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覆盖不同厚度稻草(4、8 cm)以及加盖普通地膜和黑色地膜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不同厚度稻草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与覆盖稻草4 cm相比,覆盖稻草8 cm可提高单株结薯数和产量,降低绿薯率,但降低出苗率和株数,其他品质参数差异不明显;在覆盖稻草4 cm的基础上加盖薄膜具有提高单薯重和产量的作用,但在覆盖稻草8 cm的基础上加盖薄膜则对出苗不利,降低了出苗率和株数,降低产量;加盖地膜能显著降低绿薯率,其中黑色地膜的效果优于普通地膜。  相似文献   

2.
作物覆盖红壤果园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树盘覆盖材料对龙眼园的土壤温度、湿度及速效养分和pH值、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牛粪并养蚯蚓处理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温度较高的10月份覆盖生草处理的土壤表层温度较低;在温度较低12月份,秸秆覆盖和覆盖牛粪并养蚯蚓处理的土壤表层温度较高;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和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能显著提高酸性赤红壤的pH值;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也显著提高了龙眼产量和品质。从综合效应看,龙眼园树盘覆盖牛粪养蚯蚓处理显著好于其他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K326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覆盖相比,烟草生长前期采用地膜覆盖,旺长期揭膜培土后垄体覆盖稻草(前膜后草)覆盖方式可以增加根系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改善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使烟叶的叶面积增大,比叶重减小,单叶重增加;但地膜覆盖方式下烤烟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严重下降,烟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具有加速烤烟衰老死亡的效应。前膜后草覆盖方式烤后烟叶的产量、均价、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均高于其它处理,而且可以改善烟叶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银色地膜覆盖对苹果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红星苹果单叶的光-光合作用特征的测定和分析,了解了其光合量随光强变化的规律;在调查苹果树冠内辐照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银色地膜覆盖增加苹果树冠内辐照度,改善树冠的受光条件,从而增加树冠的光合量,提高苹果的单果重和总产量.此外,还观察到银膜覆盖使果实的品质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蚯蚓生长,增加土壤关键层次(0~20cm)关键时期(4~6月份)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低温时增温、高温时降温及降温时保温的综合动态调控效果,增加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有效缩短高温和干旱时间,改善茶叶品质,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增幅为39.04g/m2。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不同材料对山地果园中的桃树进行根盘覆盖,并对其气象效应及与桃子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桃树内膛的总辐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银膜覆盖增幅最大,其增加率约为24%;(2)覆盖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即使土壤的湿度和孔隙度比对照有所加大;(3)与对照相比,覆盖使果子的产量品质有所提高, 银膜覆盖最为显著。(4)各种覆盖措施,以银膜的气象效应最为显著,以覆草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8.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区稻草还田(NPK+S)、 稻草烧灰还田(NPK+SI)和稻草不还田(NPK)以及相对应的不施肥区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用等量氮、 磷、 钾养分条件下, NPK+S处理具有提高早稻分蘖数及成穗率、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 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显著作用,但对晚稻的作用不明显; 早稻NPK+S处理的产量较其他两个处理两年平均增幅为3.78%~8.77%, 晚稻随着稻草还田次数的增加,NPK+S与NPK+SI处理的产量趋于接近,但较NPK处理增产5.66%~7.32%。不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CK+S)处理对早、 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稻草烧灰还田(CK+SI)和稻草不还田(CK), 且其早、 晚稻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后两个处理。研究还发现,稻草还田能提高早、 晚稻的稻米食味品质,但降低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以及晚稻稻米的加工品质。以上结果说明,进行稻草全量还田对持续提高双季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宽窄膜覆盖栽培长绒棉增温保墒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揭示了宽膜覆盖栽培长绒棉相对窄膜和裸播的增温保墒效应随气候条件和棉花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长绒棉生育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陇东旱塬不同覆盖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对土壤温度及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露地平作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增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降温效应。地膜覆盖处理和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5.5%和13.3%。  相似文献   

11.
