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以 O~2,2′-环胞一砱(以下简称环胞一砱)为原料合成胞嘧啶阿拉伯糖苷-5′一砱酸(以下简称阿糖一砱)。阿胞一砱对 L-615小鼠网织细胞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毒性比环胞一砱为大。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胞嘧啶核苷-5′一磷酸(以下简称胞一磷)为原料,包括切磷和环化在内步合成O′,2′-环胞苷(以下简称环胞苷)。至今未见文献报导过这种一步合成法。环胞苷毒性较低、抗瘤谱较广、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酵母核糖核酸为材料,借生物化学和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胞—磷(1)、胞苷(2)、阿胞—磷(3)、阿糖胞苷(4)、环胞—磷(5)和环胞苷(6)。 (1、2)的核糖核苷C—2′—OH为反式结构;(1、3、5)的核糖核苷C—5′有磷酸基团,而(2、4、6)无磷酸基团;(3、4、5、6) 的核糖核苷的C—2′均为似脱氧结构,包括(3、4)的C—2′—OH顺式似脱氧核糖核苷结构和(5、6)的C—2—O—氧桥式似脱氧核糖核苷结构。 (3、4、5、6)抗肿瘤抗病毒的功能并不决定于核糖核苷C—2′—OH反式结构,也不决定于核糖核苷C—5′有无磷酸基团,而决定于核糖核苷的C—2′似脱氧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胞嘧啶核苷-5′一砱酸(以下简称胞一砱)为原料包括切砱、环化和氨解在内一步合成胞嘧啶阿拉伯糖苷(以下简称阿糖胞苷)。这种一步合成法,至今尚未见到其他文献报导。阿糖胞苷为抗白血病抗病毒药物;毒性较大,且易被胞苷脱氨酶脱氨而失效。  相似文献   

5.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5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弗罗里硅土固相柱净化方法,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一次测定5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α-666、β-666、γ-666、δ-666、pp′-DDE、op′-DDT、pp′-DDD、pp′-DDT、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的残留量。该方法的回收率在71.1%~88.0%,变异系数在0.7%~12.8%,最低检测限在0.04~2.70μg.L-1。  相似文献   

6.
菌株283-1是一株中度嗜盐紫色硫细菌,对其耐盐特性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83-1在改良的Pfennig紫色硫细菌培养基中最大能耐受2.3mol·L-1 NaCl,其生长对Na+有专一依赖性,对Cl-依赖性较弱;它主要通过在胞内积累相容性溶质甜菜碱来对抗胞外渗透压力,胞内甜菜碱的含量随培养基中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2.0mol·L-1 NaCl时浓度可达到156.4mg·g-1干重。外源添加甜菜碱可以明显提高该菌株耐盐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11种蜜环菌为研究对象,应用深层液体发酵获得胞外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法确定多糖的得率,利用肿瘤细胞HepG2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胞外多糖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评价蜜环菌胞外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胞外多糖的得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从0. 34 g·L~(-1)到9. 31g·L~(-1)不等,体外抗肿瘤研究显示品种间差异较为显著。其中,黄盖蜜环菌胞外多糖的活性最高,其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仅为253. 6 mg·L~(-1),抗氧化检测结果显示秦氏蜜环菌的胞外多糖活力最高,可以达到976. 4μmol·g~(-1)。结合发酵多糖产量发现,北方蜜环菌胞外多糖是各品种中抗肿瘤功效显著的优势品种,而芥黄蜜环菌则是抗氧化功效的优势品种。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效磷水平对烤烟生长及磷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Olsen、0.03 mol.L-1NH4F-0.025 mol.L-1HCl、M3、0.05 mol.L-1HCl-0.0125 mol.L-1H2SO4等4种方法提取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烟株吸磷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83、0.972、0.963,均达极显著正相关(r0.01=0.798).本试验以Olsen法浸提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作为评价土壤供磷能力的指标.根据各处理烟株在烤烟旺长期的长势、生理生化指标、生物产量、烟叶磷素含量等状况,可初步认为烤烟旺长期中下部烟叶磷含量低于0.17%为缺磷,0.17%-0.22%为磷素不足,高于0.22%为磷素充足.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0 mg.kg-1为严重缺磷,土壤有效磷含量10-20 mg.kg-1为缺磷,土壤有效磷含量21-35 mg.kg-1为中等,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35 mg.kg-1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从石灰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溶磷细菌W05,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以及16sRNA对其进行了鉴定,确定此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将它培养7 d后,磷酸三钙、磷矿粉、磷酸铁和磷酸铝培养液中的磷含量分别为563.5、21.27、149.54、88.06 mg·L-1。将W05与鸡粪混合制成溶磷菌肥,盆栽油菜试验结果表明:溶磷菌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油菜产量与吸磷量;同时施用磷矿粉,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比起单施菌肥处理,磷矿粉施入量为1 g·盆-1时,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油菜鲜重、干重、吸磷量分别增加了46.4%、7.1%、9.6%、9.7%、3.1%;磷矿粉施入量为2 g·盆-1与1 g·盆-1处理相比,上述指标分别增加了14.8%、2.5%、1.4%、22.0%、5.9%;但是,磷矿粉施入量为3 g·盆-1与2 g·盆-1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可见,将一定浓度磷矿粉与溶磷菌混合使用,可以提高磷矿粉有效性,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pH值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宇科  邹迪  陆琦  肖琳  杨柳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46-12649
