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膜控释肥是通过包膜,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达到提高肥效的一类肥料。针对包膜控释肥的特点,需采用相应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控释肥是指通过各种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特征相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一类肥料。试验证明,控释肥在玉米、花生、小麦、果树、蔬菜、草坪、花卉等作物上施用均  相似文献   

3.
影响包膜肥养分释放的关键因素是包膜材料本身的特性.从目前国内外新型缓释/控释肥包膜材料无机和有机两大方面进行归类和总结,区分缓释与控释肥概念的不同,重点探讨可生物降解性,并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包膜控释肥指的是:通过包膜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类肥料。包膜控释肥一季作物可一次使用,省工省时。施用包膜控释肥可显著降低肥料氮素的挥发与淋失,大幅度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既节省了肥料资源,又极大地减少了施肥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包膜型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了包膜缓/控释肥料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冬小麦为试验作物,开展小麦专用腐植酸控释肥一次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普通小麦肥底+追)、对照CK2(普通小麦肥一次性底施)相比,在减氮或减肥16%的情况下,穗粒数平均增加0.4-2.6粒,千粒重平均增加0.8-2.5g,小麦增产6.1%-14.9%、增收1396.5-3018元/hm2;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品种有差异,但表现趋势高度一致。说明专用腐植酸控释掺混肥养分释放与小麦生长需求吻合度更高,有利于通过简化施肥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而目前广大农民普遍存在着乱施、滥施等施肥方法不当现象,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造成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缓控释肥料示范试验由农业部全国农技服务中心下达安排,通过在水稻、玉米、小麦作物上的示范试验,校验其在大田中的应用肥效和经济效益。通过对试验示范结果的总结,为水稻缓控释肥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业》2011,(9):18-18
作物:玉米 控释肥品种:高氮控释肥(28—5-9) 玉米是需月巴量大的作物,既要施足底肥,又要施好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在目标产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控释肥料,每亩施40kg,每包价格为180~200元,比传统肥料可减少10%,40%用量。与普通肥料相比,可以简化农业耕作,可降低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9.
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稻控释肥为载体,在珠海市开展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多点次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移栽前每667 m2一次性基施水稻控释肥40.0~42.5 kg,完全可以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施肥比较,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可减少氮、磷施用量12.2%和13.2%,平均每667 m2增产稻谷32.1 kg,增收节支78.4元。表明该技术在珠海市稻作区增产节肥效果好,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0.
<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相关科研人员与专家就已经开始研究针对中国土壤特点使用的高效肥料,其中,缓控释肥料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几十年的研发与推广过程中,缓控释肥料的品种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并针对土壤和作物需求对养分进行调整。通过提高对肥料养分释放速度的控制能力,达到作物种植高产、高效的目的。然而,我国的缓控释肥产品主要用于大田  相似文献   

11.
《广东农业科学》2005,(4):24-24
由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控释肥及其一次性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于7月6日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2.
核芯肥料、包膜厚度对控释肥养分释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核芯肥料、包膜厚度与包膜完整性、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关系,为控释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温静水培养方法,测定供试控释肥的肥效期,研究核芯肥料(均衡型(F1,15-15-15),高钾型(F2,13-10-21))和包膜厚度(110(C1),130(C2)g/m2)对包膜完整性、控释肥养分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相同包膜厚度、包膜材料和包膜工艺制造的均衡型控释肥初期溶出率明显低于高钾型控释肥。针对同一核芯、包膜厚度不同的控释肥而言,在包膜厚度为110~130g/m2时,随着包膜厚度的增加,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降低,肥效期延长。而在同一包膜厚度下,核芯肥料不同时,控释肥的养分释放模式不同,肥效期存在着明显差别。当包膜厚度为110g/m2时,均衡型控释肥(F1C1)和高钾型控释肥(F2C1)的肥效期相等,均为3.5个月;当包膜厚度为130g/m2时,均衡型控释肥(F1C2)的肥效期为9.5个月,高钾型控释肥(F2C2)的肥效期仅为6.5个月,即均衡型控释肥的控释效果明显优于高钾型控释肥。【结论】在一定包膜厚度下,采用表面圆润平整的均衡型核芯肥料有利于制造包膜完整、肥效期长的控释肥。  相似文献   

13.
包膜控释肥是通过包膜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类肥料。其原理是不同膜厚度、不同添加剂和不同肥料颗粒直径都直接影响到肥料养分从膜内到膜外的扩散释放速率,通过调整膜厚度、添加剂、不同粒径颗粒等的比例与组合,  相似文献   

14.
在桂林市应用"新农科"水稻控释肥进行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多点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一次性基施控释肥600~750 kg,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水稻品种本田期生长发育所需养分,且比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平均增产4.4%、增收629.63元、节约施肥成本112.50元,增收节支合计为742.13元,分别节省氮、磷、钾养分投入16.71%、58.70%和26.82%。说明该项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肥省工和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施肥原则 1.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一是要测土。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6.
在合浦县应用"新农科"水稻控释肥进行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多点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前每667m2一次性基施水稻控释肥42.0~50.0 kg,完全可以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要;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相比,采用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可减少氮、磷施用量18.6%和40.4%,每667 m2平均增产稻谷35.8 kg、增收节支87.4元。该技术在合浦县稻作区增产节肥效果好,技术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海南省定安县连续2年开展了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分次施肥相比,一次性施用控释肥能增加水稻株高,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秕粒率,平均增产9.1%,每667 m2增收节支75.7元,减少氮、磷养分用量12.0%、164.3%,说明该技术不仅省工省肥,而且具有稳定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缓控释肥在我国市场出现已经有好多年了,鲁西化工作为后来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避免了国内现有缓控释肥的弊端,使自己的缓控释肥后来居上。鲁西化工在研发自己的缓控释肥时,全面研究了目前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09,(3):77-77
2008年,根据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荐的配方生产的“金正大”缓控释肥及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荐的配方施肥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表明:水稻缓控释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增产8.8%。玉米“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平均增产11.89%,比测土施肥处理增产1.55%。花生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11.0%。缓控释肥比习惯施肥玉米平均亩增效益75元左右,水稻亩增效益60多元,花生亩新增效益174元。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水稻专用控释肥料,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膜厚度和添加抑制剂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规律和作物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包膜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速度要低于常规复合肥处理,8%膜厚度的处理要好于5%膜厚度的处理,添加抑制剂后,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要明显高于常规复合肥;8%膜厚度肥料的养分吸收量要高于5%膜厚度的肥料,能够满足作物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添加抑制剂后肥料氮素吸收量高于不加抑制剂的处理;在施等量纯养分肥料条件下,添加抑制剂和包膜结合对作物产量的提高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