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地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流行情况。从重庆大足等地区羊场采集18份临床疑似羊口疮病料,提取病料DNA,经PCR鉴定为ORFV阳性;将阳性病料做常规处理,接种羔羊睾丸细胞(LT),并盲传至5代,观察接毒LT细胞病变,将F5代细胞培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PCR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和TCID50测定。结果显示,经PCR检测,18份疑似羊口疮病料ORFV核酸阳性率为61.1%(11/18);大足株病料接种LT细胞36 h后,长梭型细胞变圆、融合、呈拉网状、皱缩,72 h后大部分细胞脱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浆中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且荧光绕核分布;F1至F5代细胞培养物经PCR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大小为1 137 bp;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19株ORFV B2L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其核苷酸同源性在97.9%~100%之间,与美国SA00分离株同源性达100%,且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测定F5代细胞培养物TCID50值为10-5.68/0.1 mL,在细胞中能稳定增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并获得1株ORFV,为后续ORFV研究提供了生物材料,同时为防控重庆地区的羊口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羊口疮病毒黑龙江省分离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大庆地区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Orf)的病原,本研究采用MDBK细胞培养途径从病羊的口唇部位的痂皮病料中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和IFA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Orf病毒,命名为OV/HLJ/04.其F1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显示,OV/HLJ/04与国内报道的山西株(HQ221964)的遗传关系密切,同源性达到98.2%.将该病毒分离株进行回归本动物试验,接种羔羊发生严重的羊口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内蒙古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的病原。[方法] 无菌采集疑似羊口疮病料7份,经剪碎、研磨、离心等处理后接种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goat skin fibroblasts,GSFs)培养;对分离到的病毒毒株进行电镜观察;利用B2L基因引物进行特异性PCR鉴定,对获得的B2L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份病料经GSFs培养48 h后出现明显病变,分离的病毒经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呈卵圆形,病毒粒子长220~250 nm,宽125~200 nm,符合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粒子的形态特征,并将其命名为NM-ORFV-1株、NM-ORFV-2株、NM-ORFV-3株。分离株经B2L基因PCR鉴定获得1 137 bp的扩增产物,与预期一致;系统发育树及同源性分析显示,NM-ORFV-2株与NM-ORFV-3株遗传关系密切,处于同一分支,且与ORFV KP336704(中国)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4%;NM-ORFV-1株与NM-ORFV-2株及NM-ORFV-3株处于不同分支,NM-ORFV-1株与NM-ORFV-2株的同源性为99.1%,与NM-ORFV-3株的同源性为99.0%,且与ORFV JQ904789(中国)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6%。[结论] 内蒙古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疑似羊口疮病例的病原是ORFV。  相似文献   

4.
羊口疮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兽医科技》2002,32(9):22-23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DBK传代细胞系对湖北通山县某羊场疑似羊口疮(Orf)的黑山羊病料进行分离,通过病毒理化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等方法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悬液接种MDBK细胞后出现细胞病变,接种病料的羊只出现典型的Orf症状,扩增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B2L基因,该毒株与台湾山羊株(EU935106.1、DQ904351.1)相似性最高(均为99%),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到一株ORFV,命名为ORFV/HB/09。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犊牛睾丸细胞、羔羊睾丸细胞、MDBK、BHK-21细胞对采自内蒙古赤峰的疑似羊口疮发病羊群的唇部痂皮组织进行接种传代,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透射电镜负染观察和PCR检测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参照GenBank中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059 (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对分离株的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多株参考毒株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经透射电镜负染观察到典型的副痘病毒粒子,与参考毒株序列相比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均为96%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ORFV,命名为OV/nm-hd。  相似文献   

7.
