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桩机割再生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适应再生稻头季低桩机割条件下再生季分蘖生育特性的变化,设置再生季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再生季分蘖消长、产量及其构成,研究了再生季氮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再生季经济施氮量为180 kg/hm2,采用早施促蘖肥,中期分次施用穗肥和粒肥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有效分蘖的萌发及其穗粒发育,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给再生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南省主栽早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材料,比较研究2种灌溉方式(淹水灌溉和间歇灌溉)下水稻头季与再生季的产量、土壤有效镉含量、各器官镉含量与积累量、镉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显著提高水稻生物量及产量,头季产量间歇灌溉比淹水灌溉高13.86%,再生季产量也以间歇灌溉处理略高;淹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水稻镉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头季与再生季糙米镉含量分别较间歇灌溉处理降低37.93%与43.90%,植株总镉积累量分别下降52.41%与53.40%。灌溉方式对头季与再生季镉转移系数影响规律不一致,头季镉转移系数淹水灌溉显著大于间歇灌溉,再生季表现相反。淹水灌溉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与水稻镉富集系数,头季与再生季成熟期淹水处理土壤有效镉含量相比间歇灌溉分别降低10.81%与16.92%。可见,淹水灌溉使水稻产量、糙米镉含量、土壤有效镉含量与镉富集系数降低,但头季与再生季降幅存在一定差异,产量降幅以头季稻较大,糙米镉含量与积累量、土壤有效镉含量降幅以再生季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头季高粱收获后,留桩高度对高粱再生季栽培的产量、生育期等的影响,于2002年进行了再生高粱留桩高度试验.  相似文献   

4.
喻志东 《种子科技》2000,18(5):293-293
再生制种是利用头季杂交稻制种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进行的制种。协优 6 4制种和再生制种总生育期短 ,能确保安全抽穗扬花 ,高产稳产。选择早秋易田块进行 ,既可保证再生制种成功 ,又可避免稻田抛荒。再生制种是前季制种的延续 ,前季制种是再生制种的基础 ,在管理上要兼前顾后 ,采取稳前保后的原则 ,既要有夺取前季高产的技术 ,又要有确保所留稻桩根系活力和休眠芽活力 ,营造再生制种高产的技术。1 前季制种几个相关技术1.1 播期安排 :为确保两季都能在有利的气候下安全抽穗扬花 ,根据我市的气象资料 ,我们把再生季的始穗期定在 8月 2 8日…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导致再生季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准两优608再生季单产5.27 t/hm~2,2季综合产量高达13.59 t/hm~2,可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皖稻119和新两优6号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再生季产量潜力大,可以作为该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研究表明,生产中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主攻大穗,并在维持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质量以实现再生季产量增加和获得2季综合高产。  相似文献   