环保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34  
为了提高旱作农区降雨利用效率,并解决地膜覆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渭北旱塬进行了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玉米集雨种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较对照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有所提高,与液态膜及不覆盖处理(CK)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材料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相同,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率,并能增强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稳定性;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比对照(CK)分别提高了19.96%和19.6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2.08%和31.81%,均与对照(CK)呈显著性差异,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可见,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在土壤保水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且相互间没有明显差异,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地膜和秸秆覆盖是提高西北旱地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比较了两种覆盖方式在不同降雨年型的效果,为小麦高产、氮素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于2012—2020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御驾宫村旱地进行8年大田试验,试验期间有3个丰水年、1个平水年和4个干旱年。试验设无氮对照、常规播种、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共4个处理,其中3个施氮肥处理为施纯氮150 kg/hm2。调查了小麦产量、产量三要素、生物量、氮含量、吸氮量,计算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  【结果】  与常规播种相比,在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和8年平均值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产量分别提高9.9%和6.8%、15.0%和12.8%、16.3%和15.2%、13.0%和10.9%;穗数分别提高15.1%和10.9%、4.4%和13.2%、3.3%和8.7%、9.0%和10.4%;地上部吸氮量分别提高14.2%和15.4%、2.1%和5.8%、6.4%和8.5%、9.6%和11.5%;籽粒吸氮量分别提高7.0%和9.8%、4.0%和5.4%、6.5%和9.2%、6.4%和9.1%;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3.0%和24.9%、3.0%和8.1%、10.4%和14.0%、15.3%和18.2%;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0.4%和13.8%、25.1%和21.5%、34.5%和31.8%、26.2%和21.9%。与秸秆覆盖相比,8年试验期间全膜穴播产量提高0.9%~2.9%,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2.1%~5.9%;与全膜穴播相比,秸秆覆盖地上部吸氮量提高1.0%~3.6%,籽粒吸氮量提高1.4%~2.7%,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5%~4.9%;在丰水年,全膜穴播穗数比秸秆覆盖提高3.9%,在其它年型,全膜穴播穗数降低1.2%~7.8%。  【结论】  无论降雨多寡,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均有蓄水保墒,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效果;且全膜穴播与秸秆覆盖的效果相当。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建议尽可能使用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13.
水氮联合调控对小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水氮联合调控对小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水平与施氮量对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与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均随灌水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在低氮(0.1 g·kg~(-1))与中氮处理(0.2 g·kg~(-1))达到最大,且差异不显著。中水高氮(田间持水量的75%,0.3 g·kg~(-1))耦合能显著提高小油菜Vc含量;灌水、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可溶性糖与硝酸盐含量影响极显著;增加灌水能减轻高量氮肥对小油菜可溶性糖合成的抑制作用;不施氮处理硝酸盐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施氮处理,高水低氮(田间持水量的90%,0.1 g·kg~(-1))与中水(田间持水量的75%)下的各个施氮处理硝酸盐含量较低。降低施氮量,适当增加灌水能增加Vc、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积累。综合考虑小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中水低氮(田间持水量的75%,0.1 g·kg~(-1))为最佳水氮处理。  相似文献   

14.
干旱是影响陇东雨养区苹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覆盖保墒是保证该区苹果稳产丰产的重要措施。为了探寻适宜于陇东地区苹果园的覆盖保墒措施,于19年生‘长富2号’苹果园,采用覆盖麦草(WM)、覆盖细河沙(SM)、覆盖黑色地膜(FM)的地表连续3年(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覆盖处理,以清耕(CK)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果园环境及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6月干旱期,3年各覆盖处理0~1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均显著(P0.01)高于对照,且WM处理SM处理FM处理CK;覆盖第3年,从花芽膨大到果实采收,叶幕形成(幼果期)前0~500 cm土层WM处理和SM处理的耗水量显著(P0.01)低于CK,叶幕形成后则显著(P0.05)高于CK,但耗水总量略低于CK;FM处理在叶幕形成前后均显著(P0.01)高于CK。WM处理降低3—8月份5~25 cm各层土壤温度,而升高了9—11月份土温,但5~25 cm平均地温日变幅始终显著(P0.05)低于CK,同时近地表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SM处理对地温的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近地表气温而降低相对湿度;FM处理的地温及日变幅始终高于CK,近地表气温和相对湿度与CK接近。各种覆盖处理对苹果物候期均无明显影响。总体0~60 cm土层各种养分含量顺序为WM处理CKFM处理SM处理,且WM处理随年份增幅较大;FM处理0~20 cm土层与SM处理0~60 cm各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等养分随年份降低最明显,相应的全盐量(包括WM处理0~20 cm土层)均显著(P0.01)低于CK。