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敌力脱”防治香蕉叶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斑病是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普遍。叶斑病包括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褐缘灰纹病病原是香尾孢(Cercosporamusaezimm),灰纹病原为香蕉暗比抱[Cordanamusae(zimm)horn],煤纹病原为簇生长蠕泡[Heiminthosporlumtorulosum(syd)Ashbyl。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丛梗抱目,暗梗泡科。其病菌主要侵害香蕉的中、老龄叶片,后再向嫩叶及心叶发展,发病部位一般从叶缘开始,渐向中脉内延,也有的见于叶面,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整株叶片枯死。发病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始见新病斑,6月下旬7至下旬而多,传染迅速,8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市香蕉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重、对产量影响大的香蕉褐缘灰斑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及综防技术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病程度与气温雨量密切相关:1—4月属轻度发病,5月病情回升,6—7月进入发病盛期,8—10月达到发病高峰期.2、现有栽培的当家品种一台湾蕉和天宝蕉均属易感品种.3、防治上需采取农业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Mycoshaerella musicola Leaeh ex Mulder (Cercospora musaeZimm)引起的香蕉褐缘灰斑病,目前在向风群岛和其它几个主要生产香蕉的国家,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叙述了用香蕉褐缘灰斑病菌(Cercospora musae)的分生孢子检查其对杀菌剂的耐药性是一种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避免发生与其它Mycosphaerella spp的子囊孢子相混.到目前为止,向风群岛以5ppm苯来特还没有发现任何病菌产生耐药性.但在叶片上聚集的Mycosphaerella musea (Speg.)Syd,往往有耐药性.现在向风群岛正在推广杀真菌剂交替施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市香蕉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重,对产量影响大的香蕉褐缘灰斑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观察及综防技术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病程度与气温雨量密发相关;1-4月属轻度发病,5月病情回升,6-7月进入发病盛期,8-10月达到发病高峰期,2现有栽培的当家品种-台湾蕉和天宝蕉均属易感品种,3防治上需采取农业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以提高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的核酸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种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1个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菌株中,来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的10个菌株为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而白沙菌株既不是M.fijiensis,也不是M.musicola,其Mycosphaerella种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将这些菌株区别为2类,支持PCR鉴定结果。本研究的鉴定结果对指导海南综合治理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的实践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热带作物学报》2007,28(3):F0002
课题组长:谢艺贤副研究员。成员:张欣博士,蒲金基助研,漆艳香助研和张辉强实验师。研究方向:热带果树病害及对橡胶根病、橡胶棒孢霉落叶病等。研究工作:对香蕉枯萎病、黑星病、褐缘灰斑病、橡胶根病、棒孢霉落叶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到病原学、病原菌种群遗传学  相似文献   

7.
知识讲座第三讲大豆病虫害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在东北以大豆孢囊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危害较重,不仅影响大豆产量,而且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灰斑或咬成虫口豆,降低大豆品质。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紫斑病、褐纹病、轮纹病、根腐病、草地...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的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能单独引起香蕉嫩叶的坏死反应的4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菌株在PDA 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缓慢、呈圆形白色突起、分生孢子到棍棒形,有隔膜和明显孢痕。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的DNA-ITS序列,证实了目前引起海南省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斐济球腔菌Moslarerell.fijiensis。根据Genbank上的相关序列,设计了专门检测鉴定Mfirsis的特异性引物 PFijFl∶5'CCTTTGTGAACCACAACT3';PfijR1∶5'TCCGAAGCGAATTGAAAA3',可用于香蕉褐缘灰斑病M. fijisis的分子鉴定及其辅助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Banana Sigatoka Leaf Spot Diseas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受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病,10~11月危害达到高峰值;不同地理环境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东部地区(11.81)>中南部地区(10.40)>西部地区(7.94),但危害的基本规律是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先发病,且发病程度比高海拔地区严重,病情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香蕉叶斑病 (香蕉黄条叶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 )是香蕉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 ,在华南香蕉种植区广泛流行 ,受害面积常占片总面积的 2 0 - 4 0 %,严重时达80 %以上 ,严重影响蕉株的光合作用 ,产量大减 ,品质下降。本试验探讨 43%大生富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一、供试作物 ,防治对象和供试药剂1.供试作物 ,漳选一号香蕉 ( 99年4月 2 0日种植 )2 .防治对象 ;香蕉叶斑病3.供试药剂 :43%大生富悬浮剂 ,美国罗门哈斯生产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日本生产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河北辛集生产二、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 :1999年 …  相似文献   

