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蚕空胴病严重威胁着柞蚕生产的安全,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研制出一种防治柞蚕空胴病的新药蚕康宁。将蚕康宁与现行生产中应用的防治柞蚕空胴病的药剂保蚕宁3号和蚕得乐进行了抑菌和防病效果比较试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蚕康宁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47 mm,明显大于保蚕宁3号的25 mm和蚕得乐的24 mm。防治柞蚕空胴病试验结果表明,蚕康宁对柞蚕空胴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保蚕宁3号和蚕得乐,且对柞蚕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金山 《北方蚕业》2003,24(3):31-33
我国二化柞蚕区包括辽宁省和山东省、吉林省部分蚕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化柞蚕区由于年放两季柞蚕,放春蚕是为秋蚕生产种茧,放秋蚕才用于生产原料茧.所以,利用杂交种放秋蚕是使原料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由大气环境污染引发的蚕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柞蚕茧质量,制约了柞蚕生产的持续稳健发展。通过不同污染源分析及其致柞蚕中毒后的症状观察,并结合生产实际归纳总结了一些有效预防措施,以期把柞蚕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蚕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辽宁部分地区柞蚕脓病暴发的原因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兴宏 《北方蚕业》2006,27(1):26-27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该病在我省蚕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由该病造成的损失在20%左右,重的年份可达50%以上。自柞蚕卵面消毒技术在我省蚕区推广应用以后,柞蚕脓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蚕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柞蚕产茧量,笔者将传统的柞蚕养殖技术和现有的蚕业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出柞蚕稳产、高产、高效综合养殖技术,使齐齐哈尔市的柞蚕生产实现了持续、稳定、增产的局面,单产由900kg上升到1 111kg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增收效益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鲁山县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素有"柞蚕之乡"美称。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鲁山蚕业,柞坡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确定为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八十年代成立专业管理机构--蚕业局。其下设一个县蚕站、六个蚕区基层工作站和六个国营柞蚕  相似文献   

7.
赵云吉 《北方蚕业》2006,27(2):41-42
西丰县现有柞蚕场面积4万hm^2,每年放养柞蚕5000把左右,全省五家国有柞蚕母种繁育场,有三家在西丰,是我省柞蚕母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从柞蚕种繁育、原料茧生产、收购及绢纺、缫丝及深加工的柞蚕产业化链条。每年蚕业产业化收入1.3亿余元,每年安排就业7000余人。柞蚕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使这一主导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蚕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生态蚕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柞蚕、柞树病虫害是目前影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柞蚕产业发展。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整合有利资源,建立蚕业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适应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蚕业重大病虫害的整体预警防控能力和蚕业生产安全水平,可促进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柞蚕业生产过程中,小蚕期(1~3龄期)是柞蚕失苗率的高峰期,蚕苗损失率高达75%以上.因此,蚕期保护育新技术开发,提高保苗率十分重要.两年来我们应用塑料纱网罩把小蚕保护育技术开发获得成功,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此成果应用到柞蚕生产上,对于蚕期中防风灾、雹灾、通小风、避大风、防低温、防虫害、防鸟害和减少工时等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还具缓冲和调节蚕场内小气候,创造适合小蚕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等优越性,对于实现柞蚕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黑龙江省蚕业生产发展,以及以特色刺绣、柞蚕食用、果桑利用为代表的市场多元化利用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黑龙江省蚕业资源丰富、病虫害少、柞蚕茧质量好、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并针对黑龙江省蚕业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不稳定、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弘扬丝路精神,以改革与创新为引领,通过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稳固发展真丝特色刺绣文化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与新技术研发、建立柞蚕茧和柞蚕丝收储调节机制与加强市场营销,实现蚕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