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杂交早稻汕优82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早稻汕优82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氨、磷、钾肥用量5项农艺措施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产量、净收入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争析了农艺措施对产量和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叶龄、密度和施氯量。5项农艺措施都会影响净收入。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和综合分析,其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是2.5~5.0叶移栽,每公顷插32万~36万丛,施N93~184kg、P2O5 77~141kg、K2O93~169kg,在这范围内施氮量以取中等水平,磷、钾肥以取低水平的产量、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明118的增产潜力,更好地促进新品种的推广,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明118进行移栽叶龄、插植密度、施N量、施P量、施K量等5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5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各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技术措施为:移植叶龄7.7~7.9叶,插植密度21.09万~22.59万丛/hm^2,N肥施用量168.49~176.7kg/hm^2,P2O5施用量84.26~90.64kg/hm^2,K2O施用量96.98~102.86kg/hm^2。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金优215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早稻金优2155进行密度、施N量和移栽叶龄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施N量2项措施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对产量的作用都达极显著水平。密度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施N量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负互作效应。综合一次项、二次项、互作项的作用,3项措施对产量的作用是叶龄>施N量>密度。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措施是:4.3~5.2叶移栽,每公顷插19.61万~26.13万丛,施纯N量140.1~182.6kg。据N、P、K、有机肥配施试验,增施N、P、K会不同程度增产,以N、P、K配施有利于高产。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会增加有效穗,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最优设计,对Ⅱ优明86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净收入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是:5.43~5.52叶移栽,每公顷插22.70~23.73万丛,施纯N量150.8~153.8kg。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Ⅱ优沈98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水稻Ⅱ优沈98进行插植密度、叶龄、施N肥量3项栽培技术措施试验,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的技术措施是:每亩插1.47万~1.75万丛,每亩施纯N10.3~12.9 kg,叶龄6.1~7.1叶移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特优70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和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数、干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但未达显著水平;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较低。通过以上分析结果,采用了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特优70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N量3项农艺措施的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叶龄和密度。经微机模拟筛选和综合分析,其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是3.0-5.5叶移栽,每公顷插25.5-33万丛,施N140-223kg。  相似文献   

7.
优质杂交早稻金优明100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最优设计,对优质早稻金优明100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净收入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都有影响。经计算机模拟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是:4.69—4.81叶移栽,每公顷插24.38—25.87万丛,施纯N量159.8—168.9kg。  相似文献   

8.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航1号进行秧苗4叶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移栽期、插植密度、施N量、施K量5项农艺措施进行研究。对Ⅱ优航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和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作用最大,每穗粒数、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较低。建立产量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多效唑浓度、移栽期、密度、施N量。并经微机模拟,其高产栽培[措施是:多效唑浓度为718.7~783.1mg/kg,移栽期为7月10—12日,每公顷插25.52~26.78万丛,施纯N166.8~176.5kg、KO122.4~134.1kg。  相似文献   

9.
苏保 《福建农业学报》2009,24(5):443-446
运用最优回归设计,对大穗型杂交稻京福1优527进行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4项栽培措施与产量、净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都有影响,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是每公顷插22万~32万丛,施肥量折算为N134.9~169.7kg、P2O542.0~71.3kg、K2O75.5~133.5kg。  相似文献   

10.
刘珠 《农学学报》2020,10(2):45-49
为了探讨弱感光杂交稻‘元丰优86’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对其进行密度、施N量和施K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施N量会延长全生育期;增加施K量会提高株高;提高密度会增加有效穗,增施K肥、N肥有效穗也会有所提高;提高密度和施N量都会减少每穗粒数;提高施N量结实率也会有所提高;对千粒重的影响微弱。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N量和施K量。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优化措施,每公顷插18.05万~24.56万丛,施K2O 64.3~116.7 kg,施纯N 76.9~137.9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