[目的]探讨pH值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关系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pH值条件下(8~10)铜绿微囊藻的吸磷试验和不同pH值(7.0~9.0)对铜绿微囊藻与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短时间内铜绿微囊藻的吸磷情况,以及较长时间内微囊藻的生长曲线、水中磷浓度的变化和微囊藻中总磷含量的变化。[结果]短时间内,pH值对铜绿微囊藻的吸磷能力有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吸磷能力增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pH值越高,藻的生长速率越快,生长情况越好。铜绿微囊藻有自我调节pH的能力,能很好地利用假单胞菌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在藻、菌、水的系统中,菌中的磷起缓释磷源的作用,尽管浓度很低,但有利于藻的生长。[结论]pH值是影响藻-菌-水系统中磷元素循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短小芽胞杆菌M-11为研究对象,选育碱性木聚糖酶高产优良短小芽胞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对短小芽胞杆菌M-11用紫外线(UV)诱变,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及稳定性筛选,选育出高产碱性木聚糖酶突变菌株M-11-2,研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突变菌株M-11-2基础产酶活力500~600 IU·m L-1,是M-11酶活314.93 IU·m L-1的1.5倍;摇瓶发酵产酶活力811.28 IU·m L-1,是原始菌株M-11(613 IU·m L-1)1.3倍;发酵罐发酵产酶活力2 703.68 IU·m L-1,发酵液产酶能力1 600 000IU·L-1(以成品酶活计),发酵条件:发酵周期24 h,温度37℃,培养基:麸皮7.0%、氯化钠7.0 mmol·L-1、硫酸锌5.0 mmol·L-1、硫酸镁0.02%、酵母膏1.0%、氯化铵1.0%、磷酸氢二钾0.4%,p H调节至8.0。因此,采用紫外线诱变方法,成功选育出高产碱性木聚糖酶的短小芽胞杆菌菌株,稳定性良好,适宜发酵工程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铜(Ⅱ)的烟酸、L-α-丙氨酸三元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烟酸脱掉羧酸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铜离子配位,而吡啶环上的氮原子未参与配位,L-α-丙氨酸的氨基氮与羧基氧同时与铜离子配位。抑菌活性试验表明,该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耶尔森氏菌都具有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配合物浓度为0.5 mmol/L时,抑菌圈直径达13.4 mm,最低抑菌浓度为0.031 25 m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幼树生长发育和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为脐橙幼龄果园土壤磷养分诊断标准和施磷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枳砧纽荷尔脐橙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培和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纽荷尔脐橙幼树植株总生物量、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直径、根系总长度、根系体积及表面积和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5 mg.kg-1供磷水平时纽荷尔幼树植株总生物量最大,根系发育最好,供磷水平低于25 mg.kg-1或高于45 mg.kg-1后植株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减少。随供磷水平的提高,根系直径明显变粗;供磷水平大于85 mg.L-1后,根系总长比缺磷和5 mg.L-1供磷水平的还小;25 mg.L-1供磷水平的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最大,大于或低于25 mg.L-1的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明显减小。随供磷水平增加纽荷尔脐橙幼树叶片中磷、钙、镁、锰和铜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叶中氮、钾、铁、锌和硼元素含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供磷水平过低或过高会造成叶片中磷、镁、锰和铜元素的缺乏或过量累积,同时不利于氮、钾、铁、锌和硼元素的吸收。【结论】在微酸性黄壤条件下,土壤供磷水平达到25-45 mg.kg-1能够满足纽荷尔脐橙幼树良好生长和其它营养元素平衡吸收对磷的需求,供磷水平过低或过高对纽荷尔脐橙幼树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筛选获得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经生理生化与16S r DNA鉴定,获得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147(Pseudomonas aeruginosa 147)。发酵产物经过薄层色谱、红外扫描分析其发酵产物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BS),单因素最佳发酵条件优化为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分别为花生油、硫酸铵和25∶1,最佳培养温度为30℃,pH值为8,Na Cl浓度为5 g·L-1。在最佳条件下培养36 h,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比原来降低了42.08 m N·m-1,且能平稳保持至144 h。在108 h细菌生物量最大,为2.63 g·L-1,此时产生的糖脂最多,可达2.02 g·L-1。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荧蒽、芘、苯[a]芘)的增溶效果实验表明:随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大,不同PAHs溶解度均增大;相同浓度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条件下,高环多环芳烃(苯[a]芘)的增溶效果低于低环多环芳烃(荧蒽、芘)。