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海岛大麻黄试验示范林植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岛沙质海岸木麻黄试验示范林的植被,在林外海前沿的低潮线至高潮线间是无植物的裸露沙地,紧邻高潮线的沙地堤外边缘,是耐盐的卤地菊,厚藤等植物。营造木麻黄试验林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2.4倍,植物的种类由少到多,由阳性向阴性,由耐旱向喜湿,由有刺向无刺发展,这些变化是立地质量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呈向温带蔓延的趋势,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生与天气有直接关系,与木麻黄树种、树龄关系密切,与立地环境也有关,并从病害检测、致病机理、抗性育种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综述了木麻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1992,19(4):87-90
<正> 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与粗枝木麻黄(Casuarina glauca)系木麻黄属的三个重要种类,也是我省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多年来国外对这三个树种(尤其是普通木麻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这些研究的部分结果编译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几种木麻黄单宁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几种木麻黄单宁含量与种类、年龄、部位、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8种木麻黄小枝总多酚含量排序为: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na)>山地木麻黄(C.junghuhniana)>山神木麻黄(C.collia)>短枝木麻黄(C.equisetifolia)>鸡冠木麻黄(C.cristata)>粗枝木麻黄(C.glauca)>肥木木麻黄(C.obesa)>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不同年龄木麻黄小枝总多酚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短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总多酚、可溶性单宁、蛋白质结合缩合单宁以及纤维素结合缩合单宁含量大体上以细根>树皮>小枝。随着离海岸带距离的增加,木麻黄小枝总多酚含量降低。木麻黄小枝蛋白质结合态缩合单宁含量非常低,而纤维素结合态缩合单宁含量较高,这可能与木麻黄鳞片叶退化为小枝,纤维素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特呈岛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野外植物调查与室内鉴定,特呈岛种子植物区系合计有种子植物112科393属556种,其中,木本植物有290种,草本有207种,藤本植物59种;本地野生种有343种,外来种213种。以热带性区系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主要为外来种类,区系具明显热带性质。优势建群植物种类组成的主要植被类型有潮间带红树林、沿岸木麻黄林、村落风水林、农田人工作物植被与草地。  相似文献   

6.
<正> 木麻黄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营造防护林和能源林的难以替代的先锋树种。本文对我省引种的主要三种木麻黄: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ali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粗枝木麻黄(C.glauca)的苗木的光合性状及光合性状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旨在为木麻黄林营造的种类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田间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方法、施用不同种类化肥及不同施肥数量对木麻黄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福建省东山县沿海风沙土木麻黄幼林人工施肥以:开放射沟长40×宽20×深20(cm)(A3)+45%硫酸钾复合肥(B3)+250g/株(C2)组合最好,1年生木麻黄幼林平均高生长量达6.1m、平均胸径生长量达4.2 cm。  相似文献   