11.
以22个试验点的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为材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6、7、8月的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9个气象因子对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作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的流行取决于7月份充沛的降雨和8月份相对较高的温度.如果出现7月份充沛的降雨和8月份相对较高的温度,大豆灰斑病将严重发生甚至流行.  相似文献   

12.
施用沼液对茶饼病和炭疽病田间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异常天气的频繁出现和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变,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和茶炭疽病(Gloeosporium theae sinensis Miyake)成为各茶区主要的病害。前者主要危害茶树嫩叶和新梢,花、果偶有发生。先在嫩叶上产生淡黄色或淡紫色水浸状病斑,而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最后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成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嫩梢发病时,常倾向一侧,病部畸形膨大,枝梢易枯萎。后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从叶缘与叶尖开始,最初出现暗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是水稻生育期间的主要病害之一 ,分布全国各稻作区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茎杆、穗部。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1 危害症状  苗瘟发生在三叶期前 ,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 ,上部变褐 ,卷缩而死。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 ,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 ,渐扩大为梭形斑 ,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 ,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 ,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这种病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八五○农场进行了大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根据二年试验结果,其防治效果为:大豆苗期根腐病54.9—75.6%,灰斑病61.4—75.2%、并兼治了褐纹病;大豆食心虫的虫食率下降到0.8—1.6%,并控制了潜根蝇、蚜虫与薊马的危害。在15.8万亩豆田上的综合防治实践证明,综合防治技术行之有效,经济效益显著,两年纯收入达83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15.
马淑梅 《大豆科学》2011,30(3):450-454
通过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监测,明确了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在各大豆产区出现频率最高,为50.5%,平均为40.1%;其次是7号,出现频率为35.9%,平均为26.2%.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6、10和11号生理小种,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18.8%、12.0%...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对大豆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主要介绍了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等,并提出对该病进行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花轮纹斑病成株期田间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棉花轮纹斑病成株期田间消长动态,在廊坊实验基地对不同品种(系)棉花轮纹斑病田间发病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棉花轮纹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棉花品种对轮纹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田间消长动态表现为:子叶期即开始出现,进入8月份后,病害发生加快,8月6日至9月6日病害迅速发展,9月26日病情指数达到最高峰,病害的发生具有普发性、爆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和灰斑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10个我国北方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大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大斑病和灰斑病存在不同的抗性差异。其中,对大斑病抗病的自交系有吉853、昌7-2、四-287和四-444;对灰斑病抗病的自交系有丹988。从大斑病和灰斑病发生时间看,两者均在玉米抽雄期以后发生,防治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地区3个不同地理方位上高、低海拔地区香蕉灰斑病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口地区香蕉灰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3~4月。随着温度升高,病害迅速发展,8月雨季高峰期发病率达到最大值,11月温度降低,病情回落;该病在常年保持高湿条件下的河口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主要受降雨量及温度的影响;不同地理方位上病害的危害情况呈现东部地区(DI=7.23)>中南部地区(DI=7.01)>西部地区(DI=6.13)的规律;同一地理方位高海拔地区的病害情况较低海拔地区稍重。  相似文献   

20.
<正> 恶苗病:有的病谷变成瘪粒,有的在谷粒内外颖缝合处产生一线状物,而在谷粒外表无症状。稻瘟病:谷粒上有椭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呈褐包或黑褐色,严重的谷粒于瘪变黑。护颖带病时呈灰色或黑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