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者于1985年4~11月刘山东省鼠体螨类进行了调查,对鼠体寄生螨的种别性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鼠螨有特异性寄生现象,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种别性.种别性与宿主的种类、个体和寄生螨的种类、活动性有关.耶厉螨是黑线姬鼠的专一性寄生螨(Obligatory Parasitic Mite);土尔克斯坦厉螨和高山真棒恙螨是社鼠的专一性寄生螨;三角血厉螨、单阳厉螨、兵广厉螨、鼷鼠赫刺螨和仓鼠赫刺螨和小盾纤恙螨是大仓鼠的专一性寄生螨;毒厉螨是褐家鼠的专一性寄生螨;矮肛厉螨、鼩鼱赫刺螨、埋(土甲)异肢螨、东方真厉螨、格血厉螨和厩真厉螨对宿主的寄生专一性不强;黑线仓鼠没有明显的专一性寄生螨.  相似文献   

2.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相似文献   

3.
许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17-9018,9023
[目的]研究蠊螯螨不同螨态和蠊螯螨雌成螨对不同螨态番茄刺皮瘿螨的捕食能力,为有效应用蠊螯螨控制番茄刺皮瘿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在饲养小室内测定蠊螯螨的第2若螨、雄成螨和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若螨的捕食能力和蠊螯螨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能力。[结果]在T=(25±0.5)℃、RH=70%±5%的条件下,蠊螯螨的第2若螨、雄成螨和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若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为HollingⅢ型,攻击系数分别为0.241 6、0.357 1、0.509 6,处理时间分别为0.064 5、0.036 7、0.014 1,均以蠊螯螨的雌成螨攻击系数最大,处理时间最短;蠊螯螨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也均为HollingⅢ型,攻击系数分别为0.357 3、0.509 6、0.204 1,处理时间分别为0.011 6、0.014 1、0.087 6。[结论]蠊螯螨雌成螨对番茄刺皮瘿螨若螨的捕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对广东地区香蕉园的螨类调查发现,香蕉螨类有2目9科17属28种;香蕉树上共有益螨14种,害螨14种.其中,叶螨科的冰草叶螨、直小爪螨,植绥螨科的武夷钝绥螨、长囊钝绥螨、都安印小绥螨,长须螨科的细毛神蕊螨,为广东新记录;大赤螨科的柳大赤螨是中国新记录.香蕉上螨类出现的高峰期是在9、10月份,6月及11月份次之,其余各月较少.香蕉益害螨比例最高发生在2、3月份及7、8月份,高低温抑制害螨种群数量增长;益害螨比例最低是出现在9、10、11月份,其次是5、6月份.无论从属还是从种的水平看,叶螨科、植绥螨科均为优势类群.香蕉园螨类绝大多数的科级类群是寡属及寡种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省东部不同生态区农林作物上的叶螨种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叶螨科的种类有6属15种,甘肃省新记录5种.其中叶螨属5种、始叶螨属4种、苔螨属和全爪螨属各2种、岩螨属和小爪螨属仅1种.在陇东地区不同生态区域中,分布普遍、为害严重的优势种是二斑叶螨、山楂叶螨、麦岩螨和苹果全爪螨.分布较普遍,局部为害较重的是截形叶螨、杨始叶螨、苜蓿苔螨和榆全爪螨等.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 herbicolus(Chant)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控制能力,在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85±5)%、光照L∶D=16 h∶8 h的条件下测定草栖钝绥螨雌成螨对侧多食跗线螨各种螨态的选择捕食作用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草栖钝绥螨对侧多食跗线螨的雌成螨、幼螨、卵和若螨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1.53、1.18、0.86及0.42,对雌成螨和幼螨表现出嗜食性,对卵和若螨表现出非嗜食性;草栖钝绥螨雌成螨对侧多食跗线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对侧多食跗线螨幼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其次为成螨、卵和若螨,捕食能力a/Th值分别为65.0430、56.8499、45.4918、23.3043;对幼螨、成螨、卵、若螨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09.8901、90.0901、54.6448、24.3902。研究表明,草栖钝绥螨可作为侧多食跗线螨的生防天敌。  相似文献   