6.
头季高粱收获后,留桩高度不同,高粱再生季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差异很大。本试验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高粱株高、茎粗、稳长、稳粒数、千粒重、稳粒重等经济性状和有效稳、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高粱收获后,蓄留再生高粱的最佳留桩高度为近地面顺l节。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再生制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投入少,效益高,是增种增收的一条新途径。1991年搞威优63再生制种试验10亩,全年平均每亩收获杂交种子315.45公斤(头季亩产210.56公斤,再生季亩产104.89公斤),亩纯收入达1546元。再生季制种省工,省种,经济效益高,亩纯收入达565元,能节约制种土地35%,效益十分显著。威优63再生制种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浅谈杂交中稻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文 《种子世界》2006,(12):30-33
简述了杂交中稻再生利用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肥资源,提出了选用再生力强的高产品种。高产稳产途径为地膜育秧适期早播,做到头季避开伏旱,再生季躲过低温,保证两季高产;施好促芽肥,保证休眠芽成活与早生快发;高留稻桩,保留倒二、三节蘖芽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讨有效降低再生稻头季机收对蓄留稻桩的碾压损伤,提高再生季产量和生产效益。通过收割机履带窄幅化改制及宽窄行配套栽插大区比较试验,调查分析了宽窄行栽插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的影响,验证了窄幅履带的减损效果。结果表明:相比等行距栽插,宽窄行栽插有效增加头季稻群体生物量、成穗率和产量;同时,宽窄行栽插有效降低履带对蓄留稻桩的碾压面积,减少机收碾压对再生季产量损失,实现增产增效。使用窄幅履带机收配套宽窄行栽插可实现两季总产量16309.22 kg/hm2,比对照增产2206.2 kg/hm2、增幅15.64%;宽窄行栽插实现再生季产量5897.87 kg/hm2,比对照增产807.41 kg/hm2、增幅15.86%;使用窄幅履带机收较宽履带减少再生季产量损失1288.16 kg/hm2,损失率下降了19.8%。该试验形成了相关的技术模式,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等特点,适合丘陵山区再生稻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再生季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稻新两优22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头季收割时设置40(高留茬,HS)、20(中留茬,MS)和5cm(低留茬,LS)3种留茬高度处理,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穗产量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留茬高度降低,2个品种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再生季HS处理产量(4.13t/hm2)比MS和LS处理分别高9.9%和16.3%。随留茬高度降低,再生季稻米碾磨品质显著下降,新两优223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黄华占,前者HS处理分别比MS和LS处理高26.8%和59.7%;随留茬高度降低,稻米外观品质显著提升,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再生季水稻主茎、叶片和新芽的氮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HS和MS处理的Pn显著高于LS处理。综上所述,根据品种特性,调节头季收割留茬高度,可促进水稻再生季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育种实践和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籼稻矮化育种的兴起使稻谷的产量增加了20% ̄30%,给水稻生产带来了第一次突破性飞跃;20世纪70年代三系杂交稻的问世使稻谷产量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使稻谷单产增加了20%,水稻品种矮秆化和籼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是现代水稻育种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本文主要论述了超级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超级稻育种研究的实践以及中国超级稻育种的前景;同时介绍了福建省超级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比如超级稻组合汕优明86,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的百亩超高产示范片,头季平均每公顷产量为12765.0kg,再生季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101.0kg,两季合计每公顷产量达19866.0kg。其中产量最高一丘(0.068hm2)头季每公顷产量856.9kg,再生季每公顷产量达12853.5kg,两季合计每公顷产量达21570.0kg,再生季单产刷新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12.
徐小兵 《中国种业》2016,(11):52-53
以湖北省黄冈市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两优6326为材料,对再生稻头季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2种方式进行对比。考察头季收割方式对再生季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的再生季每667m2的实际产量为325.92kg,人工收割的再生季的产量为382.5kg,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的减少56.58kg,减幅达14.8%;但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投入多190元,总收入少37.23元。由于机械碾压导致机械收割部分的再生稻不能成苗或发育较迟、不能正常抽穗而影响总体产量,同时对未碾压再生稻产生的边际效应弥补了机械收割的损失;机械收割的投入成本大幅降低,相对比较效益较高。采用头季机械收割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有光温条件的地区大面积蓄留再生稻,丰富了水稻轻简化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世富 《中国种业》2019,(10):83-84
为探索头季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8年在沙县夏茂镇引进超级杂交稻甬优1540作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种植,应用暗化处理技术工厂化育机插秧、头季机收、冬种紫云英、合理留桩高度、头季二次烤田、测土配方施肥、施催芽促苗肥、无人机施药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甬优1540头季、再生季全年平均产量15.65t/hm2,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好、再生能力强、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闽中丘陵地区中、低海拔地域作再生稻种植。分析甬优1540再生稻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早稻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施氮量、栽培密度、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对头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对再生季产量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对两季总产量差异显著。头季每公顷施纯N 150kg与栽培密度22.5~30万丛搭配和每公顷施纯N 195~240kg与栽培密度15~30万丛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再生栽培能获得两季高产。再生季有效穗与头季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袁珅  彭少兵 《作物学报》2022,(7):1822-1831
稻米镉(Cd)和砷(As)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但是,目前关于再生稻稻米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再生稻稻米Cd和As含量并比较稻米Cd和As含量在头季和再生季之间的差异。该研究于2016年在湖北省12个主要再生稻种植地区进行,在每个采样点选取3块有代表性的农民种植的再生稻田块,取样并测定头季和再生季稻米Cd和As元素的含量。与头季相比,再生季稻米Cd含量在5个采样点显著增加,在3个采样点显著降低,在其他4个采样点没有显著变化。与稻米Cd含量表现不同的是,再生季稻米As含量在12个采样点中均显著低于头季。在12个采样点中,再生季稻米As含量为68.6~147.4μg kg–1,比头季稻米As含量低36.5%~77.4%。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采样点中,再生季稻米As含量都低于国家规定的稻米As限量标准(GB2762-2012)。试验结果表明,在再生稻生产中不管是头季还是再生季都有可能出现稻米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因此关于品种、环境、栽培管理特别是水分管理及这些因素的互作效应对再生稻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我区单季制种光温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我区从1989年起,开展杂交水稻再生制种技术研究。1989年建瓯县种子公司在东峰镇首次进行了威优64再生制种试验获得了成功,2.3亩制种头季亩产139公斤,再生亩产106公斤。1990年地  相似文献   

18.
为解析再生稻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基础,本研究连续两年考察了以籼稻(Indica)‘明恢63’和粳稻(Japonica)‘02428’构建的双向导入系的头季和再生季的蒸煮食味品质。结果表明‘,明恢63’的头季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in the first season, FAC)和头季碱消值(alkali spread value in the first season, FASV)与‘02428’有显著差异,其再生季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in the ratoon season, RGC)与再生季碱消值(alkali spread value in the ratoon season, RASV)与‘02428’有显著差异,最终‘明恢63’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率(amylose content ratio,ACR)和碱消值变化率(alkali spread value ratio, ASVR)与‘02428’有显著差异。双向导入系的所有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同一性状在两季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结合双向导入系高密度基因型数据,共定位到30个影响再生稻蒸...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再生制种试验易祚昌,汤文辉,易小平,伍祚清,戴加立(湖南省武冈市农业局422400)湖南省武冈市连续多年进行杂交稻再生制种,一般制种产量1500kg/hm2左右,最高产量2640kg/hm2,再生种子F1较主季制种种子F1的发芽势、生长势、光合...  相似文献   

20.
旨在应用“三防两控”技术,实现再生稻病虫害轻简高效防治。试验设3个试验处理:“三防两控”防治处理、常规防治处理,CK(不施药),3次重复,调查不同防治处理下,再生稻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不同试验处理下再生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三防两控”防治处理效果最佳,对再生稻头季病虫害防效在90%以上,对再生季病虫害防效在7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防治。同时减少农药施药次数2次,减少65.0%固体剂型农药用量和46.23%液体剂型农药用量。“三防两控”防治处理下两季产量均是最高,头季产量较常规防治增产12.05%,再生季产量较常规防治增产56.37%,周年产量较常规防治增产21.14%,CK处理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及周年产量均是最低。“三防两控”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再生稻上的应用具有高产、高效、节本、省工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