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13个中国樱桃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为浙江地区中国樱桃优良品种栽培提供依据。以葛家坞、大果短柄、短柄、南早红、朱砂红、朱红、红妃、云雾红、红缨一号、红绣珠、黑皮、黑珍珠、巴丹早红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中国樱桃主栽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果实色泽等特性,并进行果实风味、品质等方面的鉴定。研究发现品种风味、品质较好的品种,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可滴定酸含量在1%以下。通过综合评价发现黑皮、朱红、红樱一号、巴丹早红、红妃等在13个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浙江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可以有选择性的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2个优良品系及6个审定品种为材料,对果实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并基于以指标变异系数赋权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波罗蜜果实品质、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和评价波罗蜜优良品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平均单株产量等指标差异极显著;8个品系综合评价排名为:33号>324号>2号>327号>45号>408号>28号>20号。以果实大小评判,则大果类型324号产量较高,中果类型33号产量较高,2号品质、风味最优,45号次之,小果类型28号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3.
“鲁枣13号”是金丝小枣自然实生品种,为鲜食加工枣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果实短圆形,两端齐平,平均纵径2.20cm,横径2.30cm;平均单果重5.8g,最大果重7.5g:果实大小均匀,极整齐,果实橙红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细、疏松,汁液中多,风味酸甜,鲜食品质优良。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50%,总酸含量1.15%,维生索C含量6640.0mg/kg,可食率94.20%。因维生素C含量和总酸含量极高,而且果实大小整齐均匀,鲜枣适宜加工枣汁和枣酱等。  相似文献   

4.
探究不同大小刺梨的果实品质特征及重要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确定刺梨产品加工中原料鲜果的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以贵州6个县(区)种植的4~5年生‘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大小等级的果实重、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析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指标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大小的刺梨果实的品质特征差异明显,种子多、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低是刺梨大果的品质特征;中、小果的品质特征是种子少、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较低,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高。在每100g小型果的果肉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比大型果高276.67mg和1307.38mg。在刺梨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增加,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降低。果实大小与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不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刺梨的中、小型果实也是产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鲜果,在刺梨果实质量分级中不宜仅以果实大小作为判定质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桃设施栽培途径,以锦绣黄桃为对象,并以常规栽培为对照进行棚架栽培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从定植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开始,锦绣黄桃栽培栽培的冠幅、结果枝总量、中、短果枝比例、坐果率、稳果率、200g以上大果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栽培,4年折计每666.7m2累加产量、总收入、纯收入分别相当于常规栽培的1.75倍、1.71倍、1.69倍,但平均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等果实4个主要内在品质村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分析湖北秭归地区引进的夏橙优良品种的品质,以密耐、康倍尔、红夏橙、无籽和斯加哥斯等5个夏橙品种为试验材料,从果实外观品质、果实经济性状以及对果实品质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斯加哥斯夏橙果实大,且硬度最大,耐贮性极好,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偏低;密耐夏橙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较高,口感好,果实硬度适中;不同夏橙品种果实的硬度、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夏橙果实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中熟苹果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苹果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乔纳金’、‘金冠’和‘华红’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随着果实不断成熟,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不断降低,采收时期对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并无明显影响;‘乔纳金’、‘华红’在第三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而‘金冠’在第二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采收期与‘乔纳金’、‘金冠’、‘华红’果实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增加,果实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后期采摘苹果应按照品种特性,决定适宜采摘期。综合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等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确定‘乔纳金’、‘华红’苹果最佳采收期为9月30日左右,‘金冠’采收期为9月18~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晚熟柚类良种徐家白柚的适宜采收期和耐贮性,本试验对该品种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和贮藏100天和160天的果实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徐家白柚最佳采收时间为12月下旬,此时固酸比为15.18。徐家白柚果实贮藏100天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变化不大,失水率仅18.88%,好果率为100%,果面光滑,内质优,风味佳,商品性好;贮藏160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所下降,但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减少,Vc含量也有所下降,部份果实果肉有酒腐味,食用价值大大下降,好果率仅66%。  相似文献   