利用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对山东省威海市某奶山羊养殖场疑似羊口疮(Orf)山羊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观察、病毒滴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磨处理的病毒液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后盲传至第5代出现病变,测得第6代分离株病毒滴度为106.5 TCID50/mL。扩增羊口疮病毒特异性 B2L 基因,发现该毒株与34个羊口疮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包括福建株(KC588399.1、KC568398.1)。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羊口疮病毒山东威海株。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大浦发生的羊口疮病例进行了病毒的分离、鉴定及011基因和059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胚胎羊鼻甲细胞成功的分离到了羊口疮病毒GDDP株,扩增了GDDP株ORFV的011基因和059基因,该毒株的011基因和059基因与福建和新疆流行的毒株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能为这些流行毒株的重组毒株,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广东省羊口疮流行的复杂性。鉴于广东养羊业发展迅速,因此有必要开展更为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控广东省的羊口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MDBK细胞从青海省刚察县某藏羊养殖小区发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一株病毒,通过临床症状、PCR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法对该株病毒进行了鉴定,证实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QHGC01。参照Gen Bank中ORFV 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ORFV-QHGC01株F1L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F1L基因片段长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AF097215、AY040081、AY040082、AY040083、AY040084、AY040085、FJ808075、HQ221964、JQ271535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5.6%,96.1%,96.2%,97.5%,97.2%,96.5%,95.3%,98.3%。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ORFV-QHMH01分离株与参考毒株JQ271535的亲缘关系较近,这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F1L基因具有较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杨凌某羊场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杨凌地区羊口疮病毒野毒株,在某羊场采集具有典型羊口疮症状的病羊口唇部结痂并研磨,无菌过滤后取500μL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盲传4代,测定细胞病变的第5代病毒的滴度,用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病毒能够致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为107.66 TCID50/mL;扩增出了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片段,其大小分别为540bp和437bp,与用于设计引物的参考毒株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6.57%和96.43%,可确定为羊口疮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获得了羊口疮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11.
12.
为获得陕西榆林地区羊口疮病毒野毒株,以榆林地区某羊场疑似羊口疮(Orf)的山羊口唇部结痂为材料,将结痂研磨悬液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进行传代培养,通过特征性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研磨的病料悬液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后,盲传至第4代时产生细胞病变,测得病毒滴度为10~(7.66) TCID_(50)/mL。对分离毒株的B2L基因克隆测序、同源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与国内报道的多株羊口疮毒株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甘肃株(KC485343.1)福建株(KC568399.1)的同源性均达到99%。用纯化病毒液划痕接种2月龄羔羊后,在其唇部和腹股沟内侧出现丘疹和脓疱等ORFV感染的典型的羊口疮症状。表明成功获得了羊口疮病毒陕西榆林株。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牛肾(Madin-Darby bovine kidney,MDBK)细胞对上海市崇明区某羊场的痂皮病例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一株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SH-01。参考NCBI数据库中ORFV的保守基因B2L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接种病料悬液的MDBK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成功分离到毒株;经PCR扩增和测序,分离的毒株为ORFV,命名为ORFVSH-0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上海地区羊口疮病毒(ORF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变异情况,采集疑似ORFV感染的羔羊唇部结痂组织,应用PCR、MDBK细胞分离培养、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这2个分离毒株保护性抗原基因F1L、B2L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2株ORFV,将其分别命名为ORFV-F416、ORFV-F429。其中,2株分离株F1L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2%~99.4%,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99.4%,遗传进化树分析均显示2株均属于同一分支,且与福建株FJ-YX(KC568410)亲缘关系最近。但与相关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FIL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44~66位不存在核苷酸的缺失,表明上海流行株与FJ-YX株存在一定的变异。2株分离株B2L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7%~98.9%,且在遗传进化树上均与广西株GX-YB(JQ904793)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与中国疫苗株(JQ904789)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从上海地区分离得到的2个毒株与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ORFV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分离株的FIL基因和B2L基因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5.