7.
荔枝螨类的标本采集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荔枝螨类有2目11科23属40种,其中叶螨科的冰草叶螨、竹裂爪螨,细须螨科的刘氏短须螨,长须螨科的细毛神蕊螨为广东新记录,大赤螨科的快捷大赤螨、柳大赤螨、Walzia aus-tralica Womersly为中国新记录;荔枝螨类群落的高发期基本上出现在9~11月,低发期一般出现在2~3月;益螨害螨比例最高一般出现在2~3月及7~8月,比例最低则出现在9~11月,其次为5~6月;叶螨科和植绥螨科为荔枝螨类的优势种群;荔枝螨类绝大多数科级类群为寡属及寡种的类群,具有相当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9.
尼氏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尼氏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和成螨是非嗜食的,对幼螨和若螨是嗜食的。尼氏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为HollingⅡ型,且对幼若螨的捕食作用最大。其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和成螨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各螨态不同密度分布情况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当害螨各螨态分布密度增加,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随之增加,但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以朱砂叶螨卵密度为80粒/叶碟、若螨密度30头/叶碟、成螨密度10头/叶碟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草莓体内氮磷钾分配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草莓“宝交早生”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在开花结果前期氮磷钾含量均维持较高水平,4月25日(开花期)后氮磷钾含量开始降低;植株磷含量5月13日前,维持低磷不水平,以后呈缺乏状态。氮在各器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果实、茎和根,根和茎氮含量一直呈降低趋势,叶片和果实氮含量变化趋势相似;5月13日(结果期)后,果实中氮和降低。磷在各器官含量由高低到依次为果实、叶片、茎和根,各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陕西蝗虫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采用G-F指数法,对近年陕西蝗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目前已知蝗虫有3总科9科57属111种,秦巴山区的蝗虫分布占总种数的72.97%,渭河平原占40.54%,陕北高原占47.74%。秦巴山区单科种较多,而陕北蝗虫单科种较少,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多样性指数与蝗虫的种类分布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以田间种植的春玉米高油(通油1号)和高淀粉(郑单19号)为材料,探讨玉米高油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脂肪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7d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籽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玉米籽粒油份的百分含量在整个灌浆过程中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成熟时略有下降。整个灌浆过程中通油1号的油份百分含量始终高于郑单19号。2个玉米杂交种籽粒蔗糖含量峰值在授粉后14d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明显高于郑单19号;其籽粒的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4d出现峰值,然后急速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高于郑单19号;籽粒葡萄糖含量从授粉7d后开始下降,42d后趋于平缓,在授粉后21d前是通油1号葡萄糖含量低于郑单19号。说明籽粒灌浆前期,碳水化合物供应不是脂肪合成的限制因素,而果糖向乙酰CoA的转化速率可能是脂肪合成的限制步骤。  相似文献   

14.
城市功能对地表灰尘Cd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阳市为例,对地表按城市功能分区采集灰尘样品,从不同功能区灰尘Cd总量和不同粒级灰尘Cd含量及贡献两个角度考察城市功能对地表灰尘Cd的影响。结果表明:贵阳市地表灰尘Cd平均水平为1.28mg/kg。各功能区地表灰尘中Cd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广场区>学校区>工业区(住宅区)>交通区>商贸区(垃圾站)。城市功能的影响导致地表灰尘Cd的累积呈现3个水平。广场区和学校区累积最重,校园内某些含Cd高的辅助材料可能是导致地表灰尘Cd累积较重的原因之一。不同粒级灰尘Cd水平的分异特征在不同功能区表现各不相同。商贸区、垃圾站地表灰尘Cd主要富集于细粒级(≤105μm)灰尘;广场区、校园区和住宅区地表灰尘Cd明显富集于中等粒级(105~250μm);工业区和交通区地表灰尘Cd含量粒级差别不明显。所有功能区Cd的粒级行为均显示,3个粒级灰尘中,粗粒级对Cd的贡献最小。工业区、商贸区和交通区细粒级贡献最大,住宅区、城市广场区和垃圾站中等粒级对灰尘Cd的贡献最大。除垃圾站中等粒级对Cd的贡献相对偏低外,其他各功能区中等粒级的贡献相差不悬殊。  相似文献   

