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产资源     
950050 阿拉斯加湾北部浮游鱼类的昼夜垂直分布=Diel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ichthy-oplankton in the northern gulf of Alaska[刊,英]/Brodeur R D,Rugen W C//Fish.Bull..—1994,92(2).—223~235作者调查了1986年和1987年阿拉斯加湾北部科迪亚克岛近海深度分层拖曳的几种大量浮游鱼类分类群的昼夜垂直分布。大多  相似文献   

2.
闽东沿岸海域鱼类群聚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类组成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是反映生物群聚结构的重要特征值.目前种类多样性指数己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但在渔业上的应用则不多,起步也较其它领域晚.我国运用种类多样性指数对鱼类群聚结构特征的研究,最早见于六十年代费鸿年教授对广东鱼媪纳苗群聚的形态变化和南海北部(北部湾)底层鱼类群聚的研究.近十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已见的报道有南海北部大陆架、东海深海,浙江北部岛礁周围海域和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等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群聚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陆超华 《水产科技》1991,(5):7-9,11
为评估南海北部海域经济水产品的食用卫生质量和海区的环境质量;并为渔业环境政策和水产品重金属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资料,我站于1986年至1988年在南海北部海区,采集了有代表性经济鱼类36种,研究了鱼类中Cu、Pb、Zu、Cd、Cr和Ni的含量。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红石岩水库位于随州市北部,属小(一)型水库,总库容284m~3,可养殖水面600亩,平均水深7m,库底比较平坦。该库自1989年开始调整鱼种的放养结构,在放养鲢、鳙、草鱼的同时,增加了鲤、鳊、鲫等底层鱼类的投放比例,1989—1990两年共计投放鲤、鳊、鲫鱼种4807kg,并实行精养。至今80%的鲤、鳊鱼已达到商品鱼规格,但由于捕捞技术跟不上,到1991年7月底止仅起捕鲤、鳊、鲫鱼3000kg 余,严重影响了水库的养殖效益。为此,自1991年8月初开始,我们运用罾网捕鱼的原理,利用水库“赶捕”用的拦网及定置张网的盖网缝合制成大型敞口式网箱沉库,进行投饵  相似文献   

5.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2,(4):191-191
<正> 美国阿拉斯加渔猎部声称,1981年夏天有100多万尾孵化繁殖的大麻哈鱼返回图卡湾泻湖孵化站和邻近阿拉斯加渔场,创下库克湾孵化繁殖鱼类丰收的新纪录。这些鱼类是1980年放流的  相似文献   

6.
1991年美国阿拉斯加的狭鳕加工品产量已被统计出来。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渔业调查报告表明,1991年的鱼糜产量约为14万t,较1990年大幅度减产4万t,然而鳕鱼子的产量则达到21500t较上年增产了9000t左右。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大陆架底层鱼类资源密度概率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兴  李辉权 《水产学报》1987,11(2):159-166
本文把底层鱼类资源密度看成是海洋生态系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成份。应用柯尔莫哥洛夫假设拟合优度检验,系统分析了近两周年(二十三个月)共1,445网次的“南海北部大陆架底层鱼类资源调查”的综合渔获量资料。发现理论的对数正态分布完全符合观察的频率分布,二十三个月无一例外。因而,得出了该海域底层鱼类的渔获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这个初步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证了资源密度同样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这一发现,为研究该海域底层鱼类的数量分布提供了一个确当的随机性模型。  相似文献   

8.
1991年以来,我厂根据日本市场需求,开发了活海鳗出口。活海鳗属海鳗科,为近海性底层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属广温、广盐种类,系我国沿海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尤以浙、闽、粤三省沿海产量最多。它肉质细嫩,含脂量很高,为上等食用鱼类。浙江沿海的捕获期一般在7—10月份。捕捞方式有延绳钓、底  相似文献   

