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北黄土高原坡耕地生态退耕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陕西省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退耕县为例,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计算方法,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对坡耕地种树、种草、发展经济的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提高坡耕地退耕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面积广大的坡耕地在承载庞大人口、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合理的坡耕地开发利用也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退化。水土保持法相关条款构建了坡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制度框架,同时也对制度建设提出了要求。分析了坡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制度建设的现状,总结梳理了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坡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动坡耕地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陕北生态修复现状与对策——以榆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搞好该区生态修复工程,对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针对该地区生态修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修复提出了3条对策:一是遵循自然规律;二是要做好生态修复分区工作,因地制宜,合理营建生态结构;三是生态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生态退耕工程从1999年试点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政策体系本身缺陷和贯彻实施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目前我国退耕政策正处于面临质疑与挑战的关键时期,加快完善我国政策保障体系,对于确保生态退耕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最终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了内蒙古武川县作为案例,通过第一手资料研究退耕工程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套该政策持续顺利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在进行流域需水量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水资源赋存规律及合理利用方向,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提出了小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3种模式,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龙岗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从龙岗区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出发,按照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预测了未来龙岗区水资源需求,分析了龙岗水资源开发利用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产业调整、水源配置、水环境控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龙岗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晋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合理利用的研究:以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播种不易管理,往往因种子还未发芽,苗田就长满杂草并与种子争水、争阳光,造成种子不易发芽,种子甚至发霉,变质、腐烂。而采取砂床播种,但管理,发芽率高,出土整齐。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生态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不合理利用及覆被较差是根本症结所在.退耕还林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通过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对退耕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农、林、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1.6%.以草地类用地面积最广,占流域总面积的56.77%,其次为林地、农耕地,分别为19.6%和15.25%.流域上、中游梁峁顶及坡地绝大多数退耕成为未成林造林地,但仍保留有一定数量坡耕地.农耕地中的梯田面积占44.8%,坡耕地占42.4%,川坝地、川台地等占12.9%,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流域上中下游分布集中程度不同.上游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与全流域分布格局相似.流域中农业用地类和园地相对集中分布在中游,而流域中的林地相对地集中分布在下游.中游发育的平缓地形地貌有益于发展农业耕作和园地种植.而下游村庄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土地利用方向受城镇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影响,因而林地异常集中.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某乡镇为对象,开展了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秸秆利用状况、农民处理秸秆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收集利用量占秸秆产生总量的比例不足25%,50%以上农户产生的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普及不到位、作物收种时间重叠、效益驱动不足、秸秆利用机制不健全是秸秆禁烧和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从科技支撑、有效组织、政策引导、农机农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布设国土生态屏障是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最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分析工具,将其划分为5个限制级,并对该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限制性高值区集中在五条低山,低山之间的限制程度降低。整体看来,西北地区限制性高,向东南逐渐降低。构建了永川区生态屏障网络体系:主体由东北-西南走向的数列山地与山间、丘间的密集水网构成。南端则以长江干流为依托,构成水体生态屏障。最后以参评因子的空间态势为依据,将永川划分为2级6个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生态屏障建设提出具体布设方案,为中小尺度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屏障的建设提供了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价值研究现状概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燕  张洪  彭补拙 《土壤》2008,40(1):1-8
利用市场配置稀缺的耕地资源便需合理确定耕地的价值.由于耕地不仅有经济功能还有社会和生态环境功能,因此,只有全面测算包括耕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综合价值,才能相对完整地度量耕地价值.从已有研究成果看,耕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测算相对成熟,而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对耕地诸多生态环境功能中的一部分指标进行测量和价值估计,其余相当多的指标还难以测算,估算指标对应价值所用的方法主要是间接度量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更为完整的耕地综合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寻找为人们所认可的相对可靠的测算方法,尤其要加强耕地生态环境价值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非农流转时耕地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研究,以及将其与"绿色 GDP"核算研究相结合,以此服务于耕地资源的管理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部,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1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4.52%,面积大,范围广,集中分布在全区三大流域。在分析区域坡耕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坡耕地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对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凯  李新运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79-181,183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对济南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调查,按照全国二级分类系统建立判别标志,绘制了2000年和2004年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变化图。并简要分析了这4年间济南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安康市耕地土壤有效磷现状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的重要营养元素,土壤的供磷水平是决定磷肥肥效的主要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引人注目的是速效磷,测定方法比较成熟、应用广泛。第二次土壤普查迄今已20年,为了摸清土壤磷素的变化动态,对安康市1995~2003年耕地土壤有效磷化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呈上升趋势,严重缺磷土壤减少,但中高山地区土壤缺磷依然严重。分析了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现状及其变化原因,提出了施肥对策,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将重庆市永川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相应为四、五、五、六、七等,表明全区耕地土壤地力水平在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明晰了全区耕地生产潜能,为完善种植业区域划分,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通过土样检测汇总分析,查明自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永川区耕地土壤呈现酸化现象较重,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三级中等偏下的较低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下降、且处于三至四级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速效钾含量处于极度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重庆黔江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黔江区的耕地资源利用为具体研究对象,构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模型,对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通报》2015,(6):1299-1306
为分析甘肃省耕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以各县(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择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强度、耕地产出强度和耕地持续利用强度4个准则层、17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甘肃省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得分;然后,利用Arc Gis对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得分进行分级;最后利用Geo Da对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投入强度对耕地集约利用影响最大;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87个县(区)中处于集约利用较低水平的有51个;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大,嘉峪关市最高,合作市最低,嘉峪关市是合作市的45倍;耕地集约利用地域性特征明显,存在空间聚集现象,河西地区西部为耕地集约利用高值聚集区,陇中和甘南高原一带为低值聚集区。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武川县土地生产力及土地合理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区域地理特征出发,应用资源与资源生态科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力现状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气候方面着手,应用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法,估算了本县土地生产粮食及牧草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以及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基础上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和草场载畜量,从而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沟壑区利用苜蓿复耕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工业废弃地采用苜蓿进行复耕,测定不同种植方式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形态及胡敏酸的光学特性,比较分析认为:复耕利用苜蓿是恢复地力的有效途径,但苜蓿种植年限以10~15年内改种大田作物较佳。试验研究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黄绵土的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并促进了土壤的熟化;苜蓿地的腐殖质结合形态均为松结态>稳结态;苜蓿种植5~15年的3个阶段有机碳、腐殖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逐渐呈递增趋势,种植苜蓿的土壤HA/FA比值大于1;苜蓿种植年限在5~15年间,土壤胡敏酸向着分子量增大、芳化度提高、结构复杂的方向演化,而种植20年后,胡敏酸品质则向相反方向演化,并与撂荒地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