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样品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茎中的含量,根中的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稳定,茎中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步增加。结论大叶千斤拔以植株落叶进入休眠期为药材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元宝枫叶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元宝枫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中6月份绿原酸含量最高(4.83%),8月份总黄酮含量最高(5.79%);就不同树龄而言,1年生植株绿原酸含量最高,可达6.99%,而5年生植株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7.26%。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贵州宽叶缬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确定贵州宽叶缬草兼顾地上部分和药用部位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宽叶缬草药用部位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黔产宽叶缬草适宜采收期。[结果]芦丁在0.010 0~0.080 0 m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1.02%,RSD值为2.01%。不同采收期宽叶缬草药用部位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呈动态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7月份、8月份、6月份、5月份、4月份、3月份,7月份采收的宽叶缬草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宽叶缬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7月份为宽叶缬草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采收期对同一株金樱子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不同采收期对黔产金樱子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金樱子中总黄酮的含量,运用SPSS Statics 17.0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金樱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采摘期金樱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越成熟总黄酮的含量相对要小一些。[结论]不同的采摘时期对黔产金樱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及测定绵阳荔枝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荔枝草中提取黄酮类物质,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得出乙醇浸提法提取荔枝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试验条件,并对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光谱扫描、显色反应等定性鉴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提取荔枝草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60%乙醇为溶剂系统,料液比为1:30,在超声波温度为35℃下提取35min,测得荔枝草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20%,平均回收率为97.43% ~ 100.17%.[结论]此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一条理想的提取黄酮类物质的途径,为荔枝草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会端  王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12-9614,9674
[目的]优选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酸角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确定总黄酮提取的较佳试验条件,并对总黄酮的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确定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30(W/V,g/ml,下同),回流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83%.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对比试验表明,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提取液中总黄酮>芦丁>BHT.[结论]该方法优选了酸角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测定条件,并发现其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70%乙醇为溶剂,运用超声辅助和加热回流法提取了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根、茎、叶、果和花中的总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五色梅根、茎、叶、果和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五色梅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16%,其次是叶,含量为3.54%,根、茎和果的总黄酮含量依次为0.18%、1.76%和1.17%.五色梅叶的乙醇粗提物具有有效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明日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明日叶乙醇浸提物总黄酮含量,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明日叶总黄酮得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乙醇提取明日叶总黄酮最佳条件是:浸提溶剂乙醇浓度为65%,浸提时间为15 min,浸提温度为45℃;在此条件下,明日叶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10.18%.[结论]该工艺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稳定性好,为明日叶总黄酮提取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明日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方碱蓬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昆  黄晓冬  卞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32-1434,1542
[目的]探索南方碱蓬叶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南方碱蓬叶总黄酮含量,并采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及脂质体过氧化体系,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南方碱蓬叶总黄酮含量约为6.35%;对羟基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在浓度较低时(0.1mg/ml)其清除率就可达到90%以上,并且清除效率远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与PG;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脂质体过氧化有一定的清除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玉兰叶、花总黄酮提取方法与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新龙 《浙江农业科学》2010,(3):648-650,664
比较广玉兰叶与花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广玉兰叶与花中总黄酮,并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2种提取方法中,以微波辅助法的提取效率较高,用1∶40(g·mL-1)的70%乙醇水溶液,微波功率800 W,提取时间为50 s,提取效率较高。测得叶与花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15%和6.92%。广玉兰总黄酮含量水平较高,花中含量明显高于叶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交互试验对NaOH溶液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NaOH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及固液比对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均有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用50倍(V/W)的0.25%NaOH溶液于70℃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0.5 h,在该工艺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264%。  相似文献   

12.
张华  特布沁  包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18+358-318,35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柠条锦鸡儿总黄酮的含量,以优选出柠条锦鸡儿总黄酮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液氮-乙醇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柠条锦鸡儿总黄酮,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 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测得柠条锦鸡儿叶总黄酮含量为3.88%,根皮为0.83%;微波提取法测得叶中总黄酮含量为3.14%,根皮为0.44%;液氮-乙醇提取法测得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39%,根皮为0.14%。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含量最高,微波提取法次之,液氮-乙醇提取法最低。[结论]研究可为柠条锦鸡儿中黄酮类物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柠条锦鸡儿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3种类型红檵木的幼叶与老叶进行了总黄酮提取及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并进行了嫩叶红红檵木品种的花和幼叶红色素的硅胶G薄层层析(TLC)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以嫩叶红红檵木幼叶为最高,达1.02%;3类品种之间的总黄酮含量排序是:嫩叶红幼叶>透骨红幼叶>双面红幼叶,嫩叶红老叶>双面红老叶>透骨红老叶。TLC分析结果表明:嫩叶红幼叶与花的红色素含有相同的颜色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喷施外源乙烯利及荔枝丰产素对荔枝花穗疏剪效果,并分析其对果实品质和叶片全N含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运用乙烯利和荔枝丰产素进行荔枝疏花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桂味荔枝始花期树冠喷洒53mg/L(T1)、106mg/L(T2)和160mg/L(T3)的乙烯利水溶液,以及荔枝...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果树叶片贮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氮素积累与降解的调控机理,探讨硝态氮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为果树的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南方常绿果树芒果、龙眼和荔枝的秋梢叶片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水杨酸法分别测定其春季期间的总蛋白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芒果、龙眼、荔枝3种南方果树的秋梢叶片中总蛋白质含量均呈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但平均含量差异较大,龙眼含量最高,为18.03 mg/g,芒果为11.57 mg/g,而荔枝仅有2.53 mg/g;硝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龙眼和荔枝叶片中的硝态氮含量在各阶段都呈现大幅上升的变化趋势,而芒果为先下降后上升.[结论]硝态氮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不显著,叶片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可能是果树早春生长的重要氮源,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动变化可作为果树合理施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同树种蛋白质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东主产烟区烤烟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的特点,为广东烤烟的种植与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不同产区、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烤烟的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含量较低,为(0.27±0.09)%;总挥发酸含量偏低,为(0.11±0.04)%;pH均值为5.32±0.20.广东不同产区、不同等级和不同品种烤烟的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均存在差异,以pH的差异最明显.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含量在不同产区、不同等级、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pH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等级间的pH无显著差异.广东烤烟总挥发酸含量与总挥发碱含量、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挥发碱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产上可通过提高烤烟的采收成熟度、合理施用铵态与硝态氮肥、科学陈化烟叶等措施,适当提高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过氧化氢(H2O2)处理对采后荔枝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为荔枝采后保鲜提供途径,以期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方法】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采用不同浓度(1、5和10mmol/L)的外源H2O2浸泡荔枝3min,在4℃下冷藏放置,每隔3d取样一次,进行失重率、褐变指数、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时间1.5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2流量20kg·h-1,夹带剂添加量5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消解情况和环境评价,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荔枝上及土壤中施用后的消减动态。样品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液液分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腈菌唑在荔枝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广东、广西两地试验结果表明:腈菌唑在荔枝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荔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2.5天和2.8~3.1天。在有效成分为100 mg/kg剂量下,施药3次,药后7天,腈菌唑在荔枝上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2 mg/kg,建议其在荔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值)暂定为2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