9.
小黄鱼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叫"黄花鱼",是渤海、黄海和东海产的经济鱼类之一.体型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椎骨28~30块.耳石较大.成鱼体长约20 cm.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为暖温性近海底层集群性洄游鱼类,为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黄鱼资源已经严重衰退.因此笔者2012年在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种苗中心内对小黄鱼人工繁育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炜程  汪振华  章守宇  林军  谭益国  李训猛  陈健渠 《水产学报》2024,47(1):019305-1-019305-16

为探究筏式贻贝养殖生境鱼类资源养护功能,于2020年9-12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生境(分表层区和底层区)及周边岩礁生境的鱼类进行了多网目组合刺网采样。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并结合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鱼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在2种生境中共采集鱼类55 种,隶属于10目34科47属,其中贻贝养殖生境采集到37种(底层和表层分别为29和20种);岩礁生境共采集到40种。在鱼类组成上,中国花鲈和鲻是贻贝养殖生境表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而黄姑鱼和褐菖鲉是贻贝养殖生境底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褐菖鲉同时也是岩礁生境的典型优势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贻贝养殖生境的总体鱼类多样性要高于岩礁生境,但尚不显著。多元分析显示,各月份2种生境中的鱼类群落格局均可分为3种类型,虽与养殖表层区、养殖底层区和岩礁区并非严格一致,但各群落间差异依然显著。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设施的存在吸引了众多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也为岩礁生境优势鱼类提供了额外的栖息环境,发挥了近似于浮鱼礁系统的资源养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岛礁海域海洋牧场目标种的选择和人工生境构建模式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秋季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秋季渔业生物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渔业资源优势种的组成随区域和时间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黄海北部和中部渔获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北部与南部、中部与南部的相似性较低;黄海渔获生物种类组成年间相似性较高,为65。进一步的单因子ANOSIM分析表明黄海底层鱼类群落不同区域和年间种类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黄海渔业生物多样性由北向南递减。与1985年相比,2000年鱼类群落长度谱表现出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围变小;主要优势种的长度组成也呈现小型化趋势。长度谱区域变化则是从北部向南部小个体数量增多,大个体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杨吝 《水产科技》1994,(3):31-3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拖网渔具在捕鱼过程中对象鱼种的行动情况,1987—1989年日本水产厅开始了一项以中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的中层和底层拖网技术开发性试验,先后使用安装在拖网的不同部位的水下摄影机和自动录像机,在海上摄录了中层和底层拖网捕鱼过程中的鱼类行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筏式贻贝养殖生境鱼类资源养护功能,于2020年9-12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生境(分表层区和底层区)及周边岩礁生境的鱼类进行了多网目组合刺网采样。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并结合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鱼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在2种生境中共采集鱼类55 种,隶属于10目34科47属,其中贻贝养殖生境采集到37种(底层和表层分别为29和20种);岩礁生境共采集到40种。在鱼类组成上,中国花鲈和鲻是贻贝养殖生境表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而黄姑鱼和褐菖鲉是贻贝养殖生境底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褐菖鲉同时也是岩礁生境的典型优势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贻贝养殖生境的总体鱼类多样性要高于岩礁生境,但尚不显著。多元分析显示,各月份2种生境中的鱼类群落格局均可分为3种类型,虽与养殖表层区、养殖底层区和岩礁区并非严格一致,但各群落间差异依然显著。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设施的存在吸引了众多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也为岩礁生境优势鱼类提供了额外的栖息环境,发挥了近似于浮鱼礁系统的资源养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岛礁海域海洋牧场目标种的选择和人工生境构建模式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群聚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群聚特征值的时间和区域变化结果。其中S、H_((I))、H_((B))、J_((I))、J_((B))和d值随着月令推移逐月上升;而C_((I))和C_((B))则呈相反的趋势。但其区域差别(闽江口以南和以北)不明显。本海域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_((B)))低于南海北部大陆架和东海深海等海域而与福建省其它类似的沿岸海域很相近。经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J_((B))与J_((I))两者相关不显著;而H_((B))与H_((I))、C_((B))与C_((I))呈极显著相关。鱼类群聚结构特征的研究是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等均有重要意义。我国在鱼类群聚结构方面的研究,已见报道的有广东鱼塭纳苗群聚、北部湾底层鱼类群聚、南海北部大陆架、浙江北部岛礁周围海域、东海深海和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群聚的研究,本文报道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鱼类群聚结构几个特征值的时间、空间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群聚诸特征值与环境因子和优势种的关系,供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以及鱼类生态学研究等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种深水网箱养殖鱼类行为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常文 《水产学报》2006,30(4):481-488
运用鱼类生态学、鱼类行为学以及水产养殖学研究方法,对几种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行为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干露的耐受力强弱依次为黑鲷、真鲷、鲈鱼、美国红鱼和大黄鱼;大黄鱼分布于中下层网箱边缘、集群、不争斗,美国红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集群、争斗激烈,鲈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较少集群、争斗激烈,真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黑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摄食节律明显,与潮水涨落有关,在接近早晨、傍晚的平潮或停潮时间内形成两个摄食高峰;对饵料具有选择性,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不同投饵方式对鱼类摄食强度有影响,对饥饿的耐受力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增强;7-8月份日平均摄食率最高,2月份最低,鱼类的摄食率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昼夜活动习性不明显,流急时分布于网箱底部或下游网箱边缘,流缓时活动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抗风、浪、流能力强弱依次为美国红鱼、鲈鱼、大黄鱼、黑鲷、真鲷。  相似文献   

