍增提高了干旱胁迫下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抑制了丙二醛合成,降低了相对电导率。综上所述,CO2倍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延缓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提高达乌里胡枝子幼苗对干旱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赵丽丽  王普昶  陈超  马林  陈莹 《草地学报》2015,23(1):120-124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0, -0.2, -0.4, -0.6, -0.8和-1.2 Mpa模拟干旱胁迫,以CaCl2浓度0, 5, 15, 30和50 mmol·L-1为外源钙离子梯度,研究干旱、外源钙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寻减缓干旱胁迫抑制二色胡枝子种子萌发的最佳外源钙施入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二色胡枝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正常水分条件下,中低浓度外源钙(< 30 mmol·L-1)对二色胡枝子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外源钙(50 mmol·L-1)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干旱胁迫下,随外源钙浓度增加,二色胡枝子种子4个萌发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外源钙浓度为15 mmol·L-1时,种子发芽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而当外源钙浓度在30~50 mmol·L-1时,二色胡枝子种子4个萌发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并且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下降趋势更明显.因此,在二色胡枝子生产利用中,对于中等干旱条件的地区,可以在播种前利用15 mmol·L-1的外源钙浸种,以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腾格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 Vas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种子硬实的影响,旨在明确牛枝子种子去除宿存萼片和破除硬实的方法。结果表明: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和浓硫酸处理12 min时,宿存萼片全部去除;所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硬实率(P<0.05);种子破皮机在处理9遍时,发芽率最高(66.33%),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浓硫酸处理20~30 min,发芽率最高在80.00%以上,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较高。综上所述,由于浓硫酸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中操作存在安全风险,而种子破皮机处理4遍可以完全去除宿存萼片,将种子处理9遍可以有效降低硬实率,发芽率可达60.00%以上,且操作方便和安全,易于规模化处理,建议在牛枝子种子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生活垃圾堆肥草皮基质中添加稀土和保水剂对高羊茅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浓度稀土和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从种子萌发来看,低浓度的硝酸镧和高浓度的硝酸铈作用相当.硝酸镧用量在0.2g·kg-1时效果最佳,高羊茅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9%、32.7%和34.5%.随着幼苗的生长,硝酸镧和硝酸铈各处理对高羊茅地上生物量及株高影响差异不明显.从叶绿素含量来看,硝酸铈高浓度下效果最好,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5.4%和14.3%.两种粒径保水剂对高羊茅萌发、地上生物量及根系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处理优于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种子萌发机理,探索促进其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其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控制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60℃蒸馏水浸泡种子24 h,-20℃、20℃低温变温处理96 h,80 mg·L-1赤霉素(GA3)水溶液浸泡种子24 h,均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且以80 mg·L-1 GA3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农用复合生物菌、复合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放线菌、EM菌和蒸馏水)浸种对PEG胁迫(水势依次为0.00、-0.05、-0.15、-0.30、-0.49和-0.73MPa)下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干旱胁迫(-0.05~-0.30MPa)下菌剂浸种可提高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根芽比、芽长、幼苗重及种子活力指数。随干旱胁迫增加,伊犁绢蒿种子发芽势、根长、芽长、根芽比、幼苗重呈先增后降趋势,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呈降低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干旱胁迫下地衣芽孢杆菌、EM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农用复合生物菌浸种能促进伊犁绢蒿种子萌发,而复合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具有抑制作用。总之,选用适宜的菌剂浸种可促进干旱胁迫下伊犁绢蒿种子的萌发生长,但这种作用仅限于水势为0.00~-0.30MPa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用NaCl和NaNO3处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以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深度播种研究其萌发率、萌发指数、相对盐害率、胚根和胚轴生长及解除胁迫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苦豆子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胚根、胚轴生长均呈下降趋势。低浓度NaCl和NaNO3(25~150 mmol·L-1)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浓度的NaCl和NaNO3(>200 mmol·L-1)显著抑制种子萌发。盐胁迫解除后,萌发率随着原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不同播种深度及土壤类型以1~3 cm沙土中生长较好,黑钙土、栗钙土次之,大于等于7 cm时则抑制其出苗。在同一深度条件下,出苗率表现为沙土>黑钙土>栗钙土。  相似文献   

17.
赵晓静  李秀璋  王萍  李春杰 《草地学报》2015,23(6):1272-1277
以带Epichloë内生真菌和不带Epichloë内生真菌的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为试验材料,在58±1℃和100%相对湿度条件下设置0,5,10,15,20,25,30和35 min人工老化时间,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活力变化以及内生真菌对种子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胚根长和活力指数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浸出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其老化生理反应变化明显有所减缓。研究认为,与未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相比,内生真菌可促进野大麦的发芽,促进芽长根长的生长,降低膜的损伤,减少浸出液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降低种子的劣变程度,延长种子贮藏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