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及质量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探讨了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杨树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3×3)m×20m,(3×3)m×30m,(3×3)m×40m]小麦产量低于对照农田10%~15%、;林内小麦种子的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农田,分别增加了12%和22.1%,蛋白质提高幅度大于淀粉提高幅度。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为照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质量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油用牡丹-薄壳山核桃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筛选出同时兼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复合经营模式,以油用牡丹纯林为对照,连续2年对10种不同复合经营模式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BF3和BZ3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BF1具有最高的净收益率,BZ2和BZ3具有较高的净收入;BZ3兼备生态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桉树-药材复合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比CK模式,A1和A3的枯落物量分别增加了19.5%和30%;蓄积量分别增加了25.18 m3/hm2和36.39 m3/hm2;林分空气和土壤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有所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明显提高,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提高3.5%以上;地表径流降低9.2%以上。(2)A3和B3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药材净收益率分别为94.10%和185.16%;总净收益率分别是CK模式的102.2%和86.5%。(3)A3模式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评价和预测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我国毛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评价和预测研究的背景、特点、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可供利用的优势以及可能的研究策略和解决途径,为探索毛竹林在不同经营措施作用下长期立地生产力的评价和预测的理论及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赣榆丘陵地区茶-果-林间作模式与常规单种种植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试验和对比分析,总结筛选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最佳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可为当地复合林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泥质海岸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建立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辽宁省泥质海岸地区的新植林地或幼龄林间隙地,采用林农复合措施,以林作为屏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间种农作物,生产粮食食品(玉米、大豆等)、饲草(苜蓿、田菁等)、林产品(紫穗槐、柠条等)、经济作物(蓖麻、月见草等),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建立了多种林农复合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梳理和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认为现阶段对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定量分析的理论研究较少,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结果不够精确,且缺乏广泛适用性;缺乏区域的最优化模式研究;缺乏对林农复合经营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对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进行了展望: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实现系统全面的评估;大力开发计算机模型等;加强多学科之间深层次、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条桑适应性强,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条、叶、皮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发展条桑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1997 年度四川盆北山丘区遭遇的严重旱情,探讨了阆中市岳家沟流域农林复合系统内的水分亏缺及其与农经作物生物生产力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林带距离对林带+ 水稻复合模式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持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RW )是土壤抗旱性能的重要指标,土壤一定的肥效性有利于土壤抗旱性能的提高;在连续干旱40天后,系统内各农林复合模式土壤水分亏缺极为严重,并对花椒成活和生长、大春作物产量及产品的经济性状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花椒成活率为60.7% ~75.0% ,各大春作物相对减产幅度为玉米30.9% ,花生46.0% ,水稻28.9% ~62.2% ,棉花23.6% ~59.3% ,表现出整个系统综合抗旱能力较差;在水分亏缺之下,不同林带距离水稻生物生产力差异显著,并表现出林带对农作物的光胁地在一定范围内并不表现为负效益而相对具有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