16.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物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年和1992年6月~7月的调查,描述了黄海北部近岸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的分布,鱼类和幼对虾的食性,分析了各种生物的竞食关系。估算了体长3 cm 幼对虾的生态容量为14.7亿尾。  相似文献   

17.
西太公鱼为集群性强的亚冷水性中上层小型淡水经济鱼类。1987年3月昆明市水产部门由辽宁省丹东市日城县土门子水库移植公鱼发眼卵750万粒,分别投放昆明市晋宁县大河水库、安宁县日子庄水库、路南县日湖水库。仅2年的时间,3座水库先后形成了产量。大河水库最先形成产量,1989年捕获量近1000kg,1990年大河、日子庄两座水库共捕获公鱼4000kg,1991年三座水库总产量为  相似文献   

18.
西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海域鱼类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礁广泛分布的鱼类只有33种,各礁区之间种类的相似度不超过41%,因此,种类多样性高和相似度低是该区域鱼类区系的2个主要特征。与南沙岛礁(1998~1999)延绳钓、刺网和手钓以及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1991)、南海北部海域等底拖网鱼类相比较,物种相似度分别为34.0%、5.1%和6.8%。  相似文献   

19.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钱塘江水系兰溪段的鱼类资源进行逐季度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ABC曲线和捕获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5目13科44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7.8%);优势种为鲤鱼和似鳊;生态类型以中小型、杂食性、底层性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16年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2017年这3个指数除9月份最小外,其他月份变化差异不显著;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但处于稳定状态;鱼类资源严重小型化。  相似文献   

20.
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圣法 《水产学报》2004,28(4):384-392
利用1997-2000年东海北部(29°30′~33°00′N,122°30′~128°00′E)四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选取生物量占总生物量90%的前27种鱼类,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法,研究了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东海北部鱼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群聚类型,即近海群聚、较深海域群聚和外海群聚。近海群聚的主要种类有凤鲚(Coilia myst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较深海域群聚的主要种类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鳄齿鱼(Champsodon capensis)、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等;而竹(竹夹)鱼(Trachurus japonicus)、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黄鲷(Taius tumifrons)、水珍鱼(Argentina kgoshimae)、日本海鲂(Zeus fober)、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remtrionalis)等为外海群聚的主要种类。同时分析了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等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聚的关系,表明影响鱼类群聚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深、底层盐度。不同群聚间的种类分布是重叠交错的,并没有明显的群聚边界,但密集分布海域各异,不同群聚的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种类组成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