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贵州贵阳(乌当)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在建的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乌当农业科技园区既是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园区,也是贵州省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针对该园区建设成效,从综合效益、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带动作用四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力求为贵州省正在开展的农业园区建设及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发布,为未来我国农业园区乃至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做好园区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农业科技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园区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与产业聚集等为主要特征,以高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成果应用与产业化为主要内  相似文献   

3.
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02年5月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共同批准的第二批1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为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分析了目前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谋划发展定位、依据实际确定发展原则、依靠科技谋划园区发展、打造特色亮点、积极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园区形象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状况、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背景与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需要重新定位政府企业管理职能,建立园区各组成主体间示范带动机制,创新园区投融资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可以对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特别是初创期国家农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孵化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园区发展的几种模式,并以苏南地区的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全面覆盖区域内的农业生产,为同类园区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02年5月,乌当区委、区政府经过战略思考提出,在贵州省科技厅、贵阳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以贵州省农科院为科技支撑单位,经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共同批准的第二批15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园区座落在贵阳市乌当区境内,距贵阳市中心区15km。园区管委会为了更好地把乌当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始终把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推动农业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瓜州县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包括建立固定园区、突出产业特色、加大投入等方面,以期为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与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我国农业园区经过起步和快速提升阶段之后,现在正处在急剧膨胀的发展阶段,但园区信息化系统工程尚未得到普遍应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信息化是园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讨论了我国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建设内容、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以期为农业园区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双柏县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取得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怎样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土著居民点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相结合;健全园区运行机制;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化解建设用地矛盾;形成园区建设合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从而加快双柏县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专业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益好、宽专业乃至宽学科、开放性强等特点和优势,具体操作实施过程包括参与园区管理、参与市场营销、参与培训农民及其它学科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分析了园区发展的理论支撑和经济要素,并简单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区域评价与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铖  夏春萍  蔡轶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8):1529-1536
[目的]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差异进行分析,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方法]以基础设施、应用与效益水平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布局进行归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因子,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测算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超效率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差异性.[结果]构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涵盖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应用和农业信息化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平均得分分别为0.516、-0.107和-0.402;不同地区各省(区、市)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东部地区中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得分1.251,西部地区中内蒙古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低,综合得分-0.686.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效益得出,上海市农业信息化综合得分0.495,但投入冗余最多,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建议]调整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拓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户信息化意识,推动农业生产、信息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园林景观要素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其具有区别于一般综合性公园的景观特征,通过对各景观特征的分析,得出地形、植物、建筑、道路、小品等景观要素在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将其分为动态景观要素和静态景观要素,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旨在得出景观要素在农业科技园区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各种类型的农业园区应运而生,并伴随一系列问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主要面临着功能定位和受众者需求两大设计问题,以及将高科技性、高生产性和地域文化性转化为审美性的景观美学需求。江苏银环太湖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以景观重构的视角切入设计:解读园区景观格局的功能重构、设计要素的重构以及文脉的延续与重构,实现园区景观设计中功能与美学的平衡,为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景观设计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助推东北黑土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东北乡村振兴,2019年6月28日,中国农学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新时代农业绿色科技发展论坛,汇聚院士专家智慧,研讨农业绿色科技发展的前沿热点和东北未来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方向,并提出专家建议。本次论坛呼吁要把黑土地保护放到与粮食生产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为农业绿色科技发展和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16种农业科技期刊连续10年的总被引频次和他引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表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林学院学报》、《福建农业学报》3种学术类期刊和《福建农业科技》、《福建林业科技》2种技术类期刊且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并对统计结果和统计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是“三高一新”,具有示范、带动和龙头作用。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应明确发展思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利用普赖斯理论和综合指数法对《现代农业科技》2005-2015年的作者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该刊的核心作者.对核心作者的研究主题、合作情况、地区分布、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进行了发文量、被引量、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综合分析被引量和发文量,可以科学地测评作者群;《现代农业科技》2005-2015年的核心作者有207位,绝大部分分布在该刊出版地的相邻省份;科研院所和技术单位是该刊最重要的核心作者来源机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观光农业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查了多个观光农业园和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观光农业园的功能和特点,将北京市的观光农业园主要分为观光采摘农园、农业科技园、休闲观光农园,并针对各观光农业园规划的现状,提出了在观光采摘农园规划时要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将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在农业科技园规划时要适度发展,发掘特色;在休闲观光农园规划时要与自然相协调,注意改善外部环境,注重整体效果,杜绝生态破坏,提倡节约型观光农业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