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状病毒感染已造成多次全球大流行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动物冠状病毒病的普遍流行,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和宠物行业的发展。肠道菌群在人和动物健康维持、免疫机能调节及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冠状病毒感染显著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而肠道菌群在人和动物冠状病毒病的发生发展及宿主的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策略为冠状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冠状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制、冠状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关系、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防治冠状病毒病的新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肠道菌群与冠状病毒感染及冠状病毒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动物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温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等中都有相应的报道。极端温度主要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对宿主表型产生影响。目前,对于温度如何影响动物肠道菌群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本文针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及综述。探讨由环境温度引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宿主产热机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并开展研究,将为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调节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是动物机体的一个开放性管道,在动物出生后不久就会有正常菌群定植.呼吸道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该平衡被打破,则易引起正常菌群比例的失衡,导致动物发病.本文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道正常菌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广泛和深入地了解环境微生物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等成为可能。截至目前,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已经贯穿于宿主疾病、营养、代谢、调控、遗传、行为等多个方向。尽管如此,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属性,特别是其与宿主和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还不是十分清楚。文章从基因组、单基因和关联分析层面介绍了动物宿主遗传背景同肠道微生物间关系的研究进展,阐释了肠道微生物的数量性状特性及遗传力估计结果,并提出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为动物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养犬》2017,(1)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犬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肠道黏膜免疫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小型动物犬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及其对肠黏膜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是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动物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可以直接参与机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调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致病菌的侵袭。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人类医学领域,已发现肠道菌群与艾滋病、肝癌、肥胖症、严重发热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动物传染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近几年才成为热点。论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与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和动物传染病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淡水鱼种类繁多,淡水鱼肠道微生物在保持肠道健康、促使肠道发育、屏蔽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高营养物质吸收与利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以期为肠道微生物菌群在淡水鱼类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肠道菌群与动物体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同共生。维持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对动物健康至关重要。肠道菌群不仅影响动物对摄入营养物质的代谢,并且对消化道紊乱等相关疾病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从动物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对营养物质代谢、肠道菌群对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对动物健康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是日粮促进或调节宿主健康的桥梁。日粮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含量的关键因素,并且易于控制和改变。日粮中不同的营养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组成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有关碳水化合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较多,而脂肪酸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综述日粮中脂肪酸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今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以及脂肪酸调控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家禽肠道菌群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饲粮成分、日龄、益生菌、宿主等。本文就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239-1244
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定植着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肠道菌群与宿主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影响机体健康。病毒感染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肠道菌群或益生菌也会影响病毒的感染和疫苗的免疫效果。了解病毒与肠道菌群或益生菌的相互作用及肠道菌群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现主要从病毒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益生菌对病毒感染的影响和肠道菌群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马属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属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对其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盲肠中的微生物,它的数量和种类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文中主要论述了马属动物肠道微生物在机体的定殖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微生物对机体的主要作用,并对粗饲料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类胚系基因编码的Ⅰ型跨膜糖蛋白模式识别受体,其通过识别病原体,激活天然免疫,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免疫稳态和抗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LRs在功能上参与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抗原,架起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TLRs可激活相关信号分子,同时也可引起胞内炎性介质的转录和表达,募集促炎因子和共刺激分子,促进炎症反应,进而激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清除抗原异物。本文综述了TLRs的定义、结构及其在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时的免疫调控机制,为以后应用TLRs预防和诊断细菌性病原感染和病毒感染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肠道内拥有一个稳定、平衡的微生物菌群是动物获得最佳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某些饲料添加剂可以控制肠道微生物菌群,从而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类胚系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保守的分子相关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  相似文献   

19.
肠道寄生虫与菌群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