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厂二级出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纯形优化方法,探讨不同混凝剂优化混凝除磷的最优条件。本实验对两种混凝剂硫酸铁、硫酸铝的混凝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利用单纯形优化方法对两种混凝剂的主要影响因素(混凝剂投加量和pH)进行了优化,从而得出了两种混凝剂去除二级出水中磷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通过18~25次实验,单纯形即可确定两种混凝剂除磷的最优条件。每种混凝剂的去除率都至少增加了30%。硫酸铁、硫酸铝两种混凝剂对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7.25%,95.60%。每种混凝剂对正磷酸盐的去除率大于总磷的去除率。硫酸铁、硫酸铝两种混凝剂除磷的总磷残余浓度分别为0.35 mg.L-1,0.12 mg.L-1,达到0.5 mg.L-1以下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甜瓜黑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和苯醚甲环唑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0.8602 mg.L-1和1.2407 mg.L-1;咪鲜胺锰盐和苯醚甲环唑对甜瓜黑斑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药以6∶1和1∶1混配,具有增效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6∶1)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最好,分别达到100.00%和90.54%;抑菌谱试验发现咪鲜胺锰盐单剂和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6∶1)混剂对6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采用透明圈法筛选菌株,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磷含量,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无机磷培养基初筛出9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透明圈法复筛表明,RQ3-0菌株解无机磷能力最强,D/d值为1.78;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出RQ3-01菌株的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分别达到22.313 mg·L-1和20.266 mg·L-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显示,RQ3-01菌株是革兰氏阴性菌,不产芽孢,呈杆状,吖啶橙染色呈黄绿色荧光,氧化酶实验呈阳性。经16SrDNA的扩增与测序检测,RQ3-01菌株的碱基对为1 391 bp,核糖体数据库比对显示,RQ3-01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相似100%。所以,从土壤中筛选出来的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RQ3-01菌株是荧光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植物类芦对氮磷钾养分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氮磷钾水平对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对优良水土保持植物类芦在不同氮、磷和钾供应水平下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和结论】0.750 mmol·L-1的氮和0.030 mmol·L-1的钾会显著影响类芦生长,降低类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低磷(0.005 mmol·L-1)对类芦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降低地下部生物量;低磷和低钾(0.030 mmol·L-1)对类芦生长的影响显著小于0.750 mmol·L-1氮水平的影响,在低磷和低钾条件下,类芦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表现出对低磷和低钾胁迫较强的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用类芦进行植被恢复时,氮素的补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携带Mini-Tn10转座子的温度敏感性质粒载体pIC333构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菌株的插入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1株芽胞不能在萌发剂L-丙氨酸诱导下萌发的突变株(命名为MA1),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该突变株菌株的芽胞在其他氨基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和L-亮氨酸以及糖类萌发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诱导下也都不能萌发,表明MA1很可能属于新型的芽胞萌发缺陷突变株。  相似文献   

20.
镉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水培方法,在玉米幼苗进入三叶期后向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氯化镉(0、10-6、10-5、10-4mol·L-1),胁迫不同时间(5、10、15d)后对幼苗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10-6mol·L-1)及中浓度(10-5mol·L-1)镉胁迫对幼苗生长均有较强刺激作用,而中浓度胁迫对地上部分作用更明显;低浓度镉胁迫对根部及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及ASA-POD)活性影响较小,只是根部POD、ASA-POD活性明显升高,而中浓度胁迫对除SOD外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MDA含量均未有显著升高,可见根部及叶片未受到氧化损伤;两种浓度胁迫下,Fv′/Fm′虽下降,净光合速率有所升高。高浓度镉(10-4mol·L-1)胁迫下幼苗生长几乎停止;根部SOD及CAT活性升高,而POD和ASA-POD被明显抑制,叶片中CAT、POD及ASA-POD活性显著升高;根部受到显著氧化损伤;各项光合参数(Fv/Fm、Fv′/Fm′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