各种覆盖处理增加了苹果树体枝条生长量,但对枝类组成影响都不大。各种覆盖处理增加了果实单果重及产量,均以WM处理显著(P0.05)高于CK。水分利用效率WM处理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陇东雨养区苹果园覆盖麦草效果较佳,长期覆沙和覆膜土壤须补充有机肥及其他养分,单一覆膜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选用不同小麦耕播复式作业机械,并以传统耕播机械及人工撒播种植为对照,进行不同机械化耕播模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2)与双轴分层切削施肥播种镇压开沟复式作业模式(模式1)的作业效率、植被覆盖率和出苗率高,越冬初期的幼苗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均较大,越冬苗体健壮度高,群体穗数与总粒数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大面积推广。其中模式2与模式1的作业效率比其他模式分别高0%~260%、100%~620%,2 a出苗率平均高6.77%~20.60%、6.13%~19.87%,2 a产量平均分别达9 894.38和9 689.64 kg/hm2,分别比其他模式高23.84%~42.90%、21.28%~39.94%,2 a经济效益平均分别比其他模式高51.54%~112.68%、46.94%~106.23%;模式2的播种深度较深,出苗均匀度不高,而模式1的露籽率相对较高;2BFG-10(6)230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4)的植被覆盖率高于模式3(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少免耕机条播模式)与模式6(传统浅旋耕整与人工撒播模式),出苗率与出苗均匀度高于模式3、模式5(传统机械施肥旋耕撒播模式)与模式6,露籽率少于模式5与模式6,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成熟期群体穗数、总粒数、产量与经济效益也均显著高于模式3、模式5与模式6,其中2 a产量平均高7.01%~15.39%,经济效益高14.23%~40.35%,也较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模式6由于大量使用人工,人工成本高于机械费用,虽播深适宜,但作业效率低,露籽率高,出苗均匀度差,幼苗单株分蘖数少,成熟期穗数少,穗型小,产量与经济效益最低,不适合小麦规模化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马铃薯地膜种植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营养阶段、生殖阶段不同地膜覆盖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供应强度比露地提高32.6%~64.0%,速效磷提高4.2%~59.4%,植株吸收量分别提高13.2%~48.3%和14.6%~38.2%;不同处理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营养阶段均高于生殖阶段,速效磷含量则相反。地膜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营养阶段比露地提高5.3%~31.6%,植株吸收量提高26.3%~31.0%;生殖阶段比露地分别提高1.9%~16.9%和4.4%~18.8%。耕层土壤中2阶段地膜比对照细菌分别增加30.0%、130.8%,放线菌分别增加19.7%、474.1%,霉菌分别增加12.5%、22.7%。一天中地膜处理耕层土壤温度均高于露地,上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营养阶段土壤温度递增而生殖阶段略呈递减,中午和下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2阶段土壤温度逐渐递减。地膜处理其块茎产量、地上茎叶产量、地下根产量均高于露地对照。在试验设计施肥范围内,地膜种植施肥水平高的土壤和植株养分、水分含量高,增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17.
黄涛  荣湘民  刘强  张玉平  谢桂先  彭建伟 《土壤》2010,42(6):915-919
为了寻找一种既能使作物高产、优质又环境友好的施肥模式,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洞庭湖地区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棒长、单株质量、百粒重、产量、粗蛋白含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玉米地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20%的沼肥和30%的堆肥2种施肥模式可显著改善春玉米农艺性状,分别使春玉米产量提高了69%和73%,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2%和3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了125%和117%,氮肥利用率较高,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还可减少玉米种植期间玉米地土壤总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25.1%和38.3%,从而减少了玉米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因此,这两种施肥模式可以在洞庭湖地区的春玉米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质补光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光质灯(蓝光、红光、UV-A、UV-B)对温室内黄瓜进行定时补光,研究不同补充光质对黄瓜果实Vc、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红光条件下黄瓜Vc含量较UV-A与蓝光高;各处理蛋白质含量顺序为蓝光>UV-A>UV-B>红光;蓝光照射下还原糖含量较红光、UV-A与UV-B高;日光温室内补充UV-A可明显地增加黄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育秧基质和水分管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适宜机插秧苗的培育方式,本文以杂交中灿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营养土旱育、营养土湿润育秧和淤泥水育秧等3种方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育秧方式对秧龄弹性、机插活棵及分蘖成穗的效应。结果表明:播后21 d,营养土旱育秧苗综合素质最好,营养土湿润育秧次之,淤泥水育秧的最差;与淤泥水育秧相比,营养土旱育秧及湿润育秧的秧苗发根力强,根冠比高,干物质积累能力强。其中旱育秧适栽秧龄为18~30 d,秧龄弹性最大。营养土旱育方式育秧能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群体颖花量,增加库容量,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旱育秧栽后缓苗期短、活棵快、发根力强、分蘖起步早,能较好破除本田生育前、中、后期的生长不平衡,有利于优良群体构建和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20.
1 果园覆草技术 覆草时间:果树覆草一般在春季整地施肥浇水基础上进行,也可在麦收后利用麦糠进行夏季覆盖.覆盖的物料种类包括各种杂草、麦秸、麦糠或稻草,铡成小段的玉米秸秆等.覆草数量:第一年用草量约15000~22500 kg/hm2,覆盖厚度15~20 cm,以后每年用量9000~12000 kg/hm2.覆草方法:覆草前先把果树树盘土壤扩穴深翻,整平后用草覆盖树盘.同时在果树根颈周围留出20 cm宽的空间,以防止夏天排捞和冬春火灾,覆盖后用少量土把草压实.为了防止初次覆盖后果树暂时缺氮,覆草前比常规多施尿素225~300 kg/hm2.覆盖3~4年后可把草翻入地下,同时进行新一轮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