8.
<正>木麻黄是木麻黄属树种的统称,原产澳洲及太平洋的一些热带岛屿,能在珊瑚礁上生长,有"世界植物的先锋"之称。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植物是常绿被子植物,作为一类经济植物,其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盐碱、耐贫瘠,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沙固土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城市,木麻黄属植物不仅在园林绿化、美化中应用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环境修复潜力,对部分重金属累积能力强、净化效果好。文中综述近年来木麻黄属植物重金属耐性及积累特性的相关研究,并提出木麻黄属植物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6个沿海防护林树种冻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海市6种平原防护林树种在最低温度降至-7℃时的受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按照冻害程度进行了分级。通过计算树种冻害指数,6种植物的冻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乌桕红叶石楠木麻黄舟山红楠华棕夹竹桃,夹竹桃基本无冻害发生;66.67%乌桕全部冻死,受冻害最严重。通过此次防护林树种冻害调查与分析,可为今后台州地区防护林植物种类选择、应用养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已经成为经营管理人工林的目标之一。以准格尔旗内砒砂岩区的10年生柠条林、沙棘林、山杏林、油松林、山杏柠条混交林5种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线调查法,结合室内数据分析,对6种人工林的林下草本层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类型人工林下共有草本植物35种,其中沙棘林草本层的物种数最多,为23种;山杏林下草本植物物种数最少,为15种;5种不同类型人工林下植被均以羊草为优势种。5种人工林下草本层平均盖度、生物量大小变化规律与物种数一致。山杏柠条混交林、沙棘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其他配置类型的人工林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潮位带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规律,探讨与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分布有关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无瓣海桑人工林为例,选择高潮带和中潮带无瓣海桑人工林以及低潮带光滩区域,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主要土壤理化指标,并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再进一步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和平均密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其中,在高潮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含盐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全磷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潮带无瓣海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密度和含量均高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土壤全氮、全磷含量、pH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最密切,这些指标可以用来预测无瓣海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发育阶段华山松林下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昆明西山幼林期和杆材林期两个不同发育阶段华山松林的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药用植物主要优势种组成不一,其重要值也不同;在灌木层,华山松幼龄林优势种为火把果,杆材林期优势种为小铁子,幼龄期草本层优势种为土牛膝,而杆材林期优势种为小铁子。就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而言,杆材林期灌木层物种数及香农-威纳指数分别比幼龄期的大,而杆材林期的均匀度指数却比幼龄期的小;杆材林期草本层的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别比幼龄期的大;表现出林下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寒地杨树纤维用材林新品种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适应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平原杨树优质速生纤维林新品种(系),有目的选配杂交组合,获得14个杂交种。初步选择种子饱满、种量大、杂种苗生长状况好的5个杂交组合,可望在试验林中继续选择抗性、速生、纤维含量高的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出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平原杨树纤维用材林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5.
印楝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种植在元谋不同年龄的印楝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和全世界分布为主。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调查样地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印楝林盖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说明盖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2)印楝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主要通过林荫,印楝盖度<40%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而当盖度>40%时,影响明显;(3)印楝林下植物生长好于对照,印楝枯枝落叶对林下植物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面积规模化的种植,桉树人工林结构过于简单,林下植物多样性低的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普洱地区桉树人工林与同等条件下的天然林植物种类进行比较,桉树人工林群落物种数量流失,多样性下降和外来物种的入侵,说明一旦种植桉树以后,原有的生态系统都完全改变了,单一栽培桉树树种通常都造成了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冀北山地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北山地木兰林管局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林隙与非林隙内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等指标的调查,研究林隙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隙内的植物种类、总株数、植物平均高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非林隙地,林隙促进了草本层的发育,提高了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林隙内与非林隙内的灌木种类组成、总株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很相近,林隙没有改变灌木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信宜市池洞镇和水口镇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了不同坡 位(上坡位和下坡位)和不同密度(低密度 1 350~1 700 株 /ha、高密度 1 950~2 475 株 /ha)桉树林个体生 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Simpson 优 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林生产力和林 下植被多样性,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和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上坡 位,但下坡位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低于上坡位;(2)密度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树高 和林分蓄积量,高密度桉树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低于低密度桉树林。总体而言,肥力条 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生长,产量更高,坡位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不同;高 密度(1 950~2 475 株 /ha)造林时,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存在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人工柏木纯林、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层片结构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表征的群落综合特征上,次生混交林与人工林具有很大差异.人工柏木纯林物种数量少,乔、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物种数量较多,乔、灌、草层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相似文献   

20.
Pedraza  R.A.  Williams-Linera  G. 《New Forests》2003,26(1):83-99
Four native tree species (Liquidambar styraciflua, Juglans pyriformis, Podocarpus matudae, and Carpinus caroliniana)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suitability in rehabilitating degraded areas of Mexican cloud forest. Plant survival and growth in height and diameter were determined in three mixed-experimental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histories; their performance was compared with two on-farm plantations started by landowners for forest restoration. Nearby forest fragments were controls for soil compaction. An experimental plantation with remnant trees had the highest plant survival (82%), height, basal diameter and relative growth rate. The plantation with the steepest slope had high plant survival (63%) and growth. The plantation characterized by dominance of grasses and compacted soils had the lowest survival (22%) and growth. On-farm plantations had good establishment of planted trees (5–10 species planted), and facilitated the recruitment of 9–11 woody species. Carpinus and Liquidambar appear to be suitable species for reforestation in all these areas. Podocarpus grew relatively slowly, although it performed well in two experimental sites. Juglans had high survival (76%) under the stressful conditions of the most adverse site, and therefore may be useful for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sites. Differences among species and sites strongly suggest that species success depends on plantation site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