15.
松嫩草地五脉山黧豆地上生育规律及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松嫩草地不同生境和密度下五脉山黧豆地上部生育规律和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五脉山黧豆植株比野生植株具有较大的株高、分枝长度、分枝数和生物量。其中,人工一年生种群株高和单株生物量比野生植株平均增加了19.1 cm和11.66 g。野生种群植株不同密度间个体生长的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种群植株不同密度间个体生长差异显著(P<0.05),体现了密度制约的效应。人工二年生种群植株比一年生植株有较大的密度竞争压力,在生物量等方面比一年生种群植株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盐度跃层形成机理及盐度跃层变化规律的微观特征,对旅顺一个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表、底层盐度周年变化和四季代表日盐度昼夜垂直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池塘表层盐度变化为24.6~31.7,底层盐度变化为28.4~31.7,夏季盐度较低;7—9月、12月到翌年3月,养殖池塘表、底层存在盐度差且底层大于表层;夏季和冬季代表日池塘盐度存在昼夜和垂直变化,夏季变化幅度较大;夏季-120 cm以下和冬季-60 cm以下水层无昼夜变化。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上层盐度波动较大,下层基本上稳定。  相似文献   

17.
康琴  葛建  孙骏威  林芳  李明揆  李贞  孙峰  林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31-9232
[目的]比较4种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茅莓、蓬蘽、高粱泡和红腺悬钩子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得4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茅莓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8.71%,叶为1.65%,茎为1.58%;高粱泡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3.33%,叶为1.23%,茎为0.86%;蓬蘽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1.59%,叶为1.41%,茎为1.01%;红腺悬钩子不同部位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根为1.64%,叶为1.18%,茎为0.86%。[结论]不同植物其总皂苷含量依次为茅莓〉高粱泡〉蓬蘽〉红腺悬钩子;4种植物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依次为根〉叶〉茎。  相似文献   

18.
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 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结果】Fas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免疫器官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均不相同,呈波浪样动态变化;Fas表达于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不表达于细胞核;Fas表达阳性细胞在固始鸡不同免疫器官内分布位置不同,呈散在或簇团状分布:法氏囊内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靠近上皮细胞的固有膜层内、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区域、淋巴小结边缘,淋巴小结内少量淋巴细胞也有Fas表达;胸腺内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髓质,极少出现在皮质内;脾脏内主要分布于红髓和边缘区、淋巴小结周围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的区域,动脉周围淋巴鞘极少有Fas表达,淋巴小结无Fas表达。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与Fas相似,但表达量与Fas相比较少。【结论】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参与了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并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健康对照组、患上皮瘤病较轻组和严重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 carp的上皮(瘤)组织、血浆、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了异育银鲫患上皮瘤病后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KP活性在上皮(瘤)组织、血浆和脾脏中除较轻组在血浆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严重组显著高于较轻组,而在肝脏和肾脏中较轻组和严重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严重组显著低于较轻组;ACP活性在上皮(瘤)组织、血浆、肾脏和脾脏中除严重组在上皮(瘤)组织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无论较轻组还是严重组患病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肝脏中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肾脏和脾脏中严重组显著高于较轻组;SOD活性在上皮(瘤)组织和血浆中只有严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肝脏、肾脏和脾脏中除严重组在肾脏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无论较轻组还是严重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Z活性在测定的5种组织中除较轻组在肝脏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较轻组和严重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异育银鲫患上皮瘤病后,测定的4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在不同组织中发生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变化幅度与患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受体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A和B(endothelin receptor A and B, EDNR A and B)在绵羊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在不同毛色中的差异比较,探讨其在绵羊毛色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绵羊为研究对象(设黑色毛和白色毛两组),用RT-PCR法检测EDNR基因在不同毛色皮肤中的表达,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毛色绵羊皮肤ED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对EDNR在绵羊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黑色绵羊中EDNRA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绵羊的1.2648倍,EDNRB的则是1.8248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含有EDNR蛋白,且受体A在黑白两组皮肤中表达不显著(P>0.05),受体B在黑色组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毛组(P<0.05);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EDNR蛋白在两组皮肤的表皮和毛囊中均有表达,通过光密度分析,受体A在黑毛皮肤各处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毛皮肤,受体B则在除毛根鞘之外的其它两处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白毛皮肤(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EDNR参与绵羊皮肤黑素细胞的生成,且两受体作用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