9.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1期《不同肥料种类对黄金梨果实内在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作者刘松忠等)报道,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黄金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不同种类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和腐熟动物废弃料处理当年和第2年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施用堆肥(对照);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城办事处马庙村日光温室栽培的五月火、早红珠、丹墨、曙光、早红2号、早红宝石油桃为试材,测定了果实的单果重、着色面积、果实干重的含糖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以及可溶性蛋白等品质指标,并对不同品种的果实综合品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奉黄1号’猕猴桃为江西本土选育的四倍体黄肉品种,其果实口感细腻、酸甜适中、果型均匀、抗溃疡病。为明确‘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横纵径、单果重、果实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发育呈双“S”规律变化,盛花后60 d内‘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是其快速生长期;果形指数于盛花后30 d即无明显变化,基本稳定在1.35;干物质含量坐果后持续上升,在盛花后135 d达最大值19.52%;可溶性固形物在果实发育前期保持较低的值,盛花后135d开始迅速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总体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最高,接着开始下降,在果实发育后期再上升,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期(盛花后15d)含量的81.29%;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前后变化大,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前后变化小。综合考虑,‘奉黄1号’猕猴桃于盛花后60 d内为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单果重形成的重要时期,盛花后155-160 d开始为适宜采收期。本研究为‘奉黄1号’猕猴桃制定科学的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南方主栽李品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李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8个李品种基本的品质性状(重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8个李品种的果实重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主要的可溶性糖。李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它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同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苹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19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PCI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 %和24.93 %,结果表明,果皮的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8个品种中芙蓉李的总酚、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树冠覆膜留树保鲜的沙糖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果实大小、留树保鲜时间对沙糖橘浮皮程度和果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大小和留树保鲜时间与浮皮程度显著正相关,即果实越大、留树保鲜时间越长,浮皮率越高、浮皮指数越大、浮皮程度越重;同一时期,不同大小级别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小果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大果,固酸比低于或显著低于大果;随留树保鲜时间的延长,2S、S、M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小幅上升趋势,L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小幅波动,无明显增减趋势,2L级大果达到最高值后呈小幅下降趋势;不同大小等级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的桑果其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氨基态氮含量存在差异 ,可作为评价桑果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经测试 :龙椹2号和龙椹3号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含量高出对照品种4个百分点 ;总酸的百分含量远低于对照品种 ;固酸比远大于对照品种 ;氨基态氮的含量小于对照品种.初步认为龙椹2号和龙椹3号桑果品质优于野生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5.
摘要:选择11个梨品种作为早酥梨的授粉品种,研究对早酥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的11个梨品种处理的座果率均高于69.90%,可满足早酥生产的要求。并通过测定单果重、果实偏斜、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V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以及果皮强度、果皮韧性、果肉脆性、果肉硬度、果肉细度等果实质地等指标,综合分析,认为丰水、库尔勒香梨、秋白梨和红香酥可作为早酥的适宜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GC-MS对3个柠檬品种和2个贵州地方特色宽皮柑橘(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牛肉红朱橘、朱红橘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可溶性糖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3种主要的可溶性糖在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中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倍、2.18倍和1.68倍。有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3个柠檬柠檬酸和奎宁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个宽皮柑橘的12.18倍和10.05倍。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橘品种的种质特征,且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鲜食黄桃金陵黄露为试材,研究不同透光率的纸袋对果实色泽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套袋处理增加了金陵黄露果皮的L值和b值,降低了a值,随着透光率的减少,果皮呈现深红、鲜红、黄红相间、黄色。其中1-KW(透光率25%)、1-KK(透光率20%)、1-LP (透光率0)3个套袋处理后果皮的L、a、b值与对照(不套袋)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套袋处理后降低了金陵黄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酸和Vc含量,其中1-LP处理后四个指标分别为10.3、9.42、0.45和8.77mg/100g,与对照达到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黄桃果实色泽与纸袋的透光率紧密相关,为定向生产不同色泽的黄桃提供了思路,同时建议果实套袋后相关加强肥水管理和进行采前除袋。  相似文献   

18.
以9年生“慈荠”杨梅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及土施硫酸钾和复混钾肥各处理,杨梅果实纵横径、果实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梅果实纵横径、鲜重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青苷和总糖、还原糖、葡萄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施复混钾肥较等量硫酸钾效果显著。其中,株土施复混钾肥1.5kg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青苷、总糖含量最高,提高杨梅果实品质效果好;叶面喷施0.4%复混钾肥杨梅果实固酸比、还原糖含量最高,其对提高果实的风味品质有重要作用,实际生产中,可二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丽园珍珠1号”是从冬枣和酸枣混合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优良鲜食酸枣新品种。2018年6月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2019年1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平,果皮薄,红色,果肉白绿色,汁液多,致密细脆,咀嚼无残渣,风味酸甜。平均单果重4.1 g,脆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1%,维生素C含量5.64 mg/g,可食率90.8%。风干果实可溶性糖含量54.4%,可滴定酸含量0.77%,核出仁率16.1%,千仁重28.95 g。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整湖北桃产区品种类型,提高黄桃果品质量,2016-2017年间引进5个黄桃优良品种‘黄金蜜1号’、‘中桃金阳’、‘中桃金蜜’、‘锦春’、‘锦花’在湖北武汉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经过5年的性状观察,5个黄桃新品种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等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且丰产稳产,适宜在湖北全省范围内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