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2):123-130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目前采用穷尽法建立的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感官术语集,对茶叶感官术语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与分类。它遵循感官术语的形成规律,是茶叶感官属性的客观表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语言特色。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茶叶感官术语"基元语素"概念。GB/T14487中包括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4种类型的基元语素,基元语素构成的术语称为单词(字)型术语,大多数组合术语都是这4种基元语素的排列组合,并可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从术语学角度看,目前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还有部分条目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4):474-483
通过基元语素的提取、整理、分类和定义,设定组合术语的构词规则,是完善感官术语的关键工作。本文在GB/T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础上共提炼出137个基元语素,包括外形、叶底48个,色泽17个,香气46个,滋味13个,程度13个,并对这些基元语素进行了英文和日文释义。基于对基元语素术语构成及语义的分析,结合茶叶感官审评实际经验,绘制完成中国茶叶颜色轮、滋味轮、香气轮及风味轮。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感官审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对影响感官审评的各项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邵淑宏 《茶叶》2018,(2):72-76
本文旨在探索茶叶感官审评体系中纳入"茶叶感官基础训练"模块,建立茶叶感官基础训练标准茶样库,解决茶叶感官审评中审评人员自我认知不足,初学者入门困难,过度依赖经验,缺少标准样,不利交流与传承等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了专业评茶师对品质感知认识的心理学基础及其一致性,从而肯定感官评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研究了我国和其他主要茶叶产销国家审评项目、因子的分类情况,提出感官评茶应分2大项目、评5个因子、比12个内容。通过对名茶、乌龙茶和花茶各因子的关联性的统计分析,得出香气和滋味均是对品质的直接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栩 《中国茶叶》2005,27(2):25-26
茶叶感官审评是在一定的环境、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的.在整个审评过程中,从审评环境、审评设备,到评茶员自身,有许多因素会对最终的审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审评结论出现偏差.充分了解产生审评误差的原因,有效控制审评误差,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审评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0,(11)
茶叶品名:祁门红茶茶样等级:特茗、特级、一级、二级茶样标准:DB34/T1086-2009祁门红茶茶叶简介: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在中外享有盛誉,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安徽祁门地区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曾有安绿之称。  相似文献   

8.
对中日感官审评茶叶方法与特点的比较和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中国与日本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与特点,指出了两国在感官审评茶叶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从而在名优茶的冲泡时间、评判茶叶质量各因子所占的比重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对中日感官审评茶叶方法与特点的比较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龚淑英  张琳浩 《茶叶》2002,28(3):159-161,169
本文比较了中国与日本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与特点,指出了两国在感官审评茶叶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从而在名优茶的冲泡时间,评判茶叶质量各因子所占的比重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10,(2)
本栏目依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建,已配有气相色谱(GC-2010)、液相色谱(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烘箱、分析天平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器材,已经能够进行感官审评实验及部分理化成份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依据GB/T 16861—1997《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和定量描述分析研究黄大茶的感官风味特征.由评价小组自由产生描述词,初步得到110个描述词,通过删除快感术语、定量术语、近义术语等,并结合M值法和相关性分析对描述词进行删减、合并,最终整理得到27个描述词汇,以嗅觉和味觉为一级...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粗老原料加工速红茶可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然而,其品质普遍存在茶叶香味淡薄、风味不显等缺陷。本文就红茶风味形成的物质基础,加工过程的物质转换,粗老原料的成分状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上述品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路,涉及风味成分的添加1乌龙茶原料和工艺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14.
珠兰花茶是我国传统大宗花茶之一,主产于安徽歙县,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17年,珠兰花茶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介绍了珠兰花茶的历史、产业发展沿革及制作技艺,供广大茶叶工作者及珠兰花茶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陈年白茶市场火热,但产品标准缺乏,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文章简述了陈年白茶感官审评的参考标准,从实际工作角度提出福建陈年白茶感官品质特征、存在的主要品质问题以及审评技巧,以期能进一步提升陈年白茶生产、贸易及评价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的黄酮醇类物质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杰  段玲靓  吴春燕  须海荣 《茶叶》2010,36(1):14-18
黄酮醇及其苷类是茶多酚中重要的组分,含量仅次于黄烷醇类,对茶叶感官品质、生理功能等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茶叶黄酮醇类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在茶树中的分布、含量及存在形态,并对黄酮醇类在茶叶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宁德市自2013年开始以高香型茶树品种制作花香白茶,获消费者青睐。文章通过分析宁德市第八届茶王赛上选送的花香白茶品质,总结出提高花香白茶品质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中国茶食品的市场现状、地域性、合理搭配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茶食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品牌,以及完善茶食品的合理搭配理论,促进茶食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