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浪潮中,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东县致力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要针对当前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各种因素,采取多形式教育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及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亿万高素质的农民。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长期忽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的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必须下大力气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石家庄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式人才培训的窗口,为此,石家庄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兼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杨全岭研究员,针对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撰文论述了新阶段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对于相关部门实施农民培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关键;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塑造新型农民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塑造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存在的差距及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原因,提出了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发挥广大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关键和根本,是解决新农村建设所有问题的总根源.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农村环境和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培养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浅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莉 《福建农业》2006,(12):28-29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迈进,而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素质还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部确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构建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和谐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之举。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是农民世代生存、生活与生产的根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面貌自然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只有实现对农民素质的有效提升,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农民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将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程度,并将会对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与效益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联系性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荣华 《新农村》2007,(7):37-3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速度,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的目标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农民素质低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38-339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转化率低下,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规范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快速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支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审视,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较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和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应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并完善新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等三个方面作为突破口,紧紧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建设新农村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其农业生产的科学水平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贵州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祥 《甘肃农业》2008,(5):45-46
作者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作用。但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实现产业带动农民富裕,必将通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科技应用欠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民主、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科技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一、新型农民培训是搞好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就大多数农民而言,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更大. 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职业教育工程,大众媒体培训工程,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工程和农业信息化工程以及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程。贯彻实行该七项工程能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培训的意义及培训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返乡农民工素质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对建设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