青海祁连地区某规模化养殖场羊群疑似感染羊口疮,为准确鉴定此地羊口疮病原并对流行毒株进行遗传变异研究,采集疑似羊口疮病毒感染的羊唇部结痂组织并进行PCR鉴定,对鉴定的3株ORFV毒株的抗原基因B2L和F1L及毒力基因VIR和GIF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从病料中鉴定出3株ORFV,并分别命名为ORFV1/Ovis/QL/Qinghai/2021/China、ORFV2/Ovis/QL/Qinghai/2021/China和ORFV3/Ovis/QL/Qinghai/2021/China。经分析显示,ORFV1、ORFV2和ORFV3的B2L、F1L、VIR和GIF与数据库中ORFV参考株的相应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1%~97.27%和99.74%~97.35%、99.12%~95.41%和99.12%~92.69%、98.19%~95.29%和96.72%~91.26%、99.62%~95.21%和100.00%~93.96%。基于ORFV的4个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中国青海祁连ORFV毒株分别聚在中国株的进化分支上(B2L基因),印度毒株和中国毒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49-1353
为增强羊口疮病毒(ORFV)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羊口疮的防控等工作,本研究通过将毒株接种羊睾丸细胞进行增殖培养、病毒粒子的形态学观察、超薄切片观察、动物回归、B2L和VIR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等试验,对待检毒株(内蒙古分离株ORFV/nm-W)进行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分离株能够引起羊睾丸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病变开始出现和出现80%CPE的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和72h,病毒滴度TCID50为10-6.5。病毒粒子为椭圆形,在细胞质内增殖,接种毒株的羊只出现典型的CE症状。扩增后的产物经序列分析表明,ORFV/nm-W分离株的B2L基因和VIR基因与GenBank已发布毒株的该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8.8%,96.2~99.3%,且该分离株与中国陕西株和新疆株同源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足黑山羊口疮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羊口疮病毒的提纯及其囊膜亚单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羊口疮病毒的纯化程、病毒囊膜蛋白亚单位的分离和鉴定作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差速离心联用30—45%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羊口疮病毒的程序,具有操作简便、提纯度高、收获量大的优点,为纯化痘类病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中性无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与2-ME一起,可有效地裂解羊口疮病毒,其使用最适比例是去污剂缓冲液:病毒为1ml∶1mg,此去污剂缓冲液为0.01M Tris HCl、0.5M NaCl、1.5%Triton X-100 (pH7.8)。在同等条件下,中性无离子去污剂Triton X-100与NP-40可以互相替代;羊口疮病毒经SDS-PAGE分析,最少可泳动出28条多肽区带,其分子量范围在14—190K道尔顿之间,病毒囊膜蛋白亚单位由18条多肽区带组成,主要多肽区带的分子量为45.7、40.7、38.0和33.1K道尔顿,这些区带均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用病毒亚单位免疫羊只,能有效地激发机体产生抗全病毒抗体(免疫后14天血清平均ELISA单位数增高,21天达到高峰),而且还能诱导部分羊只发生细胞免疫反应(皮内迟发性变态反应阳性),证明这种亚单位制剂对羊只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初生胎羊鼻甲骨(Primary ovine fetal turbinate,OFTu)细胞从送检的疑似“口疮”症状的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用PCR检测、电镜负染观察及理化性质测定等方法对该分离株病毒进行鉴定,证实该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ff virus,ORFV),命名为(Orf virus Jilin-Nongan,ORFV JL-NA株).对ORFV JL-NA分离株Orf059(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ORFV JL-NA分离株Orf059(F1L)基因序列长为994 bp,编码329个氨基酸,与ORFV-D1701株、ORFV-Jilin株、ORFV-NZ2株、ORFV-20株、ORFV-7株、ORFV-C2株、ORFV-IA82株、ORFV-SA00株、ORFV-mi90株、ORFV-torino株、ORFV-Shanxi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4%、97.3%、99.1%、98.7%、99.0%、97.5%、98.4%、97.2%、97.4%、96.9%和96.8%.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ORFV JL-NA分离株与意大利ORFV-7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Orf059(F1L)基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底至2011年初,云南省普洱市放牧山羊发生以口唇、眼、鼻、乳房、肛门、外阴部出现丘疹、水疱,继而形成脓疱、痂皮及痂垢为特征的传染病,经PCR、SYBR Green I及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PCR扩增出1225bp预期大小的片段,SYBR GreenI及TaqMan real-timePCR均扩增出标准的S形曲线,并根据绝对定量标准曲线,计算出送检组织样品抽提DNA中羊口疮病毒含量为1.83241×107copies/μl,同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与NCBI GenBank中羊口疮病毒基因组(AY386264)ORFVgORF010基因的DNA序列符合率达99%(967/981bp),最终确诊引起此次山羊疫病流行的病原为羊口疮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